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诉求。通过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类型、成因和与社会不和谐特征分析,提出了构建大学生弱势群体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扶助、自我激励、资助保障、危机干预六个机制。  相似文献   

2.
试论和谐理念下的高校毕业生弱势群体就业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弱势群体就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焦点和难点,对于高校的稳定和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毕业生弱势群体主要包括经济弱势群体、学业弱势群体、生理弱势群体、心理弱势群体、性别弱势群体等。要坚持以人为本,政府、高校、大学生共同努力,群策群力。  相似文献   

3.
人文关怀:治理大学校园贫困的新理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生是大学校园里的弱势群体,他们面临着经济、心理、能力上多重贫困的困扰,人文关怀是治理大学校园贫困、解决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新理念。对贫困大学生的人文关怀,需要走出认识误区,构建起经济关怀、精神关怀、学业关怀和能力关怀四位一体的立体型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教育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思想问题明显增多。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构建以家庭为基础、以学校为平台、以社会为保障的三级网络体系,层层联系,形成互动,探讨体现时代特点、符合规律性和富于创造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途径,建立和完善贫困大学生的资助体系,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注重对弱势大学生的人文关怀,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和谐社会是实现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的根本前提和现实基础,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与和谐社会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从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关系中探求实现贫困大学生心理和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收费政策的调整和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贫困大学生的生存与发展问题日益凸显。贫困大学生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已经引起了社会的普遍关注。但是他们因贫困而引发的思想及心理上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地解决,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研究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理念与方法。为此,本文以人文关怀为理论视角,立足于贫困大学生的个性特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要求以及时代的发展需求,提出了对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基本途径,即坚持助困与育人相结合,个性特征培养与全面发展相结合,情感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关注心理健康教育,塑造贫困生的健全人格,以促使他们成为具有自强、自立、感恩品格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7.
贫困大学生是高校大学生中的一个重要群体。对于这一部分困难群体,各级党组织和政府给予了应有的关怀和重视。作为高校,应针对当前高校贫困大学生这一弱势群体的特点,进行深刻的理论思考和实践的分析总结,并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校园中的弱势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对象。对其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掌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分析贫困大学生自身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的落实人本教育理念,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
弱势群体的界分与法律保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度关注社会转型时期日渐凸现的弱势群体井构建保障机制,是当代明社会的重要标识。本将客观存在的弱势群体界分为贫困农民、贫困老人、失业与转岗的城市贫困、残疾人等8个层面,继而提出了完善立法、构建新法和加强新法的若干设想,力求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给予弱势群体更切实的法律保障和人关怀。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背景下高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贫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需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加强高校贫困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应针对贫困大学生的特点,选择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开辟有效的教育途径,构建良好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1.
人文关怀视域下高校贫困生思想道德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构建中,贫困生作为高校的特殊群体,已引起了普遍关注,而贫困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问题是高等教育所不能忽视的。为此,文章以人文关怀为理论视角,从贫困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目标、模式、载体、手段等角度进行分析,以达到培养健康、自强、感恩之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赵蕾 《现代企业教育》2010,(14):182-183
贫困学生的和谐发展是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须要求,是高校德育的重要内容。要促进贫困学生的和谐发展,必须注重人文关怀,以高度的使命感关爱贫困大学生,以和谱的校园文化鼓舞贫困大学生,以便捷的扶持政策资助贫困大学生,以贴心的心理教育温暖贫困大学生,以超前的就业指导帮助贫困大学生,以优秀典型激励贫困大学生。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弱势群体的出现是全球化和我国社会转型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社会弱势群体的特殊组成部分,大学生弱势群体具有弱势的相对性、角色的转换性、贫困的决断性特征,也蕴涵着三对现实矛盾.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终极关怀应该体现为道德关怀,体现为对大学生道德学习的弘扬与培养.大学生弱势群体的道德学习要遵循阳光化原则、合作化原则和个性化原则,要以学习负责任、学习体会幸福、学习诚信、学习感恩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对贫困大学生进行心理扶助的策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贫困大学生是我国高校改革后出现的特殊群体,在我们党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形势下,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更加引起了社会的高度重视。本文以高校视角,从缓解经济压力、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人文关怀三方面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扶助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大学生、家庭、高校及社会共同的感受和普遍关注的问题,而作为大学生中的弱势群体——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则更是得到有关各方的高度重视。为帮助贫困大学生顺利就业,文章首先对当前贫困大学生就业竞争力中进行了SWOT分析,然后有针对性地阐述了当前就业形势下的贫困大学生务必要做好的五个就业准备。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丰富和发展,是对我国社会发展目标的准确定位,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在人文关怀中孕育,以人为本是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是构建和谐社会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7.
高度关注社会转型时期日渐凸现的弱势群体并构建保障机制,是当代文明社会的重要标识.本文将客观存在的弱势群体界分为贫困农民、贫困老人、失业与转岗的城市贫困者、残疾人等8个层面,继而提出了完善立法、构建新法和加强新法的若干设想,力求引起社会各界的共鸣,给予弱势群体更切实的法律保障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的构建最为本质的是要坚持以人为本。关键又在于从普通公民和弱势群体的视角把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贫困女大学生是大学生中的特殊群体,较一般女大学生而言更容易遭遇就业困境,成为社会发展中的不和谐音符。因此,帮助贫困女大学生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提高对就业心理冲突和挫折的承受能力,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女大学生聪明才智,从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20.
王霞 《文教资料》2009,(9):217-219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而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则成为当前就业工作的焦点和难点,这对于高校的稳定和发展,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联系当前形势分析了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产生的原因,并从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出发,提出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的若干对策,以努力解决毕业生在就业中的所遭遇的弱势群体的尴尬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