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近年来,在一些颇有影响的政治经济学教材中,常常有这么一种表述:“商品不是物,而是一种社会关系。”我们认为这种表述是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的。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商品”中明确指出:“商品首先是一个外界的对象,一个靠自己的属性来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物。”(《资本论》第一卷第47页)就是说,商品首先应该是一个物,正是物的有用性即使用价值,才具有成为商品的可能性。然而,要使  相似文献   

2.
商品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并不完全是一回事,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提法。但是,有些政治经济学著作中,往往把两者完全等同起来。这是不符合马克思原意的。商品二重性和商品二因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有严格区分的。商品二重性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这是指商品具有二重属性,一方面具有供人们使用和消费的自然属性,另一方面具有可供人们交换之用的社会属性。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说:“商品是一个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商品或具有商品的形式,只是由于它们具有二重的形式,即自然形式和价值形式”。“一个商品,只要它的价  相似文献   

3.
《资本论》第一卷第二篇第三节“劳动力的买和卖”,在探索剩余价值的源泉时指出,在G-W-G′中,货币的价值变化不可能发生在货币本身上,也不可能发生在W-g′上。“因此,这种变化必定发生在第一个行为g-w中所购买的商品上,但不是发生在这种商品的价值上,因为互相交换的是等价物,商品是按它的价值支付的。因此,这种变化只能从这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本身,即从这种商品的使用上产生。要从商品的使用上取得价值,我们的货币所有者就必须幸运地在流通领域内即在市场上发现这样一种商品,它的使用价值本身具有成为价值源泉的特殊属性,因此,它的实际使用本身就是劳动的物化,从而是价值的创造。货币所有者在市场上找到了这种特殊商品,这就是劳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货币”与“一般等价物”的形成与内在内容、货币拜物教的实质以及本质问题的内涵等几个方面,并借助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有关论述,分析论证了部分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把货币的本质简单地归结为“一般等价物”的观点是错误的,并推导出对货币的本质的准确的完整的表述应为“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相似文献   

5.
高一《思想政治》第二课讲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时,教材写道:“劳动力的买卖一经完成,所有权发生了变化:工人出售了自己的商品,就失去了支配自身劳动力的权利;劳动力完全属于资本家了,资本家就要对劳动力进行‘消费’——叫工人劳动。”根据教材原意,这段话可以理解为:劳动力商品买卖完成以后,所有权属于资本家了。果真如此吗?笔者认为,教材的这种表述是不科学的,在此提出异议,与诸同仁商榷。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买卖时写道:  相似文献   

6.
货币 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生产关系。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和其他商品不同:(一)其他商品的价值,是通过商品同货币交换,才以货币表现出来;货币却是一般等价物,本身就是商品价值的一般代表,直接体现着社会劳动。(二)其他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以自己的物质属性去满足人们某种需要;货币也有这样的使用价值,如黄金造笔尖,白银造影片等,但除此之外,货币还有另一种使用价值,即可以购买各种商品。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价值尺度 是货币的第一个职能。它是衡量和计算商品价值量的尺度。货币能够成为价值尺度,就因为它本身也是一个商品,也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所以本身有价值。 价格标准  相似文献   

7.
迄今,我国几乎所有较权威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把资本主义生产看作“最发达的商品生产”、“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商品关系自身发展的顶点”①。我们认为,这种提法值得探讨。“资本主义生产是商品生产的最高形式”、“顶点”的提法,如果是指资本主义商品生产是商品生产发展过程的最后一种历史形式,那么社会主义还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又该作何解释呢?这似乎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原意。关干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形式,马克思的《资本论》和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  相似文献   

8.
《资本论》能够在全世界广为传播,成为“工人阶级的圣经”,除了著作包含着伟大思想外,其高超绝妙的语言艺术,也是促使其成功的重要因素。《资本论》的理论叙述方法,竟使最枯燥无味的经济学问题都具有了一种独特的魅力。本文拟就《资本论》理论表述中的语言艺术,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9.
一、《资本论》第一卷与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长期以来经济学界认为,第一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提出的,即“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第三卷中提出的,即“事实上价值规律所影响的不是个别商品或物品,而总是各个特殊的因分工而互相独立的社会生产领域的总产品;因此,不仅在每个商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第Ⅰ卷中商品货币理论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意义蒋宏宾《资本论》第Ⅰ卷的商品货币理论《资本论》全部理论的基础,既适用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适用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文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拟就《资本论》第Ⅰ卷中关于商品货币的基本理论对于社会主...  相似文献   

11.
《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篇冠之为《商品和货币》,那么该篇所分析的商品的性质究竟是什么?对此,我国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迄今没有形成统一的看法。概括来说,大致有三种观点,一是(前资本主义的)简单商品论,二是资本主义商品论,三是商品一般论。笔者认为如果不是抓住一点,而是全面的考察,即从马克思的有关论述、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虽然没有直接对艺术问题发表意见,但联系为此做的笔记包括以前的著述,却可以见出《资本论》里潜含着丰富的艺术思想。特别是在艺术可否成为商品的问题上,马克思似乎承认了这个事实,又因其“本性”不予考虑。究其缘由,艺术在使用价值方面当有本位属性和附加属性之分,物性的后者可以用“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予以计量,审美的前者则处于价值的模糊地带。于是便有了一个奇怪现象,艺术一旦成为商品,价值却无可计量;一旦可以计量,却又不是艺术,此即为艺术商品的内在悖论。这应该是《资本论》“撇开”艺术不谈的根本原因,也是艺术商品化引发众多争议的逻辑节点。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的头两节分析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得出科学的价值概念后,第三节便着手价值的表现形式即交换价值的分析。虽然以货币形式为其完成形式的价值形式是极无内容和极其简单的,可是两千多年来人类智慧在这方面进行探讨的努力,并未得到什么结果。马克思通过精辟的科学分析,终于第一次揭开了货币的来源和本质这个“千古之谜”。  相似文献   

14.
《资本论》是一座伟大的宝库。《资本论》中关于土地资源的论述,对于在四化建设中认识土地资源的作用、特点以及更好地珍惜土地,节约土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中引用过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始人威廉·配第的著名的话:“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马克思是科学劳动价值论的创始人,认为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唯一源泉。但是,马克思并没有因为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的创立,而否定了另外一个事实,即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劳动并不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  相似文献   

15.
《学术月刊》1982年第四期发表了胡培兆同志的《也谈〈资本论〉的叙述方法问题》一文。(以下简称《叙述法》)文中认为:“不论是研究还是叙述,都是从简单到复杂,行程又是一致的。”①笔者认为这是不符合马克思的原意和《资本论》本身实际的。马克思在谈到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的行程时曾明确指出:“在形式上,叙述方法必须与研究方法不同。”②显然马克思在这里强调的是二者在形式上必须不同。研究和叙  相似文献   

16.
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一章中,马克思在谈到劳动的=重性时说:“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的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许多同志在理解这段话时,往往用“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来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下了这样的定义:“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第52页)而在《资本论》第三卷,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定义则有了进一步的规定:“价值不是由某个生产者个人生产一定量商品或某个商品所必要的劳动时间  相似文献   

18.
陈征先生在《(资本论)解说》(以下简称《解说》)第三册106—108页中,对一般商品流通规律在资本流通中的适用与不适用的情况作了说明。《解说)认为,在资本流通行为中,由于商品资本和货币资本执行商品和货币的职能,所以一般商品流通规律‘对于资本流通也是适用的。”这个解释是符合原著本意的。但是《解说》对在资本流通不是纯粹的条件下,一般商品流通规律“已不完全适用”所作的结论,以及对在纯粹资本主义流通的情况下,一般商品流通规律“已不能说明”即完全不适用所作的结论,是需要商榷的。 《解说》关于在资本流通不是纯粹的情况下,一般商品流通规律“已不完全适用”的结论是对《资本论》第二卷131页的“第一”个问题的分析后得出的。那么,这个结论是否  相似文献   

19.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自它出现在这个世界上以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和和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1.价值的表现形式的变化.商品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在货币产生前是通过交换由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的,这时价值的表现形式称为交换价值.它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量的比例;它必须是现实的商品;货币产生后,商品的价值一般都由货币来表现,这时价值的表现形式称为价格,即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这时充当价值尺度的货币只需观念中的即可.2.等价交换原则的变化.等价交换原则是商品经济的一个重要原则.在货币产生前,商品和商品直接交换,所以交换双方比较的是两种商品的价值量是否相等,这时的等价交换原则是指交换双方商品的价值量要相等,即“一种商品的价值量=另一种商品的价值量”;货币产生后,商品交换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出现了用货币交换商品和把商品换成货币,即买和卖.但不论是卖是买,这时买卖双方比较的是这种商品本身的价值是  相似文献   

20.
商品的基本属性是高一经济常识中基本内容,教材中的一系列知识的学习也离不开这一基本知识,所以,全面深刻地理解商品的基本属性对同学们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一、商品的含义及商品的二因素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两重属性:一是它作为有用物品所具有的自然属性,即它的使用价值;二是它可用于交换别的产品所具有的社会属性,即它的交换价值。商品的二因素,从表面看是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本质上则是使用价值和价值。因为,商品价值的大小决定着商品之间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即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和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二、商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