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启蒙主义是1937—1945年间中国抗战文学既存的一种重要话题。其时,众多的文艺家言说着这一重要话题,众多的文艺作品暗含着这一重要话题。意在最大限度地启蒙民众,激活民族精神,在促进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胜利过程中实现中国社会人生的根本改造。但是,中国抗战文学这一题中应有之义,却一直不为研究界所重视。这一被忽视六七十余年之久的文学历史话题。今天重新提起加以论析,应当说是有一定价值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云南当代少数民族作家文学在对现代性的追寻中言说方式陷入了迷误,主要表现在没有找到自己的独特话题和没有能在话语转换中找到和创造出新的话语形式两个方面。只有真正构思出有效的言说方式,才能获得广泛的世界倾听,也才有可能以另类的姿态进入汉语主流文学,从而进一步与世界文学对话。  相似文献   

3.
羊子以羌族后裔的身份言说羌民族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汶川羌》书写羌族历史,传承羌族文化,关注羌族的心灵史。羊子以个人的方式进入羌民族的心灵,思考现代文明与羌民族生存的关系,思考时代之波与羌民族生命的关系。羌的生存环境、生活画卷与生存状态,羌的心灵与性格,羌的信仰与习俗构成羌的文化世界。由此《汶川羌》成为羌族的心灵史。  相似文献   

4.
就世界范围的民族格局而言,民族间的生存关系永远处于变动之中。据此可将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的价值实现关系,切分为三个历史阶段,即自然生存时代、民族交往时代和人类危机时代。不同历史阶段,民族文学实现自身的世界文学价值过程不同;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学范本、大师和主潮也有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成长话题是当代美国文学的重要主题,它也是非裔女作家托妮·莫里森文学作品中始终如一的关注点。通过对小说《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经历,揭示出新一代黑人如何对本民族传统文化进行重新认识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陈艳燕 《语文天地》2013,(16):34-35
诗歌是一种非功利的、表现人类心灵世界的、富有创造性的文学样式,它是一切文学形式的发端,是最富于灵气与情感的一种言说方式。自"诗三百"以来,经楚辞、汉乐府、魏晋南北朝诗,迄唐诗宋词元曲,其间余音绕梁的是两千多年来人们忘情于其间的醉心之作。  相似文献   

7.
<正>赋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世界上任何其它国家都没有产生过。“讨其源,信兴楚而盛汉矣。” (《文心雕龙·诠赋》)它本是楚地的“土特产”,战国后期新兴于楚国,到西汉才盛行全国,成为汉代“一代之文学”,(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8.
《河西学院学报》2015,(4):25-28
少数民族文学表达的审美维度是民族诗性、民族品性及族群记忆。本文对裕固族诗人赵光龙的诗歌进行了探析,指出少数民族诗歌的民族性表达及其转型,民族诗性是少数民族文学的古典表达方式,民族性和现代性融合才能使少数民族文学步入世界文学的版图。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及其文学已经成为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毁誉皆有,纷争不断.然而,饱尝艰辛和辉煌的贾平凹,对文学的热望始终不改.其人多才多艺,素有怪才和鬼才之称,其作波谲云诡,气象万千,是中国文学文化进程中的重要收获.贾平凹及其文学多年来一直引领着中国寻根文学、"三农"文学、先锋文学等的发展方向,代表着中国作家的世界水平.贾平凹及其文学激发起了陕西、西部乃至国人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了人们对文学的关注热情,提升了华文文学在世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贾平凹及其文学的研究(简称贾学)已经成为当代文坛一门显学,具有独特的文化意义.有必要重新进行审视和评价.  相似文献   

10.
小说作为一种叙事文体,是最能充分表现中华民族的地域特色、生活特色与民族精神特色,也是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与审美方式并最富民族欣赏习惯的艺术形式.它以自己浓郁的民族特性呼应着世界、人类的进步潮流与文化发展进程,融人世界文学之林,为丰富世界文学做出自己的贡献.就我国的优秀古典小说名著来说,它所体现的我国民族特性可以说是最充分的了,而且大多带有普遍意义,成为我们民族文学的可贵艺术传统,即便在今天仍有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我们民族文学的根本性心理特征与审美机制.我们就试以我国优秀古典小说名著为蓝本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1.
Although the curriculum subject of English is continually reviewed and revised in all English speaking countries, the status of literature is rarely questioned: i.e. that it is of high cultural value and all students should be taught about it. The concerns of any review, in any country, are typically about what counts as literature, especially in terms of national heritage, and then how much of the curriculum it should occupy. This paper reports on three inter‐related pieces of research that examine the views of in‐service and pre‐service English teachers about their experiences of teaching literature and their perceptions of its ‘status’ and significance, both at official level and in the classroom; it draws attention to how England compares with some other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 and to the need to learn from the negative outcomes of political policy in England.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nature of engagement with literature for teachers and their students has been distorted by official rhetorics and assessment regimes and that English teachers are deeply concerned to reverse this pattern.  相似文献   

12.
广义的唯美主义包括两个方面,作为一股文艺思潮,它表达了追求艺术独立性的艺术观;作为一场社会运动,它则体现出享乐主义的生活观,这两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而王尔德四部喜剧中的花花公子们正是唯美主义生活观的积极实践者。  相似文献   

13.
长沙旧城古迹作为文学发生的“现场”,一定程度上引导或规定了晚清湖湘雅集创作的题材、倾向与言说方式,赋予它广阔的历史视野以及广泛的参与群体。城市生活的消费性特质引导一部分雅集创作向感观审美以及享乐主义情趣转变。  相似文献   

14.
和任何批评方法一样,以接受美学为基础、侧重读者为中心的接受批评方法对文学消费活动产生着重要影响。接受批评是一把双刃剑:它使文学商品化加剧,有可能促进文艺繁荣,又可能使文学的精神价值和物质价值比例失调,导致批评过程中价值的流失。  相似文献   

15.
启蒙母题叙事的双声对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20世纪中国启蒙文学的一部经典性作品,《马桥词典》在叙事上具有一种双声对话的复义结构,具体表现在:(一)在言说启蒙话语的同时,用马桥话语解构启蒙话语,(二)将祛魅与含魅这两种逆反的叙事意向结合在一起,从而发展了20世纪中国文学的启蒙母题创作。  相似文献   

16.
纳撒尼尔·霍桑乃19世纪美国文坛最重要的小说家之一。他的短篇小说集《故事重述》中广为人知的一个主题是对于人性之“恶”的解读。在《优雅少年》中,“恶”有两层含义:其一,它代表那个时代狂热宗教激情驱使下的宗教迫害或是宗教狂热;其二,它代表人性固有的弱点。霍桑认为,无论个人还是群体,只有掌握了关于黑暗的知识,即了解了自身的弱点,才能使自身趋于完善。这则故事不仅鞭笞了殖民地早期清教对人思想的禁锢,而且还给19世纪的美国盲目自信的弊病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7.
In this study a particular kind of figurative language, so‐called anthropomorphic speech, is analysed in the context of science activities in a preschool setting. Anthropomorphism means speaking about something non‐human in human terms. Can any systematic pattern be seen with regard to when such speech is used? Do children and/or teachers introduce this kind of talking and how is it responded to by the interlocutor(s)? Of 128 instances of anthropomorphism found, 24 were made by the children and 104 by the teachers. Children sometimes respond in line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such speech but they also at times reject this way of speaking. Anthropomorphic speech is discussed as a strategy for the teachers in handling the dilemma of how to connect with children’s experiences and terms, on the one hand, and developing children’s understanding, on the other hand.  相似文献   

18.
新版《小红帽》是充满反讽意味的以童话为题材的后现代电影。从新版《小红帽》人手,看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童话的颠覆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对传统形象的颠覆、对叙事模式的颠覆以及对童话主体的颠覆。其颠覆有成功的一面,它融入的一些现代元素给儿童文学注入轻松活泼的新鲜血液;但另一方面,它又难免会陷入颠覆的误区,造成传统童话精神的流失,对儿童文学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从明代小说和戏曲的作者人数、作品题材、主题价值取向等方面分析了明代科举制度对文学的影响。认为科举举人、进士参加小说和戏曲的创作,对提高小说、戏曲的社会地位,推动明代俗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最后,文章还对科举八股考试文体对文学和社会文风的影响进行了探讨。认为八股作为辅导读物的推广,一方面增加了社会读物的种类;另一方面也助长了考生投机取巧的心理和社会华而不实的文风。  相似文献   

20.
沈从文小说中的人性主题,一方面是对人性美的赞扬和讴歌,另一方面是对摧残破坏人性美的社会黑暗势力的揭露和鞭挞,对通德和文明冲突的展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