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贵州苗族地区学校引入苗族芦笙乐舞课程的价值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贵州苗族芦笙乐舞传承现状为研究背景,采用田野调查、定量、定性等研究方法,从民族音乐学和音乐教育的角度对贵州苗族地区学校引入苗族芦笙乐舞课程的价值进行了研究与思考,目的是为贵州苗族芦笙乐舞传承和贵州苗族地区学校的校本课程建设提供参考。研究认为在贵州苗区校园中,芦笙乐舞文化具有文化传承、健身、娱乐、促进本民族凝聚力和各支系团结等价值。  相似文献   

2.
民族音乐文化是民族本质最完美的音乐表现,苗族的芦笙音乐所包涵的苗族历代人民的情感和精神便是苗族历史文化的灵魂,是苗族人民聪明才智的开发点。苗族芦笙这种集歌、舞、乐为一体的艺术形式,是在其特有的生存环境下产生、发展和传承的,它所具有的艺术风格、美学思想等也将与本民族的特有习俗、图腾崇拜等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的。研究苗族的芦笙音乐文化将有助于激励当地人民对自己民族的音乐文化形成强大的凝聚力,更深层次的保护和发展专属自己的文化精髓。  相似文献   

3.
苗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饱经历史沧桑的这个古老民族创造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在世界民族之列,独树一帜,其中芦笙舞便是其民族文化的代表之一,笔者认为,芦笙舞之所以与苗族有如此密切的联系,是因为芦笙舞与苗族的生命密不可分,当然这里所谓的生命,不仅包括生物生命,还包括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  相似文献   

4.
芦笙作为苗族之魂,在苗族的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是。由于苗族没有文字,从古至今的芦笙制作工艺传承方式均为心口相传,加之现代化生产的影响,芦笙制作的经济效益比较低,所以面临着失传的困境。对现有芦笙制作工艺资料的梳理和分析,为苗族芦笙工艺文化传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云南省昭通市威信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白苗)芦笙制作技艺进行调查、了解,从芦笙的历史源流、传说、文化价值及制作流程等方面进行了归纳与分析,针对威信苗族芦笙文化面临失传的危险现状,提出了相关的保护、传承与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运用民族学、体育史学、社会学方法,对居住在广西融水苗族的芦笙斗马体育现象进行剖析.研究表明:苗族融水斗马活动的习俗之所以代代相传,长盛不衰,除了它具有独特的个性外,就是它的广泛性,这是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文化现象,也是苗族同胞积极向上的精神寄托,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广西融水苗族芦笙斗马是全国独一无二的民俗文化活动现象.  相似文献   

7.
孟蒙 《安顺学院学报》2013,(1):107-108,130
运用人类学田野调查的方法,以岜沙苗族的传统节日为背景,对岜沙苗族传统体育"打火枪"、"跳芦笙"、"坐秋千"等项目的文化进行了研究,提出岜沙苗族传统节日体育文化应顺应时代要求,传承与发展并行。  相似文献   

8.
芦笙与苗族人民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芦笙伴随着苗族迁徙,芦笙是苗族信仰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芦笙是苗族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9.
在探究了苗族芦笙的起源发展后,以芦笙技艺制作传承人——昭通市大关县王杰锋为考察研究对象,从保护传承人的角度对芦笙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观点,以期能为有效地保护、继承和发展这一传统工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花山节"对于苗族来说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芦笙舞流传至今,已经成为苗族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多数学者认为苗族"花山节"的起源与祭祀文化有关,通常认为是为了祭祀祖先或纪念某位贡献卓著的英雄人物,还有部分学者认为是聚会方便男女求爱而演变成。"花山节"祭祀主要包括对自然和祖先的崇拜,希望祖先能保佑子孙平安,风调雨顺,生产顺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