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文论承继并推进了唯美主义诗学所关注的文学自律问题。唯美主义诗学基本上还是一种经验性的诗学,对于文学自律等诗学问题还仅限于问题的提出与宏观的、经验性的探讨与描述,尚缺乏深入的、实证性的分析与考索。20世纪形式主义文论虽然在诗学主题上承传了唯美主义,但是却对文学自律等诗学问题进行了全面的“怎么样”的、微观的分析与考证。所以,如果说唯美主义诗学还处在现代性诗学问题的呈现阶段的话,那么,形式主义文论则可以说已进入到了现代性诗学问题的展开阶段。  相似文献   

2.
拯救现世人生是西方唯美主义批评的一个基本诗学主题。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西方唯美主义批评对于文学艺术拯救现世人生这一诗学问题的开拓,基本上尚处于一种感性的阶段,对于一些具体的拯救运行机制尚缺乏细致的分析和微观的考察。尽管如此,西方唯美主义批评的诗学探索对于该诗学问题的开拓依然具有相当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拯救现世人生这一问题,在前浪漫主义及浪漫主义时期即已开始进入人们的关注视野.但是,人们的这种关注更多地体现为创作及批评实践中的一种价值标准和立论的出发点,而较少直接呈现为批评话题、成为诗学问题,只是在席勒与华兹华斯的批评实践当中才有一些较为集中的分析、论述.所以,前浪漫主义及浪漫主义批评在对现世人生的拯救这一诗学问题的引入、这一诗学生成领域的开拓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局限与不足.  相似文献   

4.
法国是唯美主义批评的重镇。戈蒂耶与波德莱尔是法国唯美主义批评的代表作家。戈蒂耶率先在文学艺术领域套用康德的纯粹美概念,提出了文学艺术的自律命题,从而成为了唯美主义批评的开创者。波德莱尔在戈蒂耶与爱伦.坡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人的主体性地位的确立、先验领域的销蚀、现世人生的拯救等诗学命题,开拓了唯美主义批评的诗学空间。法国唯美主义批评在波氏以后产生了两种倾向:一种专注于现实、专注于已知,强调文学艺术与科学的结合;另一种则崇尚波德莱尔所标举的奇异美。两种倾向,或融入自然主义或融入象征主义以至于走向终结。  相似文献   

5.
朱湘推崇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诗学,讲究诗歌形式的独立与完美,想象的瑰丽与新奇,抒情的自然与真实。他的这种诗学倾向影响了他的翻译选材。在朱译一百二十多首诗歌中,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译诗占全部译诗的三分之一左右,具有唯美主义倾向的译诗约占全部译诗的六分之一,两者合计占了全部译诗的二分之一强,体现朱湘在诗歌翻译选材上的浪漫主义与唯美主义倾向。朱湘在翻译选材上的这种倾向反映了他的诗学观对其译诗活动的操控。  相似文献   

6.
康德美学综合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具有主体性和形式性的特点。康德美学对西方现代文论的影响体现在主体性和形式性两个方面。笔者首先介绍了康德美学的哲学基础,分析了康德美学的本质,然后从浪漫主义、唯美主义及形式主义思潮入手,探讨了康德美学与西方文论的关系,最后得出:西方现代文论是片面发展了康德美学的形式性的文论与片面发展了的康德美学的主体性的文论的对抗与反拨。  相似文献   

7.
泰戈尔诗学思想中有着明显的唯美倾向,集中体现于其关于艺术的起源、文学的本质、文学的目的以及真善美的关系等有关问题的论述中。泰戈尔唯美主义既有对印度诗学唯美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展,又与西方唯美主义文学思潮有着深刻的联系,其中既有吸收借鉴,也有互动超越。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古代文论能否完全进行现代转换提出质疑。文章认为中国古代诗学理论缺少体系性、论辩性,它重领悟、重描述,带有较多的直观性、经验性。因而,仅将它们进行现代包装是难以抵卸西方现代文论话语的“入侵”。作者还对文论界危言耸听的“失语症”一说大为不满。认为“失语症”失掉的只能是被时代证明是没有生命力的概念、话语。只有站在世界文化的高度,真正梳理出中国古代文论的优劣,才能使我国古代文论的精华永久地焕发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9.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文艺界对“现代性”问题产生了浓厚兴趣,理论家在谈,作家在谈,研究二十世纪文学的文学史家也在谈。有的研究者还断言“体现意识和精神的现代性”是难以超越的。但是,何谓现代性,何谓文学的现代性呢,人们大抵都是各言其说,意见并不一致。一现代性问题的讨论始于西方,它是和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遇到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西方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部分人文知识分子和作家艺术家所谈的“现代性”,指的是由十四至十六世纪文艺复兴发轫的、在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中发展和盛行起来的观念体系,概而言之,即以“自由、平…  相似文献   

10.
庐隐为现代文坛奉献了一系列颇具"现代性"的小说。一方面,受"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影响,其小说革旧鼎新,敢于批判封建思想,揭露社会弊病,具有启蒙现代性;另一方面,受到西方悲观主义哲学、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文学思潮的影响,其小说反思启蒙理性,关注人的内心世界,忧郁感伤,具有审美现代性。庐隐小说的二重现代性既是她个人思想与个性矛盾、情感与理智纠葛的体现,也是现代知识分子在社会转型期复杂的精神体验和多元的思想倾向的写照,对当下未完成的现代化建设仍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诗人埃德加.爱伦.坡是公认的西方唯美主义先驱。相比于其知名度更高的小说,他的诗歌创作更具美感和意境,具体表现为直觉主义的美学倾向。文章借助柏格森的直觉主义文论,深入诗人的内心及思想深处探讨其诗歌创作的美学追求,即直觉主义诗歌的特征、直觉主义精神的表现方式及其丰富的内涵,以期为爱伦.坡诗歌创作研究提供一种新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
郭沫若前期对现代性的拥合和感悟有着丰富复杂的内涵。他的浪漫诗学在精神意蕴上既有理想化的激昂、个性扩张、讴歌现代文明的一面,又有忧患意识、自我谴责、返回自然的另一面;在创作方法上有浪漫主义直抒胸臆的特征,又有注重艺术“构型“、艺术表现的特征,还将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融合起来。此外他还通过生命本真情绪沟通了诗学价值观与形式论,构造了主体“发现“与客观“检察“并重的诗学批评观。  相似文献   

13.
西方唯美派所崇尚的"为艺术而艺术"之艺术审美理念和"为艺术而生活"之感性生活诉求,注定了其是作为反叛资产阶级启蒙现代性的审美现代性话语形态而存在。但唯美主义在颓废与享乐、否定与肯定、高雅性与通俗性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矛盾复杂性,使其在对抗启蒙现代性的同时又扮演着现代性的某种认同性力量,这便构成了唯美主义悖论式的理论品格,而...  相似文献   

14.
自然与人为作为中西方不同的诗学品格,形成中西方对于生命以及艺术的不同看法和观念。在中国古代文论中,自然是在本体论的层面上被肯定,影响到文人士大夫的人生理想、人格境界并由此落实到他们的诗文风格;而在西方,人为作为一个诗学范畴,在本体论层面和创作论层面都有深刻而广泛的体现。笼统的说,中国古代重自然而西方重人为。  相似文献   

15.
西方各种形式主义文论均可追根溯源到康德美学,康德提出的“审美无利害”直接影响到欧洲的唯美主义思潮,然而唯美主义还不是十分成熟的形式主义;形式主义的理论化和科学化的任务是由俄国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及结构主义共同完成的。俄国形式主义深受索绪尔语言学影响,以一种实际的科学精神将注意力转向文学作品本身,成为西方文论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英美新批评则在方法论上为形式主义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结构主义则进一步试  相似文献   

16.
许晓航 《考试周刊》2010,(31):36-37
由M.H.艾布拉姆斯撰写的《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是西方文艺界在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在浪漫主义研究领域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其使用的理论范式和研究方法深深地影响了整个20世纪后期的西方文艺学研究;尤其是其利用 更对H后中  相似文献   

17.
文化诗学是20世纪70、80年代在西方文论界兴起并具有广泛国际影响的一种文论模式和批评方法,近年来,文化诗学研究在国内外文论界日渐形成学术高潮.文化诗学作为我国当代文论的一种理论创新形态,是对我国新时期以来的审美诗学与文化研究的双重整合,显示出学术开拓性、前沿性和综合性,越来越受到我国当代文论和批评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文化诗学"具有鲜明的现实品格,是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发展情势所需、理论所求的必然产物。西方文论模式的大量引进、译介与套用,使得20世纪80年代文论建设在理论繁荣、方法多元、话语拓展的同时造成了身份的失重、思维的困惑与文论的失语,进而导致时代文学的整体性焦虑。"方法热"、"主体热"、"语言热"、"文化热"之观念变迁,不仅负载了当代文艺理论蜕变的艰难思考,还体现了对固定化文论模式思维惰性、理论规范的框架冲击以及摆脱焦虑、寻求突围的理论走向,更在路径深处形成了"主体性"与"文化视角"合围的本土文论建构趋势。由此,体现当代精神与中国特色的"文化诗学"便呼之欲出。文化诗学的"本土化",不仅是当代中国文论"文化转向"语境下的自我反思与视域调整,更是阐释对象不断"泛化"、理论问题渐趋"失控"、话语逻辑屡遭"消解"、审美价值精神日渐"虚无"之后的"诗学"辩护,深刻凸显出与西方后现代主义解构哲学立场上的新历史主义文化诗学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9.
一.西方文论的概述 西方文论即西方文学艺术理论,古典文论包括了从古希腊文论到新古典文论期间的过渡思想,经历了从罗马古典主义文论、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文艺思想、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然后到新古典文论的时期。近代文论有启蒙主义、德国古典美学文艺理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实证主义和自然主义。  相似文献   

20.
文学理论反思研究的内容之一,是考察以教材为载体的文学理论讲述。童庆炳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最具有代表性。《文学理论教程》作为审美文论思潮的产物,以崭新的理论命名,富于创造性的体例框架以及对于中西方文论大胆借鉴和积极吸纳的姿态等,完成了对新时期之初文学理论讲述模式的超越,实现了文学理论知识讲述的现代性转型。问题与局限主要体现在:对新思想、新观念和新体例的过度追求,抑制了对自身科学性的要求;名词术语的密集使用增加了教材的费解程度;个别语病降低了人们的阅读美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