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的严峻性有目共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也就成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本文基于对大学生、高校、用人单位三大主体的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并尝试使用"专业景气指数"和"区域吸纳能力"导控大学生的专业选择及就业流向,最后分别从就业的入口处和出口处提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解决高校毕业生与社会之间的"就业鸿沟"、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途径。基于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视角分析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结构路径、技术路径和制度路径:构建专业实践能力培养路线图;改革专业实践教学模式;转变专业实践教学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社会和谐与稳定.近些年来,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在每年"两会"召开期间,委员们最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大学生就业问题,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关系到社会千家万户、城乡和谐发展的一个大问题.而对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来说就业更是难上加难,因为统计学专业相对来说是一个冷门专业,社会对统计学专业大学生的需求量是偏少的,统计学专业就业问题更加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4.
王建武 《教育探索》2011,(1):150-151
大学生"城市就业"并非"城市依赖".大学生城市就业与基层就业是两个相对的概念.大学生"城市就业"源于城市发展优位,源于高校专业设置的城市指向,源于传统的成才和择业观等.实现大学生基层就业,一是要缩短城乡差距;二是政府要建立长效机制,鼓励学生基层就业;三是高校要进行专业教学改革;四是要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  相似文献   

5.
资讯看板     
《新高考》2011,(10):60-61
高考报考"热门"专业连年就业爆冷大河报:国内第三方专业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的2011年就业蓝皮书《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出炉"。2011年就业蓝皮书显示:法学、生物、计算机等高考报考"热门"专业连年就业爆冷,而地矿、交通等工科专业就业率与薪资持续走高。第一,  相似文献   

6.
社会结构性因素塑造大学生的就业行为.社会收益的结构性分割,教育体制中教育理念、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等结构性因素造成大学生就业行为的城市、行业和地区指向性.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是劳动力市场需求与大学生就业行为之间的结构性矛盾的结果.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必须从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因素入手.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形式多样化,通过对"90后"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就业情况的调查情况,发现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存在就业区域选择集中、职业选择集中于工程技术和管理类职业等现象,针对调查反映出的现象和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就业观和提高职业素质的措施,以解决大学生就业中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8.
以"互联网+"的经济社会变革为背景,财经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财经类专业大学生在新的形势下所面临的就业机遇与就业挑战,并由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及创业思想教育、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专业实训、增强大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等措施。  相似文献   

9.
黄泽娟  杨坤 《教书育人》2012,(33):14-15
经济全球化使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中医药院校大学生面临严峻考验。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应该在专业优势的基础上,认清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现状,客观分析和面对存在的问题,寻找合理的就业渠道,实现自身更好更快地就业。一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就业状况当前,中医药院校大学生在面对社会"综合性人才需求"的就业大环境下陷入困境。综合能力与中医药院校强调的专业优势相冲突。作为中医药专业学生,掌握扎实的医学专业知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就业工作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相适应的问题日益突出。以大学生就业为导向,创建"分年级、分专业、分方向"的分类培养模式,制定不同的培养方案,并提出相应具体实施办法,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口专业大学生是"三农"发展的后备人才和中坚力量,涉农专业就业教育体系对于全面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具有时代意义。本文通过深入细致的对河南省涉农高校本科生的全程就业教育体系的调查研究,详细分析农口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涉农专业学生就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2.
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地方性高校切实加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地方性高校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的重点,包括"一专多能"的综合素质、职业能力以及求职能力等方面。加强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培养,地方性高校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优化专业设置,着力建设地方特色专业;强化校地合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优化课程设置,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改进就业指导工作,助推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  相似文献   

13.
李静 《家教世界》2012,(6):94-98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就业体系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就业制度由过去的"统包统分""计划分配"到"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转变为现在的"自主择业".同时,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大学生数量剧增.虽然大学生是我国劳动力资源中的一个优秀群体,但是当前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社会提供的就业岗位不能满足大学生的要求,加之大学生经验缺乏,能力有限,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普遍认为大学生要转变观念、更新现念.因此,大学生要解决就业问题,关键在于就业观念.只有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就业观念,才能使大学生顺利就业.本文主要通过调查.访问渭南师范学院、咸阳师范学院.陕西理工学院三所师范院校的学生反映出当前陕西省普通高校师范专业学生就业观念的现状,从学生自身因素.社会环境.高校教育三个方面来分析其就业观念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更新师范专业学生就业观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是新时期高校就业工作的应有之义。正确理解就业质量内涵,通过构建"一个平台"、坚守"两个阵地"、坚持"三个理念"和重视"四个阶段工作",努力做到从职业规划的可行性、择业技能的全面性、专业储备的针对性和就业环境的适应性方面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促进就业质量的提高是新时期高校就业工作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1300名研究生应聘卖猪肉"、"济南市环卫局招聘5名大学生掏粪工"等被热炒的背后,透视出大学生当前就业形势的严峻.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中师、幼师专业毕业生却呈现着"供不应求"的良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中文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深层归因和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文专业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而造成这样状况的深层归因主要不是大学生自身的观念保守,而是和中文作为传统优势专业在扩招背景下的人数相对过剩、中文专业缺少专业特色和就业力相关,还和我国"没有就业的增长"等现实因素和政策因素相关.因此,如何有效控制中文专业毕业生数量、增强中文专业特色和就业力,改变"没有就业的增长"的现状,创造更多的适合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岗位,就成为彻底改变中文"最易毕业,最难就业"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问题始终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纵观大学生就业,在强调国家宏观政策和就业环境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如何从学生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就业能力上着手,努力提升学生的自身素质和就业竞争力。本文以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组织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到企业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为例,重点阐述了"校企合作"社会实践模式对提升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发展,使大学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供大于求,那些自身综合素质相对较低或就业机遇欠佳的毕业生在追求效率的市场竞争中成为了就业困难的群体。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根据成因大体可以分为由家庭困难因素主导、学业困难因素主导、能力/素质因素主导、身体/心理素质因素主导、专业/社会环境等外部因素主导这几类。对大学生就业困难群体的指导与帮助应从开发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调整专业和课程结构、对不同类型就业困难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指导、完善就业困难大学生援助保障体系等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论文从大学生本身和高校两个影响就业能力的主要因素对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且结合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用的特点与本校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举办专用介绍会和专业就业辩论会、根据就业方向和教师的专业及学校的硬件条件建立兴趣小组和与企业合作等提高学生就业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就业难,最近几年被社会各界关注。年复一年,这一难题一直都没有解决。大学生就业招聘会总是挤得水泄不通。虽然政府有关机构发布的大学生就业数据与大学生自己"被就业"的感觉有差距,但无论从哪个层面来说都印证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事实。2009年有610万大学毕业生作为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进入劳动力市场竞争,进一步引发我们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深入思考。在就业市场中,大学生、农民工、城镇下岗失业人员是三大就业群体。近年来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似乎更是雪上加霜。就此,广西师范学院贺祖斌教授组织广西师范大学和广西师范学院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召开了"大学生就业问题"学术研讨会,针对2009年中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分十个专题展开讨论,并整理出"困惑与选择——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讨成果。观点可能不尽相同,但不同的观点和视角会给我们带来不同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