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逆向工程是一种吸收、消化先进技术的重要方式。在机械类专业开设基于逆向工程技术的产品创新设计实验,设计实验流程,应用关节臂测量机对实物模型进行扫描,获取点云数据,再使用逆向软件对点云数据进行处理,重建CAD模型,最后导入正向设计软件中进行产品创新设计。实践证明,该实验课程有利于学生掌握先进的测量技术,熟悉逆向工程设计的流程,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及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
非接触式三维扫描仪能够快速地获取物体的三维点云数据,利用建模软件的数据合并、特征提取和曲面拟合等功能进行数据处理,重建物体的三维模型,具有精度高、速度快的优点。随着测量技术的不断发展,非接触式三维扫描仪在机械、汽车、航空、医疗、艺术等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本文主要致力于研究非接触式三维扫描系统的扫描精度,从而更好地满足高精度、高效率以及适合各种曲面的数字化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以PC机为主机、单片机为从机的数据采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新的数据采集系统主要由A/D转换器ADC0809、8051单片机、LED显示器和PC机组成。其中PC机控制单片机系统定时采集一路电压信号并在2个LED显示器上显示采集到的数据,同时PC机能够将采集到的电压数据绘成曲线并进行保存。  相似文献   

4.
从边界扫描测试仪的功能要求入手,设计了一种基于虚拟仪器技术的测试仪。该仪器通过PC机的打印端口将测试向量施加到被测试系统并捕获测试响应,在PC机内部,对测试响应进行分析,判断电路工作是否正常,如果有故障,则给出电路的故障类型和具体位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逆向工程的定义,系统地分析了逆向工程的基本工作流程,包括点云数据的获取、数据预处理和重建模型等过程。并以维纳斯头像重建为例,借助SolidWorks软件,通过ScanTo3D插件对点云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并进行曲面重构,最终生成实体模型的过程,说明了逆向工程技术在产品几何造型设计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
语音采集、频谱分析在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基于ARM7设计实现了语音采集频谱分析系统,该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充分利用了ARM7和PC机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对语音信号进行高精度采集和高准确度的频谱分析。  相似文献   

7.
利用光栅和光电技术设计高精度智能型转速表。在设计中引入单片机智能控制系统,以达到对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和显示等功能.系统还设置有与PC计算机通讯的RS-232串行接口,可将连续测量数据通过PC机进行更复杂的数据处理和图形显示,能较好地分析研究机械转动设备的启动、制动过程及对械转动设备在正常运行过程中的平稳性研究.  相似文献   

8.
在测控系统的设计上,很多系统的PC机只能控制一台下位机,从而导致了PC机资源的浪费。而利用PC机和单片机进行主从式测控系统的设计,则可以使这一问题得到解决。本文基于PC机和单片机进行了主从式测控系统的设计,并从系统结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这三个方面对系统电路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对系统的通信问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
由于激光雷达等扫描设备得到的点云存在数据量大、数据中掺杂噪声较多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特征点保持的点云精简与配准方法。首先利用K-means算法对所有点云数据聚类,滤除掉噪声点云,再进行精简化处理;随后在精简的基础上用KD-tree对数据进行最近邻搜索以加快对应点查找速度,从而为配准节省一定的时间;最后根据欧氏距离选择合适的初值减少匹配误差。实验结果表明,精简后的点云数据保持了基本特征,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配准时间和误差。  相似文献   

10.
现阶段摄影测量实验教学采用基于PC机的固定作业时间地点的实验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自主上机的主动权和积极性。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采用基于桌面云实验室的云开放摄影测量实验教学模式,对比分析了基于PC机和基于云开放摄影测量实验教学模式在教学模式、作业模块化、经济成本、实验数据与教学资源、作业成果管理等方面的差异,并通过问卷调查对云开放摄影测量实验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调查结果显示:基于云开放摄影测量实验教学在累计作业时长、完成质量、兴趣度和满意度4个指标上均有优异的表现。基于云开放实验室的摄影测量实验教学模式对全国各高校摄影测量实验教学具有示范、参考及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系统运用主从分布式和总线分布式多机通讯方式思想,设计了一种可大规模多点温度测量的巡回检测系统。利用RS-485进行串行通讯,通过PC机发出控制指示,对各单片机从机进行现场温度采集,由PC机进行数据处理和显示。系统检测温度范围为0℃~400℃,分辨率可达到0.01℃,并可由PC机统一设置系统时间和温度修正值和设置各从机的温度报警上下限,主机、从机均具有声光报警功能和数据更新与掉电保护功能、打印功能,人机界面友好。本系统具有巡检速度快,扩展性好、分辨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计算机实验室缺少基于移动终端设备的远程控制与管理系统的问题,该文采用5层结构,使用WebService、Socket等技术设计并开发了一套计算机实验室远程控制与管理系统。系统采用移动终端和PC机加互联网的管理模式,突破了传统的PC机加校园网的模式;并对传输的数据进行加解密,保证了数据的安全。该系统具有跨网段、跨区域、跨操作系统、可移动性等特点,可以做到一机在手、尽在掌握的泛在管理。为智慧校园中各种智能设备远程控制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3.
在机械产品的逆向工程中,针对测量数据提取常用二次曲面几何参数非常重要,它有助于理解设计意图,提高重建模型的精度和效率。提出了基于实数编码免疫算法针对离散数据点进行二次曲面提取的方法。数值实验结果证明了此算法的有效性、鲁棒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地采集到人体头像的三维数据,重建出完整的三维头像模型,提出一个人体头部采集系统.通过配置多个Kinect相机采集系统,实现对人体头部各角度数据的快速同时采集和高保真人体三维头像模型的生成.在对人体头部数据采集之前,需要对Kinect相机进行标定,得出Kinect相机坐标系与世界坐标系的变换关系.对人体头部数据进行采集后,通过对采集到的点云进行双边滤波增强处理,使用静态模板标定将增强后的点云统一在同一坐标系中,进而对得到的点云数据进行配准、表面重建和着色,最后重建出逼真的人体头部三维模型.  相似文献   

15.
本文提出了一种造像类文物高几何精度、高纹理分辨率的精细三维重建方法。首先利用高精关节臂激光扫描点云数据重建高精度几何模型;其次,应用高分辨率、高重叠度影像重建高分辨率三维纹理模型;再次,根据最邻近点迭代算法对两种数据进行高精度配准,并内插关节臂几何模型各顶点的纹理坐标,以生成对象的精细真三维彩色模型。实验表明,该方法能够进行高效精细建模,对造像类及其他所有非规则文物的数字存档、三维监测、虚拟展示等有重大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探索桥梁结构损伤与桥面形态的关系,在实验室内利用提取模型桥桥面特征曲率的方法,开展了判定桥梁结构出现损伤位置及程度的试验。首先,采用徕卡Nova Ms50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对有机玻璃模型桥面扫描。在多级损伤工况下,将传统位移计测量数据与扫描获取得到桥面几何形态点云数据进行了对比。从理论层面上对基于特征曲率的桥梁结构损伤识别进行了分析,并提取了实测桥面特征截面的挠度曲线。结果可直观看出:曲率曲线在结构损伤处出现突变,且随损伤程度的增加,挠度曲率曲线突变峰值也发生了相应的增大。  相似文献   

17.
为了测试不同言语处理算法对电子耳蜗(CI)信号编码的影响,研制了一套CI调试平台的教学实验系统。该平台主要包括PC机和嵌入式处理器模块。PC机完成对CI调试平台的参数设置和采集语音信号,并通过言语处理算法对语音信号进行处理并存为.dat文件。嵌入式处理器模块以OMAPL137双核处理器为核心,通过局域网接收PC机发送的CI工作参数和.dat文件,据此调整CI调试平台的工作模式并进行编码发射。学生可在CI调试平台上观察不同言语处理算法对CI信号编码的影响,并可以设计自己的言语处理算法进行测试。该调试平台有助于加深学生对CI工作流程的理解并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粮仓温度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它利用单片机进行信号检测 ,再通过串行口将数据传送给PC机 ,在PC机上用VB编程 ,人机界面友好。采用本系统 ,大大提高了对现场情况的反应速度。  相似文献   

19.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国家电网公司加大“坚强智能电网”建设投资力度,智能变电站作为智能电网的组成部分,一般建设在野外环境中,承担着电能转换与控制的重要任务,本文设计了一种基于云平台和.NETFramework的变电站室内、室外环境监控系统,室内烟雾、火焰等传感器监测火情,温度、湿度大于阈值开启风扇通风,室外风速大于一定值开启相应预警。系统可在PC机和Web终端进行登录,云平台以B/S和C/S混合架构,PC端以C/S架构完成智能变电站环境进行实时监控,为保障变电站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对前端数据高速有效的采集、分析和处理,提出了一种基于FPGA与千兆以太网的测试系统的设计。系统采用串口以及A/D芯片完成对前端数据的采集,以FPGA为逻辑控制核心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编帧处理,通过GMII总线将处理好的数据发送至以太网模块中的Gigabit PHY芯片,Gigabit PHY芯片通过网线进一步和PC进行数据交换。系统采用UDP完成与上位机的通信,并且使用上位机对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和显示。测试结果表明,系统数据传输速度能够达到900 Mb/s以上,接收到的数据未出现丢帧现象,可靠性高,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