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老子》一书中“音声相和”与“大音希声”两命题,不仅仅是老子辩证法的体现,而且蕴含了颇有深意的美学韵味。本文从释义的角度出发,分别探寻了“音”“声”及“大音希声”在《老子》中的本意,进而剖析了“音声相和”与“大音希声”的音乐美学思想:单调的、无节奏的是“声”,复杂的、有节奏的是“音”0“大音”即合道之音,“希声”即不是单调的声音。“音声相和”和“大音希声”这两个命题构成了老子音乐美学的思想。老子从哲学的高度对中国古代的音乐美学思想加以集中地阐述,对后世的音乐美学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大音希声"是老子提出的著名音乐审美观。它是在老子以"自然"为根基的道家哲学基础上催生出来的,和儒家注重人为、强调事功的礼乐观有截然的不同。"大音希声"并不否定音乐美存在的合理性,"希声"作为十全十美的无声之乐只能是人类精神活动的迹化,它倡导的一种率任自然、本性自适的生活理想坚持了人的自然天性。  相似文献   

3.
“大音希声”是《老子》四十一章所提出的一个命题。它是老子用来说明“道”的特性的一个比喻语。它的字面意思是说,最完美的音乐听起来并没有声音。钱锺书解释道:“按《庄子·天运》:‘无声之中,独闻和焉’,即此意。脱仿前说一四章之例,强为之容,则陆机《连珠》‘繁会之音,生于绝弦’,白居易《琵琶行》‘此时无声胜有声’,其庶几乎。”①他用庄子语来解释是恰当的,但用陆、白二人之语来解释老子的“大音希声”,我们以为不确。蒋孔阳说,这一命题的意思是“最完美的音乐,是作为‘道’的音乐,是音乐的本身,这种音乐,虽然‘大’但我们却是听不到的。我们听到的,只是音乐的现象,它再好再美,也赶不上音乐本身”②。就是说,老子所谓的“大音”是指作为具体的乐声的本身  相似文献   

4.
<正> 对于老子提出的“大音希声”,历来的评注家多承司马迁的“以虚无为本”之说,视其为倡导无声音乐。因此,老子竟成了一位音乐乃至于艺术的取消论者。实际上,老子从未认为有无声音乐的存在,他的“大音希声”恰恰是对众多音乐现象的本质抽绎和规律概括;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是其“道法自然”宇宙观的一种体现,它由“大音希声”、“音声相和”、“见素抱朴”等判断性的概念组成了一个多层次的  相似文献   

5.
一、声、音、乐 “乐”是中国古代美典的最高范畴。它的提出是在先秦时期,先秦诸子特别是儒、道、墨三家都提出过自己的“乐”观,它们对中国古代美学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了奠基作用。“乐”在先秦美典中,其内容十分宽泛,它不仅包括音乐、舞蹈,而且还包含了诗歌等文学艺术,一句话,凡是使人快乐的东西皆谓之为“乐”。因此,要弄清老子“乐”观的本质内容,必须从它与先秦诸子文化群落的比较中着手;从分析命题——“大音希声”的各组  相似文献   

6.
风,飘荡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它是属于自然界的一种气流。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是我们能够体会到它带给我们的感受。在我们对待音乐的时候,我们追求的也应该是听"风"的这种境界。本文用听"风"的心境来比喻说明在对待音乐上,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与态度去理解,去触摸音乐中的美,继而通过先秦时期儒道两家的一些音乐美学思想以及自己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感触,并主要结合道家学派老子所提出的"大音希声"来共同说明,我们在对待音乐上,要学会用自己的心去真真切切的聆听音乐,从而去发现音乐中的大美。  相似文献   

7.
在《老子》一书中曾提及四个与音乐相关的命题即"音声相和"、"五音令人耳聋"、"乐与饵,过客止"、"大音希声"。可见《老子》提倡一种纯粹的、适度的音乐观,他认为应该给音乐一种完全"真我"的发展空间,抛开儒家的礼乐思想,抛弃矫揉造作的人为之音,音乐应该是自然天成的声响,散发着田野泥土的气息,表达草根阶层心声的天籁之音。八音坐唱作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布依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声音的活化石。其音乐形式与内容与自然融为一体,让我们愈发的体会到《老子》所提倡"纯"音乐的价值,开始返回音乐的源头找寻"原生态",找寻音乐的"真我"。  相似文献   

8.
老子提出的"大音希声"作为音乐美学的重要命题,历来众多学者对其意义阐释不一.笔者从"大音希声"的历史性渊源入手,考察其历史发展脉络,从春秋时老子寓道的比喻到战国庄子的天乐、天籁观的填充,再到汉刘安<淮南子>结合儒家"无声之乐"的阐释;进而魏晋--隋唐时期文人的实践到宋元明清时期在琴乐审美的影响,及至当代众多学者的种种阐释."大音希声"逐步发展、嬗变为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理想,成为一个美学范畴,并影响指导着中国重含蓄、崇淡和恬静、尚弦外之意艺术创作风格的形成.其实质是文化的交流融合,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发展、历史进程的推移经过.在不同历史背景下,每一次阐释无疑都是其意义的二度"远化".  相似文献   

9.
史云霞 《现代语文》2009,(6):121-122
中国古代大哲学家老子曾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是说最完美的音乐是人们听不到的音乐自身;而“大象无形”,就是说最大的形象是人们看不见形迹的“道”。至美的乐音、至美的形象已经到了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反倒给人以无音、无形的感觉。老子在这句话中强调这种乐音、形象给人带来的实体之外的意蕴,留给.接受者无限的想象。我们可以将之理解为“留自”。书画家和诗人在创作作品时,通过虚留的空白,体现整体的意象和情调,从而产生空灵的美学效果,它以虚空传递丰盈,于不著一划中表达着无尽的韵味,在一种几乎“无”的状态中达到了高境界的“有”。如南宋画家马致远在构图上采用的“以小变大”的一角山水,在构图上大胆取舍,  相似文献   

10.
冀志强 《天中学刊》2012,27(6):50-53
谈及老子美学,基本上会涉及《老子》通行本第二章的内容。人们大多认为本章中的"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这句话反映了老子美学中关于美丑区分的所谓辩证思想。这种理解事实上是经不起推敲的,它并不符合老子整体的哲学思想和特殊的哲学思维。《老子》第二章关于"美"的论述,实际上正是要否定我们日常的关于美丑的定性与区分的做法。在他那里,在形式上区分美丑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真正的"美"是大"道"之"美",这个"美"是"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便是老子否定常人美丑区分的美学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道家音乐美学思想主要是在老子提出的"大音希声"和庄子提出的聆听"天籍"、"地籍"、"人籍"的天道音乐,它们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发展、精神构成和文化取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老子说“大音希声”,世上最美的音乐,人们感觉不到它的声音,因为人们早已陶醉其中。我想,我们的教育工作也应该追求这种境界:育人有心,教化无痕。  相似文献   

13.
“大音希声”是老子美学中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美学命题。由于老子的美学体系,是建立在高度抽象的思辩哲学基础之上的,所以,他的美学思想显得十分深奥、玄妙,让人难以掌握。但是,如能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做指南,知其人而论其世,我们就会得到一个全面的认识。“大音希声”是老子在说明“明道若昧”时举的一个例子,其主旨在于阐明“明显的道却是黯昧的”这个道理和“大音”却反而是听不到的现象是一样的。由于它是一个比喻句,  相似文献   

14.
“大音希声”说,是谓无声之乐方是至上之乐,是音乐的最高境界,是老子从“道”这一形而上的本体出发.以为天下万物皆是有生于无,有无相生,虚实结合,从而有声之乐非大音也,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15.
空旷的原野题名万树因,有老子哲学为依据。老子讲,"'无',名天地之始".王弼讲,"以无为本".陆机的'课虚无以责有,叩寂寞而求音".将"无"变成美学概念。按这样的思想设计的园林就具有虚无美.空灵美。  相似文献   

16.
“道”是《老子》哲学思想的核心,评说《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不能偏离这个核心。《老子》论道,涉及音乐的话虽然只有四旬,却体现了“道”是音乐的灵魂,音乐是“道”的音、声外现的思想。“大音希声”是《老子》音乐审美的至高境界;“音声相和”是《老子》音乐审美的标准;“五音令人耳聋”是《老子》的音乐批判的准则;“乐与饵,过客止”是《老子》的音乐审美追求。这四句话共同体现了“道为乐魂”的音乐美学思想。“道为乐魂”是《老子》音乐美学思想的实质。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传统化可以被看成是“儒道合流”的化.而中国的音乐美学思想也是在儒道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中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是老子和庄子.老子的“大音希声”和庄子的“至乐无乐”思想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根源性的论点,并对现代音乐美学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1.掌握音乐美的规律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必须使学生初步认识和掌握一些音乐美的规律。对于一首歌曲和乐曲要引导学生认识它的思想美、情感美、情境美、风格美,而这些美则是通过音乐自身特有的歌词美、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音色美以及结构美等要素来加以体现的。关于音乐的旋律,莫扎特有极其生动的比喻,他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而周畅老师在《音乐的情感与形态》中明确指出:“旋律是音乐精神和音乐形态最集中的表现,是人们理解音乐最基本、最关键的对象与渠道,也是音乐深入人心的最基本的手段。”从某种角度讲,音乐…  相似文献   

19.
<正>一位丹青高手,每每为花鸟传神,替山水留韵,总能恰到好处地留些空白。留白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手法,在中国绘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恰到好处的留白可以实现虚实相映、形神兼备的效果。老子《道德经》就有描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至美的音乐、形象与自然合为一体,达到相融相生的境界,需要人们想象和体味,给人一种无音、无形之感。一、思想政治课与留白艺术目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仍存在"满堂灌"现象,教  相似文献   

20.
具体地论述了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与音乐美学特征。音乐美的构成,音乐美的本质,音乐美的标准,音乐美的境界,从几个方面具体地全面地论述了老子的音乐美学思想与审美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