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一名教师能够努力去分析自己的课堂教学,以及他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中的优点与缺点,那么他就已取得了一半的成功。”在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体会:在两个平行班上同一课,后一堂课的授课效果总是优于第一堂课。很显然,我们每上完一节课后,总要对刚讲过的这节课的情况做简短的分析与思考,对不足之处进行调整、补充,这样,在下一个班上课时就能扬长避短。因此,教师上完一节课,并不是教学任务的完成,还需及时地研究课堂教学中的得与失,对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难点以及教学效果等都认真反思,做一下整理与归纳,及时写出教学札记。这不仅对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方法很有帮助,而且还有助于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科研。  相似文献   

2.
惠特森先生是我上六年级时自然科学课的老师。在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上,他介绍了一种“长翼飞猫”的动物,他一边讲解,一边展示了一个头盖骨。我们认真地做着笔记。接着,惠特森先生对我们进行了一次小测验。  相似文献   

3.
李冉 《留学生》2012,(12):36-36
在英国学习,不用担心所学课程会不会单调枯燥,只要对下一堂课充满无限期待和猜想就行了。在国内上了16年的学,本以为世间的学科就算没有目睹,好歹也全都耳闻过的我,在留学英国的第一个星期五,就彻底拜倒在我们霸气导师的石榴裙之下,因为人家提前预告:一周以后我们全班将在户外上一堂生猛的“体验死亡”课!  相似文献   

4.
一位教育家说过:“注意力是我们唯一的门户,意识中的一切必须经过它才能进来。”注意力是决定课堂效率的重要因素。如果每一个学生课上都能保持集中的注意力,那么,这堂课的效率就能得到保证,课堂才更精彩。  相似文献   

5.
这是我实习的第一堂课,时间是1981年春天,地点在四川省郫县一中。预备铃响了,学生们已经坐在教室里静静地等待着新老师。可我还在教室外面徘徊,心怦怦直跳。冯老师搬着一把藤椅过来了,他问我:“还在紧张?”我点点头。他拍了拍我的肩膀:“没事儿,不过就是一堂课嘛!”冯老师是我的指导老师。他的课朴实无华,非常实在。记得在备课时,他对我说了一句话:“备课时,首先要想我们要给学生一些什么,而不是想我们在学生面前炫耀一些什么。”这些话至今还经常在我耳边响着。为了上好第一堂课,我向冯老师提出,先在他面前试讲一次。…  相似文献   

6.
做学生做了这么多年,你是否想过一个有趣的问题:从小学到大学,你有没有上过让你终生难忘的一堂课?如果没有那么一堂课让你动心的话,你这么多年的学生生涯算是白过了。在中国教育史上,有三堂"绝"课,或许我们能从中体味到大学课堂的乐趣和人生应有的目标。第一堂课是西南联大的刘文典教授开设的《文选》课。刘老先生讲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有一天,他讲了半小时课,就突然宣布要提前下课,改在下星期三晚七点半继续上课。原来那天是农历十五,他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工作了三十三年的教师,举行了一堂非常成功的观摩课后,有人问他:“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教师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地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也可以说实验室的准备,则花了约十五分钟。”  相似文献   

8.
钱理群 《课外阅读》2011,(22):28-29
做学生做了这么多年,你是否想过一个有趣的问题:从小学到大学,你有没有上过让你终生难忘的一堂课?如果没有那么一堂课让你动心的话,你这么多年的学生生涯算是白过了。在中国教育史上,有三堂"绝"课,或许我们能从中体味到大学课堂的乐趣和人生应有的目标。第一堂课是西南联大的刘文典教授开设的《文选》课。刘老先生讲课不拘常规,常常乘兴随意,别开生面。有一天,他讲  相似文献   

9.
都德的《最后一课》不足3000字,故事很简单:普法战争后,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两省被割让给普鲁士,异国统治者下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的命令。就在这样一个严重的时刻,顽童小弗朗士瞪着他的眼睛认真地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从这堂课上,我们体会到了国土沦丧的法兰西民族的屈辱、愤慨,深信这个伟大的民族绝不会屈服。小说不用泼墨重彩,只是淡淡勾勒,平平叙来,但蕴藉深沉.我们感受到了力透纸背的力量、画外的惊雷。[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最好的老师     
邓笛 《广西教育》2007,(9C):1-1
惠特森先生是我上六年级时的自然科学课的老师。在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上,他介绍了一种称为“长翼飞猫”的动物,说这种动物夜间活动,适应能力很差,早在冰河时代就全部灭绝了。他一边讲解,一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头盖骨。我们认认真真地做了笔记。接着,惠特森先生对我们进行了一次小测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今年我县中小学全面实施新课程标准,我有幸参加中心校组织的关于新课程实施情况的调研活动。每到一校我们都要深入班级听课,其中有一节语课给我感受最深。在这堂课上,执教老师频频用“你真棒”来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开始十多分钟,“你真棒”这句话确实起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作用,但没过多久,学生的激情却渐渐消失了。针对这一现象,我在课后调查了该班的部分学生,他(她)们说:老师平时上课表扬他们总是说一句“你真棒”,听多了就没意思了。这番话引起了我的思考:有的老师为了上好一节课,充分利用学生爱听“好话”的心理特点,一味地表扬学生,殊不知这种空泛的表扬使用频率过高,学生反而感到没意思,因而出现一堂课前“热”后“冷”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蔡康永  黄涛 《当代电大》2006,(10):14-15
第一堂课是编剧课,教授这课的海无德教授,很巨大、很白、眼睛很小、嘴很阔,他掀开嘴唇,对我们这群新生露齿一笑,仿佛是修炼成人形的大白鲨,在向他的猎物问好。  相似文献   

13.
“最有风格的一堂课”的学科评比活动是我校校本教研的一大特色,以往所采用的多是“磨”课的形式,经过集体讨论,一遍遍地试教最终呈现集体的智慧。本学期我们尝试进行同课异构的教学研讨方式,这让我们真正感受到了同课异构的美妙,使我们所有教研组成员受益匪浅。一位名人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构的教研方式,可以引发参与者智慧的碰撞,思想的交流,互相取长补短,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4.
作为教师的我们想没想过让学生对你的课“一见钟情”“一听入迷”呢?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让学生对一堂课产生良好的第一印象,是这堂课成功的关键一步.  相似文献   

15.
最好的老师     
惠特森先生是我上六年级时的自然科学课的老师。在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上,他介绍了一种“长翼飞猫”的动物,说这种动物夜间活动,适应能力很差,早在冰河时代就全部灭绝了。他一边讲解,一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头盖骨。我们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存学校工作了33年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非常出色的观摩课,邻校的老师问他:“你的每一句话都具有巨大的思想威力.请问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堂课?”那位老师回答说:“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一般来说。每堂课我都准备了一辈子,但是直接针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15分钟……”“一辈子”与“15分钟”道出了教师用整个生命去备课的真谛,可见课前准备是教学的重要行为之一,课前准备的充分与否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难忘的鞠躬     
上初三的时候,人气最高的是政治课孙老师。他不但课讲得有特色,待人处事也无可挑剔。最叫人难忘的是每堂课在班长喊起立之后,他总要鞠躬还礼后才正式上课。  相似文献   

18.
象牙塔之误     
茆稳华 《中学文科》2007,(10):138-138
近日听了一堂语文公开课,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对联趣谈”。上课铃声响过,老师走上讲台:“同学们,对联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或多或少地接触过。课前又布置大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了有关对联的资料,今天我们就利用这堂课来探讨对联知识。下面就请XX同学上台主持今天的活动。”老师说完后就走下讲台,坐到旁边的凳子,随即一个同学走上讲台,开始了课堂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一位教师试上了一节"认数",请我一起参与磨课。这节课不乏亮点,看得出教师查阅过很多资料,也请不少人把过脉,作过很多次修改。可是,当我以一名学生的视角来审视这堂课的时候。我发出了这样的慨叹:“这堂课什么都不缺.唯独丢了‘人’。”  相似文献   

20.
惠特森先生是我上六年级时的自然科学课的老师。在给我们上的第一堂课上,他介绍了一种“长翼飞猫”的动物,说这种动物夜间活动,适应能力很差,早在冰川时代就全部灭绝了。他一边讲解,一边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头盖骨。我们认认真真地做着笔记。接着,惠特森先生对我们进行一次小测验。但是,当两天后我拿到批改过的卷子时,立即就傻了眼:一个大大的红叉自上而下触及每一道题的答案。我考了一个零分。这绝对错了!每道题惠特森先生课上都讲过,我几乎一字不差地做了笔记。我的答案与笔记没有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