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以下岗、失业人员为主的城镇贫困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他们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前扶助城镇贫困群体应采取的基本对策有: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障城镇贫困群体应有的生存和生活资料;进一步加大就业和再就业力度,对贫困群体给予特殊的就业援助;加大“教育扶持”,大力促进贫困者的社会参与,提高其参与能力;进一步培育社会扶贫力量等。  相似文献   

2.
随着农村贫困人口的不断减少,城镇贫困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城镇贫困群体的规模不断扩大,分布上呈现明显的行业性和区域性特点。城镇贫困群体的生存现状是窘迫的,他们的收入水平低、消费水平低、生活方式单调、受教育程度低、就业竞争能力弱等。城镇贫困群体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3.
消除城镇贫困是现代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对“九五”期间我国城镇贫困问题的现状特征和症因透视进行研究 ,并提出了城镇反贫困的对策取向。  相似文献   

4.
消除城镇贫困是现代社会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本文对“九五”期间我国城镇贫困问题的现状特征和症因透视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城镇反贫困的对策取向。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次对市场菜篮法、思格尔系数法、一天一美元法、马丁法、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法五种主流的贫困线制定方法进行了介绍,并对相关学者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同时提出相关结论和建议,以便促进国内贫困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关键所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国家和社会为了保障农村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而采取的一种救助制度。其保障对象应为全体处于贫困线且具有当地常住农业户口的贫困农民。保障标准应根据相应的消费标准结合恩格尔系数测算。保障资金应由中央和地方分别列入财政预算,由县、市民政部门实行专账管理。  相似文献   

7.
代际贫困是贫困代际转移的产出,是收入分配不公的重要表现。本文基于CHNS数据对我国代际贫困表现和特点进行了统计描述,发现按照2美元的国际贫困线标准,我国的代际贫困现象比较严重。其次,建立计量模型揭示了贫困代际转移的概率,代际收入弹性约为0.8,表明我国的社会流动性低于发达国家。  相似文献   

8.
“背篼军”是贵州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典型代表。作为城镇中的“边缘人口”,他们的生活状况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城镇农民工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特殊群体,他们既不同于农村居民,也不同于城镇居民。因此我们很难用一般意义上的贫困线衡量他们的贫困程度,本文估计了贵州省“背篼军”的贫困线。  相似文献   

9.
近十年来中国城镇贫困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和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城镇贫困问题日益凸现象,已经成为当前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之一,城镇贫困问题关系到我国改革的成败和社会的稳定,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长期而深远的影响。围绕城镇贫困问题展开的研究成为近十年来一个新的研究难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0.
美国是经济强国,但也存在着贫困儿童问题.当前,如何解决贫困儿童问题已成为美国政府关注的重点.美国政府致力于体察国民生活现状,重新审定国家贫困线标准;将对早期教育的投入与改善贫困儿童的家庭经济状况相结合;增加贫困儿童及其家庭享受重要支持与服务的机会;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以期促进贫困儿童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