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元末明初,“们”缀的发展处于一个重要的转折过渡阶段。通过对这一时期《老乞大谚解》中的“们”缀进行共时描写和历时分析,概括“们”缀的用法,阐释“们”缀在近代汉语史上的发展与演变,具有一定的汉语历史语法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2.
元末明初,“们”缀的发展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过渡阶段。通过对这一时期《老乞大谚解》中的“们”缀进行共时描写和历时分析,概括“们”缀的用法,阐释“们”缀在近代汉语史上的发展与演变,具有一定的汉语史语法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老乞大谚解》“们”“家”的使用看词缀的界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乞大谚解》大体上反映的是元末明初时期北方的汉语口语。通过考察“们”“家”的使用,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两个词缀在当时的用法及在近代汉语史上的发展演变,并可依此探讨词缀的界定、词缀虚化的阶段性特征及语料的局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元明时期,原本表示“附着”义的“着”字已经语法化,产生了许多新的语法、语义功能,这些新的功能在《老乞大》中是有所体现的。本文通过对《老乞大》中“着”字用法的浅析,试图反映出元明时期口语中“着”字用法的新变。  相似文献   

5.
陈雯 《文教资料》2009,(8):37-38
《老乞大》是古代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一部会话书,是研究元末明初汉语的珍贵材料。本文以《老乞大谚解》为研究对象,对书中的语气助词"了"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收集,旨在展示元末明初人们对"了"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老乞大》是历史上朝鲜人学习汉语的教科书,反映了元明时期北方话的口语面貌。本文通过整理,分类列举《老乞大》谚解本中的复句,以期和现代汉语相印证,揭示出复句发展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乞大是契丹的另一种音译,在这里指称中国。《老乞大》是古代朝鲜的一个汉语会话教科书。《老乞大》正文全部是汉字。在正文下加以朝鲜文注音和释义便成为《老乞大谚解》。中外研究古代汉语语言和古代朝鲜语语言的学者早已注意到这部书,而在史学界似乎还不太注意到它。其实《老乞大》生动记录了中国古代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留下了不少形象性的资料,从历史学或古代民俗学的角度加以考察,对了解中国古代社会面貌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8.
《老乞大》《朴通事》大约流传于元代末年,是两部被高丽、朝鲜人用来学习当时汉语的会话书。通过对谚解版本《老乞大》和《朴通事》中"子""头""家""儿""生"五个词缀的使用情况进行分类总结,了解词缀在元末明初时期北方口语的使用情况,以及这些词缀从近代汉语时期到现代汉语时期的演变。这对近代汉语的词汇研究乃至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词汇的演变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9.
该文对奎章阁本《老乞大谚解》中的疑问句进行了精确统计和详细分析,在与现代汉语和元曲的比较中阐发了其所处的历史层次和体现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0.
元明时期是汉语词汇演变的一个重要阶段。本文考察了几组代词在《古本老乞大》《老乞大谚解》和《训世评话》中使用情况,结果发现元明常用代词在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上出现了两种不同的变化:元代常用人称代词"俺""咱""我们""恁"在明代分别被新的常用代词"我""咱们""你"所取代;元代常用指示代词"这""那"在明代完全取代了"阿的""兀的""兀那",继续成为明代常用指示代词。  相似文献   

11.
该对奎章阁本《老乞大谚解》中的疑问句进行了精确统计和详细分析,在与现代汉语和元曲的比较中阐发了其所处的历史层次和体现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2.
《老乞大谚解》是研究明初汉语的珍贵语料。该书中"那"可用作指示代词、疑问代词和语气助词。本文对书中所出现的"那"作了穷尽性的描写、分析,可以基本了解明初北方口语中"那"字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3.
以李泰洙(2003)的《〈老乞大〉四种版本语言研究》为对照,试对《老乞大》四种版本中“待”、“敢”的使用情况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老乞大》中的时间助词“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关于《老乞大》《老乞大》是旧时朝鲜高丽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教材,“乞大”是“契丹”的转音,被用来指中国,“老乞大”就是“老中国”,相当于我们现在说的“中国通”,指那些在中国居留过较长时间从而熟悉并精通中国语言文化的  相似文献   

15.
《原本老乞大》一书成书于元代,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反映了元代北方方言口语的实际情况,是当时高丽人学习汉语的教材。在《原本老乞大》中"了"字的出现频率十分高,主要分为句中的"了"字和句尾的"了"字两种情况。书中"了"字的用法十分丰富,已经基本趋于成熟。现代汉语中"了"字的用法在书中已经基本具备,只是在使用频率、使用范围等方面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老乞大>是高丽、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教材,流传了几百年.我们通过对谚解本<老乞大>中"子"、"儿"、"们"、"头"、"家"、"生"六个词缀进行共时描写和历时梳理、分析,可以了解到元末明初北方口语中词缀的使用情况,以及这些词缀在近代汉语史上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7.
朝鲜时代的汉语教育比较兴盛。《原本老乞大》《朴通事谚解》作为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包含教育、文化、经济、风俗习惯等诸多内容。其中所反映的教育内容涉及学习动机、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师及学生情况等多个方面。研究这些内容,对于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古本《老乞大》的动补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本《老乞大》里有四类补语:结果补语、状态补语、趋向补语和可能补语。充当状态补语的成分有三类: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动词或动词短语、主谓短语,《老乞大》里有不少单纯形容词构成“V 得 C”的例子,其中有些可以凭借形式标记确认它们为状态补语;趋向补语既有粘合式(动 趋)的动补结构,又有组合式(动 将 趋,动 得 趋)的动补结构;可能补语有“V 得/不得”、“V 不 C”等几种格式,但这两种格式不专门用来表示可能。  相似文献   

19.
讨论了《老乞大》、《朴通事》中的“是……也”式,认为《老乞大》、《朴通事》中这种格式即使是读书腔的混入,也和当时的口语体系相容。  相似文献   

20.
《老乞大》是旧时高丽人为学习汉语而编写的非常重要的教科书。韩国于1998年发现了之前从未见过的古代本《老乞大》,这个本子较为忠实地反映了元代口语的面貌,成为研究元代汉语的重要语料。在古本《老乞大》中,由于语言接触的影响,汉语中一些词的用法和意义都发生了变化;也有一些词虽然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消失,但在方言中还能找到痕迹;而有些词则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