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电大教学》2013,(6):17-17
[本刊讯]2013年10月26日,南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杭州分中心主办、杭州师范大学承办的“浙江省首届高校微课大赛颁奖暨微时代教学信息化研讨会”在杭州师范大学仓前校区召开。会上.来自华南师大焦建利教授作了“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专题报告。教育部网培中心的段露航博士以“微课与高校教学改革”为题.从网培中心的角度对微课大赛的背景以及在促进教学改革方面可能发挥的作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
姜君轶 《地理教育》2013,(11):12-12
微博、微信是当前大众通信交流的一个热门平台,紧随其后的微电影、微盘也开始迅速发展。课堂教学与时俱进,网络微课堂形式应运而生。远程教育与互联网、网站、电子商务一起并称为网络时代四大趋势,微课堂将来势必也会作为远程教育的形式之一得以大规模发展。教育部已经预视到这一点:教育管理信息中心于2012年9月10日开始开展第一届中国微课大赛;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也针对广大高校于2012年12月开展首届全国高校微课教学比赛。  相似文献   

3.
微课,即微课程(Micro—lecture),肇兴于西方,21世纪初,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流行微课:国内,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建设“广东省名师网络课堂”,明确提出“建设的内容框架为:以重难点、特色理念的微型课为主(15分钟以内)”的要求,走在前列,近年,山东省的微课经验得到教育部的认可:2012年教育部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微课大赛”,更是将“微课”推向热潮。本文,笔者就大学《古代汉语》“六书”与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微课教学设计进行探索。以形成交流供专家指教。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6,(97):142-143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资源,近年来出现的微课教学模式,已成为推动高校教学改革的有利契机。但在高校教学过程中,微课发展较滞后,不能适应教学不断发展的要求。本文从微课的含义入手,说明了高校教学中微课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了对高校微课建设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校微课建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课教学是当前我国教育资源多样化的热点,也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机遇。通过对国内外微课资源建设和微课教学进行调研,从微课资源的选题、结构设计、制作和评价四个方面对我国高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在高校微课教学资源建设的分类方法、微课资源制作的结构设计、制作方法和微课资源的评价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2014年6月6日,浙江省微课程建设培训活动在杭州举行。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任施建国、浙江省教研室副主任柯孔标出席会议。来自浙江省高校、中小学校、各级教育技术中心和教研系统近150名代表参加了该次培训。该次培训活动由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主办,杭州师范大学承办。会议通过专家报告、标准解  相似文献   

7.
为贯彻落实中宣部和教育部关于邓小平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要求,总结湖北省高校“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经验,进一步深化“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教学改革,湖北省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武汉大学基地1月9~10日在武汉大学举行了“邓小平理论概论”课教学工作研讨会。教育部社政司思想理论教育处和湖北省高校工委宣教处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湖北省68所高校80余位“邓小平理论概论”课的教师及学校领导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微课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现状,从教学改革发展、优质资源整合、个性化学习等方面分析了微课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介绍了外语微课的制作过程与方法,从技术规范、选题价值、教学设计等方面对外语微课制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9.
《教育信息技术》2013,(4):16-19
2010年,佛山市教育局率先启动了第一届全市中小学新课程优秀微课征集评审活动,各级学校和广大教师对这种全新资源建设模式和应用方式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兴趣,并积极参与了此项活动。2012年9月26日《中国教育报》以“佛山市的微课——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更加简约高效”为题进行了专题报道。教育部也相继于2012年9月和11月先后启动了首届全国中小学和高校微课作品征集及微课教学大赛。佛山作为全国微课建设的发源地和实践基地,为全国微课建设与应用积累了许多经验。为此,本刊刊发佛山的微课专题,为新形势下的教育资源建设和教育技术的热点应用“颠倒课堂”的实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大众传媒技术的普及和发展,产生了"微课"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微课"必然会对传统的高校教学工作产生影响和挑战。通过对"微时代"下高校思政课程的教学分析,针对在教学改革中存在的问题,探讨高等院校推行"微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提出"微课"的发展方向和措施,以推动高校思政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1.
“微课”又名“微课程”,它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的、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当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微课”在教学应用、社会交互、技术设计等方面存在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微课”应加大在教学应用、师生互动、内容更新等方面改革的力度,以更好地服务于高校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微时代的到来,既给高校思政课教学载体、教学场域、教学方式的革新提供机遇,又给思政课教学的时效性、系统性、秩序性等带来挑战。只有因时而进地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引领微时代。党中央相关政策出台落实、思政课青年教师迅猛发展、微平台低门槛与超便捷性,为微时代高校思政课创新提供了现实可能。推动微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创新,必须发挥思政课教师这个“关键少数”的作用,强化微意识,培训微队伍,嵌入微应用,丰富微内容,关注微话语,有效打造微课堂。  相似文献   

13.
在由教育部、东芝(中国)有限公司主办,全国四十所师范大学参加的第3届“东芝杯中国师范大学师范专业理科生教学技能创新大赛”中,课题组李青以不等臂天平称重问题引入均值不等式的教学,最终获大赛优秀奖.  相似文献   

14.
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解高校微课资源的建设现状,并寻求未来的发展对策,该研究依托全国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平台,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到527位高校微课参赛教师的调查数据。调查发现高校微课建设存在时长受评价导向影响、微课功能定位过于偏向教师专业发展、微课制作“形式大于内容”等问题,并提出了高校微课建设迫切系列化、微课教学设计理念需要提升、微课平台及时转向应用环境建设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周冰  刘芳  邓娟 《教育技术导刊》2015,14(4):154-155
新环境下,中国高校教育面临一系列挑战,传统教育方式、学习方式与不断增加的个性化、多元化的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继续推行教育变革是大势所趋。移动互联网下的微课建设是高校教育改革的新途径,分析高校教育现状,结合对“微课”的认识,提出高校微课建设策略,以更好地促进高校教育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6.
广西师范大学的成人教育广西师范大学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直属的重点高等师范院校.校址在“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有近70年的办学历史。1983年经原教育部批准由“广西师范学院”改为现校名。广西高师师资培训中心、广西高校政工干部培训中心、广酉高校理科实验中心均...  相似文献   

17.
"微课"自其提出之日起就在世界教育界得到一致好评和广泛推广,高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其微课教学也在不断探索中。本文通过对"微课"概念的研究,分析了高校目前本门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通过对专业教师微课制作培训、建立微课教学资源库、提高学生自我学习能力三种路径为高校《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微课教学提供了相关意见,期望可以为本门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相关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推动“思想道德修养”课教育教学改革,尽快完善“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教育部社政司10月11~12日在京召开了“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大纲修订工作会”。社政司负责同志指出:今年1月召开的“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建设研讨会,广泛听取了与会各高校对这门  相似文献   

19.
根据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教学研究与资源建设委员会《关于公布第二届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结果的通知》,我院土木工程系王立荣、应用化学工程系齐晶晶荣获第二届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优秀奖。此次比赛学院于2014年3月份启动,经学院课堂教学竞赛暨微课大赛选拔推荐参加第二届全国高校  相似文献   

20.
在教育部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着力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背景下,地方高校进行了一系列围绕“金课”建设的教育教学改革和实践探索。地方高校通过基于“金课”建设和人才培养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更新教学观念,深化课程教学范式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重构专业课程体系,更新课程教学内容;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构建智慧教学场景,助推教育教学改革;部门协同联动,构建“金课”建设新机制等强有力的措施,为全面打造各专业“金课”作出了一系列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广大师生的充分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