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奉常是西汉掌管宗庙礼仪的中央职官,其地位十分重要。长期以来,学者在研究西汉奉常,主要依据《汉书·百官公卿表》的记载。但《汉书·百官公卿表》所反映的大约是西汉中后期的情况,难以证明汉初职官设置的实际。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的出土为研究汉初的奉常提供了宝贵资料。从《二年律令·秩律》所载来看,汉初奉常与太常的名称变化要比传世文献记载的更为复杂;外乐、太卜、太祝、祠祀等奉常属官的实际情况与传世文献的记载也有不少差异。  相似文献   

2.
也说啬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探讨了“啬夫”一词的渊源;“啬夫”一官的职能、演变;并将其与有秩、斗食加以比较;提出秦汉啬夫为责任人说。  相似文献   

3.
《河西学院学报》2018,(1):93-99
秦国乡级政府基层社会治理归纳为乡行政和乡自治两方面,分别由乡官和准乡官负责实施。秦国的准乡官有乡三老;乡官主要包括乡啬夫(乡主)、乡守、田啬夫、乡佐和乡司空。乡主和乡啬夫意同,是一乡的行政首长;乡守辅佐乡啬夫处理政务;田啬夫负责一乡的农业;乡佐是主要乡官的佐官,常配合乡守共同处理政务;乡司空掌管一乡的徭役和追缴欠款等政务。乡守职数据乡的大小确定,每乡二至三人;其他乡官一乡一人。  相似文献   

4.
历代官制,有职事官、散官、勋官、爵号等区别。授于有功者勋官,叫策勋,即将其官号记之于策。这种制度滥觞于南北朝,所授之官,名位虽高,但无实职,故最初只叫散官;自唐始别称为勋官。据《新唐书》卷十六《百官一》载,勋级共分十二转,每一转都各有其勋官官名及品级。一转为武骑尉(视从七品),二转为云骑尉(视正七品),三转为飞骑尉(视从六品),四转为骁骑尉(视正六品),五转为骑都尉(视从五品),六转为上  相似文献   

5.
试论“大匠宫司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匠宫司空"与"宫司空"历史文献没有记载.战国秦汉时期,"官"、"宫"二字形近难分,写法时有变通.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秩律>中"大匠官司空"应为"大匠宫司空",是"将作大匠"的属官."司空"本是专有名词,"司空"类的官名很多,"宫司空"是负责宫室与官署营建的机构与职官,是"大匠宫司空"的省称.明确为"宫司空"的出土文字有六处."宫司空"从中央到地方都有设置,其副职为"官司空丞","楚宫司丞"为"楚宫司空丞"的省文."楚宫司空丞"之"楚"修饰"宫司空丞","宫司空"修饰"丞"."宫司空"的存续时间,有五处是明确的.西安北郊相家巷遗址出土的"宫司空印"、"官司空丞"封泥是秦代的."东海官司空"盘的时间是东汉建武中元二年,即公元57年,出现最晚,可以看出,秦汉时期"宫司空"职官大体是存在的.西汉时期,特别是西汉早期"司空"类官职地位不高,俸禄差异很大,从八百石到百六十石都有,"大匠宫司空"秩六百石只是一个参照系数.  相似文献   

6.
兔子山汉简“三联单”是乡啬夫胡盛和仓啬夫文熊共同书就的出、入“平斛品米”的契约记录,也是县仓曹校验相关账目的重要凭证。汉末,纳税人与仓之间有乡啬夫专门从事征纳工作。建安十九年二月,益阳县按户品横征的“品米”或可供给刘备在益、荆二州的军粮之需。  相似文献   

7.
传世文献资料关于汉代侯国职官的记载不全面,幸好在出土资料中发现大量汉代候国职官的内容,这使得我们能更进一步认清汉代候国官制本来清晰的面目。从出土资料内容可知,西汉末年东海郡属侯国的职官体系为:相、丞、尉、令史、狱史、官啬夫、乡啬夫、游徼、游击、牢监、尉史、官佐、乡佐、邮佐、亭长、侯家丞、仆、行人、门大夫、先马、中庶子共21种。其中,丞、尉、令史、狱史、官啬夫、乡啬夫、游徼、游击、牢监、尉史、官佐、乡佐、邮佐、亭长、侯家丞、仆、中庶子皆不见于文献所载之侯国职官系统。这些职官可补阙汉代官制的内容,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梁代职官建制 ,《梁书》无载 ,见于《隋书·百官志》。《隋书》之中华书局点校本向称精善 ,然其于《百官志上》,亦有误点及失校之处。本文列举七例 ,加以匡补。  相似文献   

9.
在现代社会中,很少有人将“官吏”二字分开来解释,但我们在欣赏影视作品或阅读古代文献时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官”和“吏”的意义及其日常使用是有明显差别的,这种差别并不仅仅只是书面语和口头语之分。“官”在古代一般指的是国家用于办公的地方,《礼记·王藻》释之为“朝廷治事之处也”,后来才引申指行政机关。如《聊斋志异·促织》“上于盆而养之……留待期限,以塞官责”。与此相关的是,与“官”相联系的事物则为国家所有,即“公家的、国家的”,杜甫《台上》“何须把官烛,似恼鬓毛衰”即用此意,后来由此又延伸出“官道、官街、官车、官银…  相似文献   

10.
高岩 《语文知识》2006,(7):37-37
《赤壁之战》中有“操当以肃还付乡党”之句,课本将“乡党”注释为“乡里”.语意不确。《周礼·地官·司徒》:“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比为闾,使之相受;四间为族,使之相葬;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购;五州为乡,使之相宾。”并设置有:乡老,二乡则公一人;乡大夫,每乡卿一人:州长,每州中大夫一人:党正,每党下大夫一人;族师,每族上士一人;闾胥,每闾中士一人;比长,五家下士一人。据此,“乡党”应为“乡土地方政权”。  相似文献   

11.
编辑同志:大函及附陈家麟同志所提意见,均已敬悉.谨奉复如下:1.拙撰《中国历代监察制度的变迁》一文,着重在于对制度的探讨,以及这一机构在封建国家政权中所起的作用,其他叙述很简略,有些注意不够.2.关于十三部刺史的问题,根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说:"武帝元封五年,初置部刺史,掌奉诏条察州,秩六百石,员十三人"(见中华标点本第三册741页).顾炎武称赞此制说:"秩卑而命之尊,官少而权之重,此大小相制,内外相维之意也."他又认为刺史的六条问事,是"百代不易之良法"(见《日知录·部刺史》条).《汉书·地  相似文献   

12.
《杂文报》2014年2月11日3版《假如真的官不聊生》一文中有这样的一段文字:假如真的有一天,我们把权力关进笼子,让公权力变成孙子,人民成了大爷……官员变成公务员,公务员变成服务员,那么,我们会像节日般狂欢,弹冠相庆。这里的"弹冠相庆"用错了场合,用错了对象,混淆了褒贬。明显误用,改用"额手称庆"要恰当些。"弹冠相庆"是个成语。弹冠:掸去帽子上的灰尘,意思是准备做官。典出汉·班固《汉书·  相似文献   

13.
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皇后、皇太后可以像皇帝一样取得尊号和谥号,在禁省中设立一套模仿朝廷的微型机构,其成员称为女官或内官,另有一批专为他们服务的宦官和士人,称为长秋或内侍.这些官员中,有相当一批人属秩六百石以下的属史,《汉书、百官表》及《后汉书·百官志》对此均无详载.兹依据文物、文献资料,对秦、汉皇后、皇太后六百石以下属官吏作一考论,以便我们能对专制主义集权制下,家国不分,“朕即天下”、“母以子贵”的状况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书名《改革通鉴》。先对书名和编写宗旨作些说明。 “改革”一词,古已有之。《后汉书·黄琼传》:“(左)雄前议举吏先试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门,后尚书张盛奏除此科。琼复上言:‘复试之作,将以澄洗清浊,覆实虚溢,不宜改革。’帝乃止。”这是说当时的举吏复试制度好,不能改掉。《梁书·武帝纪》大通元年诏:“百官俸禄,本有定数,前代以来,皆多评准,顷者因循,末遑改革。”这是说当时的百官俸禄制度不好,需要革  相似文献   

15.
《中小学数学》2009年第11期刊登了赵平的《教学设计应更简捷》一文.文中巧妙地用"菱形图"解决了货物调配问题,引起笔者较大兴趣.笔者对"菱形图"的用法作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题1(原问题):A城有化肥200吨,B城有化肥300吨,现要把这些化肥全部运到G、D两乡,从A城运往C、D两乡的费用分别为每吨20元和25元,从B城运往C、D两乡的费用分别为每吨15元和24元,现C乡需要化肥240吨,D乡需要化肥260吨,怎样调运整个运费  相似文献   

16.
书院之名,始于唐代,原意为藏书而兼校书之所。清袁枚曰:“书院之名起唐玄宗时,丽正书院、集贤书院,皆建于朝省,为修书之地,非士子肄业之所也。”(《随园随笔》卷14)稽之史籍,斯说诚然。《新唐书·百官志》云:“开元五年,乾元殿写四部书。置乾元殿使,有刊正官四人,以一人判事;押院中使一人,掌出入宣奏,领中官,监守院门;知书官八人,分掌四库  相似文献   

17.
《周礼》、《国语》记载卓夫为周代天子属官,至于诸侯和椰大夫是否设宰夫为属吏,文献罕有记载,只有《仪礼》留下一些资料。据《仪礼》可知,诸侯、卿大夫亦有宰夫,其职责主要是在燕礼上代君为主人,掌百官府之征令,掌宾客之饮食荐麦与献膳,主收藏,为主人赞礼,掌邦之吊事,尸祭受主人之啬,以及掌祭祀之荐羞等等。  相似文献   

18.
承德由雍正皇帝命名,历来被解释为"承天之德"或典出《尚书·周官》。雍正作为康雍乾盛世承前启后的一代帝王,继位后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兴利除弊改革,《周易·蛊卦》体现了雍正皇帝革除康熙朝弊政的一系列行动,承德是他锐意改革的精神动力,也是其改革成果的一座丰碑。承德典出《周易·蛊卦》是符合历史史实和雍正心理的。  相似文献   

19.
历代注家对《论语·宪问》第三十四章"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句中"直"的解释,主要观点有正直、大公无私和坦诚、直爽两类。通过对"直"字本义,以及《论语》中的内证考察,"直"应当解释为诚,是在正直、公平基础之上的坦率直爽、不隐匿,强调的是道德的自觉。  相似文献   

20.
《尧典》是《尚书》的第一篇,它记载了有关尧和舜的事迹,全文内容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叙述尧的品德和功绩、制定历法和遴选官吏、禅位给舜等情况;第二部分叙述舜继承帝位后巡视四方、划分疆土、制定刑法、处罚共工和欢兜、战胜外族部落与遴选百官等情况。现仅就《尧典》中所记载的“尧舜传贤”和公众选举百官、大酋长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