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对《老乞大》和《朴通事》的研究,多集中在史学和汉语史学科,而在对外汉语教学研究方面则重视不够。分析这两部第二语言教材的题材内容和编写特点,意在探讨编写者的语言教学观念及其对我们今天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讨论了《老乞大》、《朴通事》中的“是……也”式,认为《老乞大》、《朴通事》中这种格式即使是读书腔的混入,也和当时的口语体系相容。  相似文献   

3.
从语言、内容、文体三方面比较朝鲜时代的汉语教科书《训世评话》与中国"评话"的异同,探讨其改造和借用中国"评话"形式,可以看到今天应用于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的可能:首先,《训世评话》改造了"评话"的语言形式,采用文白对照,这样就能使朝鲜人发挥其原有的文言文优势较易理解白话,从而提高口语教学效果;其次,《训世评话》借用了"评话"的故事功能,对"评话"的题材有所取舍和创造,提高了教材的趣味性;再次,《训世评话》灵活运用"评话"的叙事方式,采用"评话"中模仿说话人口吻的特点,尽量通过人物对话来叙事,而舍弃了"评话"中的场景描写和心理描写。  相似文献   

4.
樊瑞凯 《现代语文》2014,(12):148-149
《老乞大》、《朴通事》是元末明初以当时的北京话为标准音编写的专供朝鲜人学习汉语的会话手册,成书后被看作最权威的汉语教科书。后来,为适应不同时代朝鲜人学习汉语的需要而多次修订。[1]《老乞大》一书讲几个高丽商人与一个姓王的中国商人一块去北京做买卖的全过程,采用会话体编写而成,内容围绕经商活动展开,涉及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介绍汉语学习情况、住宿、讲亲戚称谓、讲命案、讲风俗习惯”等话题。《朴通事》的内容更为广泛,以春天三十位朋友在一个名园里举行赏花宴会开头,以两位中国文人拜会高丽秀才、秀才讲述高丽开国过程并赠送土宜结束,中间穿插了大量的日常生活场景,甚至包括吵架骂人、求爱调情的段落和状纸、书信的范文,可见编者考虑之周到。[2]郭作飞指出《老乞大》、《朴通事》是现今所能看到的古代朝鲜半岛最早的汉语教科书,可能也是现存最早外国人学习汉语的口语教材。[3]《老乞大》和《朴通事》是姊妹篇,前者适合初学者,后者适合中高级。  相似文献   

5.
《老乞大》《朴通事》中的"好"都用作形容词和副词,《朴通事》中"好"还用作动词。副词"好"由形容词"好"虚化而来。  相似文献   

6.
朝鲜时代的汉语教育比较兴盛。《原本老乞大》《朴通事谚解》作为朝鲜时代汉语教科书,包含教育、文化、经济、风俗习惯等诸多内容。其中所反映的教育内容涉及学习动机、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师及学生情况等多个方面。研究这些内容,对于当前的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老乞大》《朴通事》大约流传于元代末年,是两部被高丽、朝鲜人用来学习当时汉语的会话书。通过对谚解版本《老乞大》和《朴通事》中"子""头""家""儿""生"五个词缀的使用情况进行分类总结,了解词缀在元末明初时期北方口语的使用情况,以及这些词缀从近代汉语时期到现代汉语时期的演变。这对近代汉语的词汇研究乃至近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词汇的演变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老乞大》、《朴通事》、《你呢贵姓》的考察,笔者发现三种教材的编写者有意识地编选了众多的民俗语词,体现了自觉化选用、情境化呈现的特点,增强了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由于时代的局限,三种教材存在着体例不够完善、民俗语词的选用缺乏科学性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老乞大><朴通事>中的"好"都用作形容词和副词,<朴通事>中"好"还用作动词.副词"好"由形容词"好"虚化而来.  相似文献   

10.
王硕 《现代语文》2010,(5):50-52
<正>自元朝开始,朝鲜半岛的汉语教科书一直不断出现,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老乞大》和《朴通事》。不同时期出现的汉语教科书,反映了不同时期持续不断的社会需求。《中语大全》就是这样一部编写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汉语教科书,全书汉字约为二十万,作者李租宪为会说汉语的朝鲜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