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考考,教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素质教育喊得惊天动地.应试教育搞得轰轰烈烈。”这些仍是当今中国教育的真实写照。然而,透过“考试”,你将会发现背后五张不同的脸!  相似文献   

2.
语言大师吕叔湘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实践证明:教师教得活,学生才能学得活、用得话。那么怎样才能“活”呢?我认为应从“新”上着手。  相似文献   

3.
期终考试的成绩刚刚出来,一个平时表现优秀的学生满面愁容地诉苦说:“董老师,我的成绩很不理想,无法面对含辛茹苦的父母,也对不起您的信任,我心里乱得很……”我望着他伤心的目光,本来想好了的训斥的话,不禁随风而逝,只安慰性地说:“没关系,谁都有发挥失常的时候,下次再努力吧,我等着你下次考试的好消息。”我料想,这些安慰性鼓励性的话,一定会让他阴转多云,甚至阳光灿烂,进而乐得颠颠地跑了。没想到这位同学却原地不动,板着涨得通红的脸,生气地说:“董老师,我之所以把我的苦恼向您诉说,是因为我敬重您,敬重您的严格…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和家长接触中,经常听到有些家长把孩子学习上出错的原因归为粗心大意。也听到不少教师对学生说:“你呀,就是粗心!”真的只是“粗心”吗?在它的背后,有没有其他更深层次、更本质的原因?为此,我留心观察学生做作业及考试时的表现,深入分析他们出错的原因,必要时还找来学生,请他们重新解答并说出解题的思路。通过两年的观察与思考,发现了“粗心”背后的东西。  相似文献   

5.
最近,又得知两起中学生自杀事件。两名学生都是因为“学习成绩名次下降”而感到“无脸见人”,其中有位学生是因为从“重点班”被淘汰到“普通班”,得从重点班所在的“光辉楼”回到普通班所在的旧楼,她无法承受,于是从楼上跳了下去。我问过一些教师“:你以前是第几名?“”你被排名次的感觉好吗?”多数教师对“按工作业绩排名次”持否定态度,可是这并不影响他们给学生按成绩排名次。对是否会发生悲剧,老师们并没去多想,因为社会需要这种“文化”:如果你不肯给学生排名次,家长会提出他们“有权知道”,校长也会认为教师工作不负责。我反对以成绩…  相似文献   

6.
生活中,大大小小的考试到处都是。众多考试中,中考、高考乃是最受重视的。2014年的中考结束了,每年中考一结束,总有一群学生备受公众关注,他们的高分秘籍更是被争相探究、热卖的焦点,于是,“学霸”们浮出水面。何谓“学霸”呢?“学霸”在网络用语中意为“学界中的霸主”,一般用来指代平时刻苦钻研,认真学习,学识丰富,学习成绩斐然的一类人,是真正为梦想而坚持的人。他们基本不上补习班,只是课堂上爱提问、下课后爱看书,最羡煞旁人的是他们“玩”得很出色,他们不但会玩还懂得玩儿,还美其名曰:不懂玩儿的人,又怎么懂学习呢?那么“学霸”们是如何练就学习真功夫的?他们究竞是怎样生活的?高分成绩背后是什么样的真相?本期让我们一起探究“学霸”炼成的秘密,共同分享高分生的成长足迹。  相似文献   

7.
学校品牌建设已经成为家长、学校管理实践工作者和学校管理理论研究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家长之所以关注学校品牌,是因为他们对“好学校”存在着强烈的渴望,认为只有“好学校”才可能实现世俗的成功;学校管理实践工作者之所以关注学校品牌,是因为部分学校管理者对教育的内心追求以及应对学校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所需;学校管理理论工作者之所以关注学校品牌,是因为“学校品牌设计与策划”已经成为“显学”.但在这种貌似繁荣的景象背后,也存在着某些隐忧:“品牌打造”一词的背后可能意味着“短期行为”与“炒作”;某些教育咨询机构主导下的学校品牌的“策划”可能意味着学校品牌策划变成了对学校的“过度包装”和“过度美容”,更严重的是有些学校品牌其实是“被策划”;凡宣传学校品牌,必言学生升入好学校、教师获奖和学校荣誉,必言设备与“大楼”.基于上述种种考虑,笔者认为,对如此炙热的学校品牌问题作出"冷思考"也许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许松华 《师道》2011,(10):15-16
要想取得好成绩,有时并不需要教师有多大学问,只要他们做“铁面监工”就行了。在学校里.你会发现有些教师学养并不高,但他的学生成绩却比学养高的教师教的学生强……说得难听点,他更善于榨出学生的最后一滴汗水。  相似文献   

9.
“诗仙”是李白,“诗圣”是杜甫,而“诗神”却是我的哥哥。哈,听到这里,你千万别想错了。哥哥之所以被称为“诗神”是因为他的那些盗版诗多得很。  相似文献   

10.
邳州运河中学举行师生同场考试,引发了老师反感直至罢考,出现这种情况,学校感到很意外,为了“惩罚”交白卷的老师,学校还对其进行了停课处理。一切似乎都名正言顺,校方没觉得不妥。但在我看来,学校太任性,老师太敏感。说学校任性,是因为学校认为,老师理所当然就要比学生更会考试;说老师敏感,是因为老师们当真了:难道老师与自己的学生同堂竞技输了就站不住讲台了?其实,最让老师们“伤自尊”的还是同样条件下如果考不过学生,让学生知道了,那多丢人。  相似文献   

11.
《教育情报参考》2010,(3):55-55
流行社交网站“脸书”(Facebook)在全球拥有3.5亿名会员,他们每天共花100亿分钟浏览这个网站;不过,这个情况正在改变。据《纽约时报》报道,不少青少年,尤其是女生,已惊觉网站会让她们严重分心。许多家长、教师及学生表示,“脸书”不仅耗去青少年大量时间,同时还影响了他们考试、申请大学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曹中原 《师道》2003,(10):15-15
貌似清闲,其实忙得焦头烂额有人说,教师的工作最清闲,教教书,管管孩子,一年还有两个长假期。其实教师一天到晚除了备课、改作业、讲课、巡回于学生之间辅导,还有各种各样的考试,名目繁多的诸如兴趣小组、竞赛辅导、学科考察活动、小论文撰写指导、后进生转化等任务,还有例会、年级组会、教研组会、家长会以及各种类型的“迎检”。你若想在教学上搞出点“花样”来,还得在课前制作幻灯片或课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没得闲暇,事情忙不过来时,会让你吃不下,睡不安稳。你偶尔也会抱怨干得辛苦,但不过只能内心独白一下而已。有人把教师喻为“…  相似文献   

13.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活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起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再  相似文献   

14.
沈婷婷 《成才之路》2012,(12):15-15
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经历了那么多年的习作教学实践探索与研究,习作教学的走向依旧不容乐观,我们憧憬着一派欣欣向荣的习作教学场景,但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总让我们不禁心里发颤,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仍然是教师和学生浓眉紧锁、一副痛苦难忍的表情。教师痛苦,是因为“山穷水尽”“无计可施”;学生痛苦,是因为“资源匮乏”“言之无物”。  相似文献   

15.
如今的小学校园里,我们有时会看到这样的情景:照例应是上课时间,可在那些空课教师的办公桌旁,却常常有几名本该在班级上课的学生,正一脸惶恐地接受教师的“开小灶”,这些学生,有人戏称为“研究生”。当然,“带研究生”的这段时间正是一些被称为“非考试”学科的上课时间;这些正在无偿辅导的教师一定是语、数、英学科的教师,即学校里那些“考试”学科的教师,“非考试”学科的教师才不会这么干呢!  相似文献   

16.
教师要重取“信”忌施“威”罗荣惠教育者在教育学生时,要注重取“信”,切忌施“威”,才能真正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自己的威信。有了威信,学生就尊敬你,拥戴你,教师的要求也就成了学生们的自觉行动。如果把威信误解为“我说你听,我说你做或者教师说什么,学生就得听...  相似文献   

17.
“这孩子你是怎么管的!成绩这么差?”教师对家长横眉冷目。“这学生你是怎么教的?你还有脸质问我!”家长对教师一脸怒容。“说!你是怎么学习的?我为你操心费力,你就学成这样?你对得起我吗?”家长开始追究孩子的责任。“我教过那么多学生,就没见过你这样的,怎么教都教不会。你让我说你什么好!.”教师也开始追究学生的责任。  相似文献   

18.
课堂中的提问仿佛是教师的专利,前贤们对提问的研究也多半局限于如何让教师“会问”。但是我认为,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应该是每一位教师的学法指导的第一要义。一、让学生“会问”的关键:教师观念的转变。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让学生“会问”首先是让学生“能问”,要给学生提供“问”的机会,并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而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就要改变传  相似文献   

19.
高珊 《广西教育》2010,(28):42-43
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阶段,小组合作学习已成为课堂教学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并取得了一些成效。然而在课堂实践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学生是“合”而无“作”的,即有合在一起学习的形式,但是却无所作为,没有效果。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教师们在运用这一学习形式教学的时候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条分缕析,找出原因,并提出解决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班级管理实际上就是管人,而管人实质就是管心。有句话说得好:“管人要管心,管心要知心,知心要关心,关心要真心。”要真心诚意对待学生,就得运用好“自己人效应”。所谓“自己人效应”,就是学生感觉到班主任是他们的知心朋友,是“自己人”。学生一旦视教师为“自己人”,他就会信赖你,亲近你,自然就会“亲其师,信其道”。美国总统林肯曾引用过的一句古老格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