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桃花源记》虽是一篇杜撰的文章,但千百年来传诵甚广,影响很深。它为人们描绘出了一个与现实人生截然不同的安宁、平静,且人人丰衣足食的桃花源世界。这桃花源,已成为中国民众对理想王国的向往和追求的代名词;这桃花源,在外国人的眼中,也是充满神奇浪漫色彩的人间乐园。它尽管不像《圣经》里的伊甸园一样充满爱情的诱惑,但至少展示了亚当偷吃智慧果之前伊甸园内的安详、静谧、和平与恬淡的氛围。陶渊明是怎样设计他的桃花源世界的呢?文章实际是以游记的形式来写的。首先介绍时间是晋代太元年间,人物是位渔父,故事发生地点是武陵——当时尚…  相似文献   

2.
一、何谓“乌托邦”? 有人说“桃花源”是“乌托邦”理想,那么,什么叫做“乌托邦”呢? “乌托邦”是指理想中最美好的社会。本来是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所著书名的简称。  相似文献   

3.
晋宋之际的伟大诗人陶渊明所写的《桃花源诗(并记)》(以下简称《桃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篇不朽的名著。它以丰富的想象,精当的语言,鲜明的色调,描绘了美好的理想社会,表现了人类历史的进步,具有深刻的积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4.
对于“大同”社会理想的根源之争始终没有一致的答案。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可以视为一种新的解释方法:它是一种原型模式。原因有三:先秦诸哲向往的社会模式都含有“大同”色彩;这种理想从未实现,却还有世世代代的人为之著书立说、起义革命;许多文学作品中也存在着这种原型模式。“大同”虽然是一种空想,但这个原型具有存在的意义:现实世界中,它创造短暂的“桃花源”,是历朝革命起义中高举的旗帜;文学世界中,它使作者改写了历史的悲剧,并创造了多种“理想国”的模式。人类始终向往美好的世界,所以时至今日,大家仍然需要这个“空想”的存在,尽管它不可能永远不会实现。  相似文献   

5.
人总是因拥有理想而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在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时期,陶渊明面对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隐居田园。当时的人民过着水深火热的生活,面对这种现状,陶渊明也无可奈何,只好归隐田园。由于他长期生活在田园中,亲自耕田实践,构造出了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桃花源。陶渊明所描绘的桃花源,人们生活安定富庶,没有战争,无忧无虑。他借鉴了老子等哲人们的社会理想,并根据自己对社会的理想,把先前哲人的某些理想社会和自己的理想社会相结合,构造成一个蕴含深厚底蕴的"乐土"文化传统,并显示出具有那个时代的新特点,是古代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和平安定的追求。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人类向往美好和谐的社会,并且坚定不移地朝着美好和谐的社会走去。  相似文献   

6.
《桃花源诗并序》是陶渊明所有作品中最受人们推崇的一篇。陶渊明把自己对东晋时期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融入作品中,从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现状出发,结合传说中的美丽情境,为人们描绘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立的自由、与世隔绝的“桃源”模式的理想社会。但是,其中所描绘的理想世界,只能是一种幻想,一种封闭自守、落后的经济理想,这种理想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7.
陶渊明在《桃花源诗并记》中描绘了一个理想社会的模式,作认为,作为社会理想,它以当时的堡坞社会及其田园生活为现实依据,作为化理想,是对于传统化和外来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它吸取了儒、道、释三家之精华,因此桃花源中有“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的缩影,有“小国寡民”无君无臣的安逸,也有彼岸世界的禅意,该从社会和化两方面探讨桃花源思想的渊源。  相似文献   

8.
《桃花源诗并序》是陶渊明所有作品中最受人们推崇的一篇.陶渊明把自己对东晋时期社会现实的深切感受融入作品中,从当时社会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的现状出发,结合传说中的美丽情境,为人们描绘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立的自由、与世隔绝的“桃源”模式的理想社会.但是,其中所描绘的理想世界,只能是一种幻想,一种封闭自守、落后的经济理想,这种理想可能产生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9.
郭庆 《中学文科》2006,(9):74-74
《桃花源记》是晋代文人陶渊明的传世佳作,在《桃花源记》这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中,作者陶渊明为寄托自己的社会理想,虚构了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和平恬静,人们怡然自乐的理想自由世界——桃花源。全文思路清晰,环环相扣,自然亲切,入情入理。  相似文献   

10.
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情境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的情感问题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强调生活质量,强调情感发展,是社会发展到今天所提出的一个具有全球性的必然要求。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没有感情的历史课是僵死的、乏味的,它纵然也能使学生记住一些史实,但不能引导学生去追求真理。学生一旦失去了对真理追求的热情,上历史课还有多少意义呢?  相似文献   

11.
时代新人说     
<正>苏格拉底曾说过:"世界上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这句话十分有道理,人活着如果没有理想,就犹如行尸走肉,没有任何朝气。就算是自然界的小蜗牛,它们也是每天都在爬行,每天都要把头高昂一次,在不断的探索中,找到自己的制高点。与蜗牛相比,人类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但是怎样才能实现我们的理想呢?没有所谓的空中楼阁,只有脚下不断  相似文献   

12.
为何不使我们生活的世界变得和我们想像的一样,充满和谐和美好,富有童趣和新意呢?尽管我们的世界很现实。有哲人曾经说过:“事物的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又有什么能限制得了我们发挥想像力,去憧憬一个心中所幻想的世界呢?当我们遇到不快或遭受挫折,便会感到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在和我们过不去,有种失落的感觉。当我们渴望得到什么或达成什么,而发现现实与理想又相距甚远,又何尝没有一种郁闷的感觉呢?不能否认,我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这个现实得不能再现实的世界上,但我却无时无刻不在虚拟着自己心中蕴藏着的幻想世界,它带给我快乐,…  相似文献   

13.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曾将桃花源作如此的描绘:与世隔绝的美好,青山绿水的环抱,远离硝烟的平静……诚然,桃花源的魅力,吸引了无数人去探访。面对一次次探访失败的现实,他们不得不把“桃花源”视作虚无缥缈之地,不再抱有任何幻想,只将它视为心中美好的一景。然而,细品其文,你是否又会对文中提出的“与世隔绝”产生疑惑呢?渔人在“桃花源”中看到的是“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下文还提到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及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交往,连如今是什么朝代,竟然也不知,至于魏晋…  相似文献   

14.
一、构建和谐社会,教育承载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责任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概念.那么,什么是"和谐社会"呢?胡锦涛在省部级重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指出: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一个社会理想.  相似文献   

15.
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早在十七世纪就对教育有过美好的愿望:"寻求并找出一种教学方法,使教员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使学校因此可以少些喧嚣、厌恶和无益的劳苦,多具闲暇、快乐和坚实的进步;并使社会因此可以减少黑暗、烦恼、倾轧,增加光明与整饬、和平与宁静."遗憾的是教育家的美好理想至今没有实现,因为工业文明只能产生流水线、标准件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在越分越细的学科知识重压下,在越来越机械的标准化考试指挥棒驱赶下,教师和学生哪里还会有闲暇和愉快呢?严重异化的教育现实从反面向人们揭示:只有符合每一个受教育者身心发展需求的个性化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然而这种美好的理想在工业时代是不可能实现的.如今,人类步人信息时代,教育信息化这一强有力的杠杆,使教育的面貌日新月异!人类千百年来追求的教育梦想圆梦的年代到来了.  相似文献   

16.
《桃花源记》是我国东晋大诗人陶渊明散文中的名篇。该文以曲折新奇的情节,描绘了一个没有压迫和剥削,没有掠夺和战乱,人人劳动、生活富足而又安宁淳朴的理想社会———桃花源,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和很高的艺术成就。一、关于《桃花源记》的内容全文共分三段:第一段写渔人迷路后所见到的景致,为揭开桃花源美好而新奇的境界铺平了道路。第二段(两三自然段)是全文的中心部分,写渔人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与桃花源中人交往的情况。这一段具体描写了诗人理想社会的面貌,文字精炼,描述逼真。第三段(最后两段),写渔人离开桃花源…  相似文献   

17.
走进桃花源     
题目:一、命题作文:《走进桃花源》温馨提示:桃花源可以是美丽的景色,也可以是美好和谐的社会生活。二、话题作文:青春是无价宝,也正是长身体长知识的大好时候。正值青春的我们,当然需要大量的精神养料,理解是养料,鼓励是养料,善意的批评也是养料……请以“心灵鸡汤”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2005年度长沙市中考作文题)  相似文献   

18.
你们年轻人当中,有人曾对我说:"嘿,老爹,你说‘多么美好的世界’是什幺意思?那么那些战争呢,到处都在打仗?你把它们也称为美好?还有饥荒以及污染呢——它们也不怎么美好啊!"能不能听老爹说几句?在我看来,并不是这个世界不美好,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对待它。而我要说的是,看吧,只要我们能给它一个机会,这个世界会变得多么美好啊!爱,孩子,爱!这就是其中的秘密!是的……如果我们当中更多人能彼此关爱,我们就能解决更多问题。而且,伙计,这个世界也会变得无与伦比。那就是老爹一直在说的——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强调"以德治国"与"以德治校"之际,在提倡新课程改革之时.语文课堂教学强化学生的思想教育是很有必要的.那么怎样"强化"呢? 一、认真备课,挖掘思想内涵 一要做到"精当".所谓"精当"是指挖掘的思想教育素材要简明、扼要,切忌面面俱到.比如<桃花源记>一文主要让学生理解桃花源象征没有剥削、没有战争、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社会.因此,我们要努力创造和谐校园、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0.
美好社会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最高价值追求.那么,什么样的社会才是人类追求的美好社会呢?毫无疑问,和谐社会才是美好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