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志刚 《小读者》2012,(1):32-33
“寻根文学”的倡导者 在上世纪80年代.中国文坛活跃着一支虎虎生威的“文学湘军”.韩少功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家之一。1985年,韩少功在《作家》杂志发表《文学的根》一文.成为“寻根文学”的倡导者与主将。1986年。韩少功南下海南,先后主持中国最具理想情怀的纪实杂志《海南纪实》和最具先锋气质的文化刊物《天涯》。  相似文献   

2.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社会经济出现空前的繁荣,社会风气崇尚享乐。在美国文学史上,这段时期,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被称作“爵士时代”(the Jazz Age)。而到了三十年代,经过1929年的经济危机,失业与饥饿的恐慌弥漫了整个社会,美国社会进入了“大萧条时期”(the Great Depression)。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家当属美国文学史上第六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相似文献   

3.
文坛扫描     
正新闻一束第六届海南文学双年奖颁奖第六届海南文学双年奖日前在万宁日月湾颁奖。与往届海南文学双年奖的获奖情况有所不同的是,今年海南文学双年奖呈现出多元化格局,除小说、人物传记、诗歌、散文等体裁作品获奖外,还有2部文学评论作品获奖。这也标志着海南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第六届海南文学双年奖由省内知名作家、  相似文献   

4.
举目海南文坛,我们惊喜地发现,海南本土作家及作品呈现出积极向上的势头,一些新人新作陆续涌现。海南土生土长的青年作家林尤超随着作品集《模拟爱情》的问世,展示了他迈向文学宫殿的坚实基础。他以自有的独特的创作视角,触动了年轻一代读者的心灵,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在当代海南本土作家中尤其是海南作家"新生代"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5.
近二十年来,日本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带动了日本文学界女性文学的发展、本文选取了几位极具代表性的日本当代女性作家,通过分析其作品,重点阐释作品中所反映的女性思想及价值观,提出了完全不同于以往的“去婚姻观”,最终总结出在“去婚姻观”的影响下,日本当代女性文学作品的共通之处。  相似文献   

6.
苏联文学并不是广义的苏联各民族文学。教材上所涉及的是自1917年十月革命后到1953年斯大林逝世为止,以俄罗斯文学为代表的苏联文学。这一章共三节内容。第一节主要了解苏联文学的分期、各个时期文坛的重大事件,代表作家作品的情况等。第一阶段,十月革命初期和二十年代文学。这是苏联文学的创建时期。当时的作家队伍由于对十月革命的不同态度划分为“左”、”中”、“右”三类。文学界团体林立,相互间争论激烈。焦点在于新的无产阶级文化与遗产的关系,革命后文化事业的领导权问题。鉴于这种情况,1925年俄共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为通过社会革命建立一个现代的国家政治制度提供了良好机遇,从这一生存环境和文学审美观念出发,中国现代作家的三种选择具有代表性一是以鲁迅等为代表的自觉将自身的文学活动与时代意识形态主题相联的作家,执着于或启蒙、或救亡、或启蒙与救亡并重,自觉回应一日千里的转折时代对文学责任的义务的呼求,对中国现代意识形态主流建设乃至社会革命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是以前期创造社作家等为代表的执着于“为艺术”的人们,他们尽管深恶中国现代黑暗的社会现实,但反对文学的功利性,执著于文学之“美”、“纯”的追求,这类作家的创作不但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而且也无悻于作家的“职业”要求,何况其中还有一个发展转化的问题,所以,对此应予基本肯定;第三种选择是一种有愧于“作家”称号的选择,如周作人等人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的“叛卖”、“附逆”,陈铨等出于某种政治与商业利益,置基本的道德与人格于不顾的文学游戏者。  相似文献   

8.
2010年6月19日,由海南师范大学、海南省文艺界联合会、海南省作家协会联合主办的“罗门蓉子创作六十年诗歌研讨会”在海口举行,来自北京、浙江、广东、海南和台湾、香港、澳门的二十余名专家学者,就罗门蓉子的诗歌创作和艺术成就展开交流,取得丰硕的学术成果。  相似文献   

9.
从维熙的“大墙文学”被学界普遍认为是“伤痕文学”的代表性作品,通过对1957年“反右”至“文革”的这段触目惊心的历史时期的知识分子处境的描写,重新审视并反思了特定历史环境中的知识分子的命运,这其中也包含着作家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0.
陈颖全的《我们的东海岸》作为海南本土作家新时期小说创作中唯一的长篇,小说第一次以较大的篇幅对嬗变中的海南社会生活作出艺术的表现。“以现代生活观念,来透剔海南人处于经济大变动中的灵魂轨迹”(郭小东《文学的梦土》。这在海南本土作家小说创作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从一九八五年开始,小说的多样化给中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