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丁春梅 《考试周刊》2013,(81):40-41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包括自传、评传、人物小传、人物特写、回忆录、年谱等,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语文课本中有很多传记作品,如:《名人传》《富兰克林自传》《老舍自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唐宋八大家小传》《启功传奇》《梅兰芳画传》……不少单元对传记的内容特色等还作了专门论述。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老舍既是一位杰书的小说家,又是一位优秀的剧作家。作为小说家的老舍,他的《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反映都市市民社会生活的小说,以出色的人物塑造和世态风物描写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作为剧作家的老舍,他的话剧主要创作于两个时期:一是抗日战争时期(1939-1943),共创作《残雾》等剧本9部,一是新中国成立后(1950-1961),共创作《方珍珠》等剧本15部。老舍的戏剧创作的主要成就是以《龙须沟》、《茶馆》为代表。因《龙须沟》的成功,老舍获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而《茶馆》更成为中国话剧的享有世界声誉的经典。  相似文献   

3.
邹韬奋先生在不同时期撰有《经历》等三部自传性质的作品,以其内容客观、语言生动而成为现代知识分子自传中的典范。这三部作品真实揭示了一位著名文化人的成长历程,揭示了新式教育的影响,与同类作品比较有其鲜明的个性,并且具有"信史"的性质,为知识分子传记写作提供了借鉴,在传记学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琰 《海外英语》2011,(14):162-163,172
老舍自称"写家",很少人知道他还是位"译家"。他的译作颇受国内外人的好评。但是对于老舍翻译思想的研究国内不多,国外也尚未发现,因此成为了翻译史研究中的一个遗漏。根据老舍自己的论述,我们试将其关于文学翻译的思想用两个词来概括:自然,有风格。此文分析《苹果车》——老舍翻译的唯一部外国名剧——探析老舍如何做到语言自然又有风格,并探讨了其翻译思想产生的根源,以及在中国翻译史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走近老舍     
师 :我们在小学语文课本中学过著名作家老舍的许多文章 ,你们记得有哪些吗?生1:我们学过老舍的《趵突泉》、《我们家的猫》、《劳动最有滋味》和《草原》。生2:我补充 ,我们还学过他的《林海》和《养花》。师 :老舍的文章像一块块磁铁 ,深深地吸引着我们 ,为了进一步了解他的作品 ,感受他的为人 ,学习他的精神 ,课前大家提出了“研究老舍”的课题 ,并已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进行了研究。今天 ,我们就利用这堂课请大家来汇报研究实践的成果 ,让我们一起“走近老舍”(点击鼠标 ,屏幕显示课题 :《走近老舍》)。(评析 :从学生对课本中所选老舍文章…  相似文献   

6.
弗洛伊德与传记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篇短文里,作者威廉·舒尔兹博士(WilliamToddSchultz)介绍了弗洛伊德对西方现代传记与自传多方面的影响,涉及到许多传记理论热点问题,比如精神分析与传记的关系、传记的自传性、后现代的自我观念以及理论的自传性等问题,颇值得一读。这篇短文最早出现在《传记写作百科全书》(MargarettaJollyed.,TheEncyclopediaofLifeWriting,FitzroyDearbornPublishers,London,Chicago2001)。原题为:"FreudandLifeWriting"。译自舒尔兹的个人网站:http://www.psychobiography.com/articles/freud.html。威廉·舒尔兹,心理学博士,男,现为美国俄勒冈州太平洋大学(PacificUniversity)心理学系副教授,是当代非常活跃的心理传记家与理论家。  相似文献   

7.
孟晖 《运城学院学报》2010,28(4):97-100
邹韬奋先生在一生不同时期撰有《经历》等三部自传性质的作品,以其内容客观、语言生动而成为现代知识分子自传中的典范。这三部作品真实揭示了一位著名文化人的成长历程;与同类作品比较有其鲜明个性;并且具有"信史"的性质,为知识分子传记写作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蒋泥先生"写老舍"的成果可谓"丰硕",但笔者认为,蒋泥的"写老舍"是一些改头换面、重复出版的"成果","想当然"成分异常明显,文献资料讹误与学术失范十分普遍.特别是错误百出的<老舍的沉浮人生>,由于冠以"献给老舍诞辰110周年"的名义,既误导了广大读者,也给海内外老舍研究带来了混乱,以至于造成了短暂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由此看来,轻视文献资料建设,必然要付出惨重代价;而纠正学术不端,更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沈从文作为现代著名作家,不仅创作了大量小说,也创作了大量的传记作品。从现代传记学视角对其传记文本的研究,目前仅限于《从文自传》、《记胡也频》、《记丁玲》等少数几个典型传记文本,而体量更为庞大的回忆录、书信、日记、游记等亚自传、边缘自传文本缺少应有的重视。因此,对其传记文本作整体性梳理和系统性研究对沈从文及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均极为必要。  相似文献   

10.
茫茫何处话桑麻?破碎山河破碎家。一代文章千古事,余年心愿半庭花。西风碧海珊瑚冷,北岳霜天羚角斜。无限乡思秋日晚,夕阳白发待归鸦。这首七律,是老舍1945年底在四川北碚写的,是老舍用来结束其自传性散文《八方风雨》的一首诗作。《乡思》诗题直接道明诗歌的中心思想,即表达对故乡的思恋。首联以一问句开篇,诗人自问天地茫茫,何处能话桑麻。桑麻泛指农作物或农事,见于晋朝陶潜《归园田居》诗之二:相见无杂言,但道  相似文献   

11.
《宜宾学院学报》2016,(10):83-90
梁启超和胡适分别以学者身份和改革家身份进行传记研究。梁启超的传记/自传研究属于历史的研究,立足于历史,着眼于现实;胡适则属于现实的研究,立足于现实,着眼于未来。就传记/自传范畴而言,梁启超是在历史的范畴内考察,他所说的自传主要指史家自序式自传;胡适则试图在文学的范围内考察,他所说的自传已具有较广的涵盖面。此外,梁启超和胡适都找到了在体例上最类似于西方自传的作品——"自传年谱",但两人"自传年谱"的范畴和涵义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2.
主要对老舍在中西文化碰撞与交融下所形成的婚姻观进行了分析,在中国的传统儒家文化思想和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下,老舍形成了既保守又叛逆的婚姻观。这不仅体现在其自身经历上,也体现在了他的作品中。本文以其两部代表作品《离婚》和《四世同堂》为例解析其婚姻观。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继出版学术专著《精神分析与西方现代传记》之后,赵山奎博士的新著《传记视野与文学解读》,2012年10月已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著23万余字,除引言外,分为传记诗学与西方传统、自我意识与近代中国自传、卡夫卡与他的书、文学里的人生故事等四章。着重从“传记/人生”角度考察传记一文学问题,论述范围宽广,层面丰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这种双重展示的方式不妨名之曰:“传记-文学解释学”。  相似文献   

14.
京味派小说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浓烈的平民化色彩,更在于其通过口语化的幽默语言来表现的一种雅致、含蓄、舒展、雍容的北京文化。作为京味小说的源头,老舍以其作品的"北京味儿"、幽默和以北京话为基础的通俗、凝练、纯净的语言,在现代作家中独具一格。本文试图从京味派小说概述、老舍作品中的"京味"与幽默和小说中的"京味"与"京味"中的小说三个方面展开对京味派小说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老舍幽默诗文集》:不是本小说,什么也不是。《赶集》:是本短篇小说集,不是去赶集。《猫城记》:是本小说,没有真事。  相似文献   

16.
文章比较系统地对新时期以来老舍研究中的各种资料、年谱、传记,尤其是对老舍的思想研究包括文学思想、教育思想、宗教思想研究等以及从文化和心理学角度等方面研究作了比较详细的分析、比较和评述。  相似文献   

17.
以海内外老舍研究成果为背景,对1999年国际老舍学术研讨会论文进行综合评述,国内论文分个性气质与宗教情结、创作综论、比较研究、作品重评等专题,海外论文在评述的基础上指出其研究特点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以来,老舍研究进入全面拓展突进阶段。时代风气的激荡与"老舍世界"的特征高度契合,微观突进,宏观综合,大文化多维视野,整体性新拓展,使其"走向一条后来居上的充满活力与生机的学术之路",已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学术发展中最具成绩和活力的领域之一"。但为开创更加个性化、多元化、学术化的老舍研究的新局面,尚需进一步拓展视野、更新方法、开掘新领域。  相似文献   

19.
老舍家世考     
老舍名舒庆春,关于其姓氏舒,有认为源自满族的舒穆禄部,也有认为来自舒舒觉罗氏或舒尔佳氏,却都没有确凿的族谱文献证据。本文以现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于雍正九年编竣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为据,并结合其他一些资料,对老舍家世进行了考稽和梳理。  相似文献   

20.
老舍的幽默     
老舍的许多作品都以幽默见长,生活中的老舍也是性情开朗,十分幽默。有一天,朋友来访,问老舍最近在写什么。老舍故作神秘地回答:“我正为‘皇帝’当‘奴才’呢!”朋友不解其意,走近书桌才知道,老舍正在替末代皇帝溥仪润色《我的前半生》一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