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冬者,岁之余",是读书的大好时节。清人张潮云:"读经宜冬,其神专也。"冬者,万物宁息,万籁皆寂,人心亦最易平息,无竞争心,无贪妄心,其最能够沉静下来,冥然兀坐,沉心静思,默默参悟经书中圣贤们的浩淼哲思。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  相似文献   

2.
结合我们的教育实践,深入研究,我们会发现孙子的"道、天、地、将、法"也恰恰是学校发展建设中"不可不察"的五个基本要素,运用得当,学校发展必将驶入科学可持续发展的快车道。一、思想引领,凝聚人心校长治校,首先要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学思想和理念,并以此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引领学校发展,所谓"立道"。2010年3月,我从双港中学调到津  相似文献   

3.
一天,上帝对金子说:"我要惩罚你,因为是你染黑了人心,使世间有了人性之恶。""哦,上帝,我不是染黑了人心,而是检测了人心。"金子说,"是我用金色的光芒,擦亮了人们的眼睛,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了人心,更好地辨别了人心的善恶与美丑。"上帝听了,不但没有惩罚金  相似文献   

4.
舍勒对人心价值秩序的勘定,为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地理解人、理解道德的建构机制,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提供了本体论支持。人心价值秩序相对于人的道德行为和时代精神状况所具有的在先性和决定性,彰显出人心价值秩序之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源性,而各种思想政治教育难题的人心价值秩序根源,则进一步揭示了人心价值秩序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  相似文献   

5.
《金刚经》从佛陀对阿傩"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的问题出发,延展出佛对世界与宇宙的辩证认识,详尽论述了"应如是降伏其心"的方法论,提出成佛破空的工夫修养路径。《金刚经》的辩证思想从否定之否定立论,认为诸法无常,缘起性空,一切此在之存在都是不稳定的实体,因缘果业循环往复,构筑了人生的苦难与沉沦。超脱苦难的辩证方法在于智慧得到解脱,不执著偏固于任何事物,一切"假有"背后皆存在真实不虚的"实相",对这种实相的认识与参悟,是自我参悟的方便法门。  相似文献   

6.
正有关中国画中形与神的论述,古今方家多有企及。正如北宋苏轼所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此话是被后人普遍认可的。一代宗师黄宾虹先生说":山水画乃写自然之性,尔写吾人之心。"山水画不是一种技能性的工作,也不是为视觉提供快感的对象,而是"究天人之际"的,是人心寄于物象的一次完整的思想和艺术实践活动。黄宾虹先生论述山水画,特别强调"内美"。  相似文献   

7.
<正>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教育需要思想,需要有思想的教育学者,去解释教育的现象、揭示教育的真谛、预见教育的未来;需要有思想的校长用思想凝聚人心、管理学校、采用先进的办学模式。一位校长能走多远,就能把一所学校带到多远。"新东方"、"翔宇教育集团"是奇迹,奇就奇在领跑者独领风骚的思想魅力。  相似文献   

8.
现实社会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个参照,也是达成对古人、古事加以理解和解释的不可或缺的资源。历史教学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从现实社会的现象或体验中形成对历史的解释,"由今及古"去参悟历史应该是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教师的人生阅历、史学素养,"由今及古"体悟历史人物的心境;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结构,"由今及古"打通历史理解的经络;更为重要的是"由今及古",参悟历史,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贯通古今"的历史意识。  相似文献   

9.
林腾驹 《初中生》2006,(3):26-27
不是所有的花朵都会笑对阳光。享受雨露,不足所有的蒲公英都能找到生命的位置,不是所有的美好都会次第开放,小是所有的歌声都能打动人心,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爱善良。  相似文献   

10.
正这是一个意义的世界。意义不是对物而是对人而言的,意义需要人去赋予。罗伯特·福尔姆在《我们得回到幼儿园》中说:"当我们发现世界无意义的时候,正是无意义的世界需要我们赋予它意义的时候。"在叙事随笔中,我们赋予了有关教育的事物、事件以意义,这些意义可以通过夹叙夹议表现出来,也可以如盐溶于水,看不见却品得出。倘若是后一种情形,就还需要读者去参悟,需要作者、读者共同去建构。我十分倡导一线教师多去写叙事随笔,同时主张再向前跨出一步,去写一写就事论理的教育随笔——事理随笔。事理随笔,是我"原创"的一个  相似文献   

11.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可见"读"的重要。朗读的过程,是学生依据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交流和对话的过程,也是挖掘、参悟和体会文本思想感情的过程。笔者以叶圣陶教育思想为指导,依托教育信息技术,采用读准、读韵、读美三层朗读教学,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师》2011,(18):9-11
<正>《中国教师》:代老师,您可不可以跟我们说说对教师收礼的态度?教师应该收礼吗?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代士晓:我不同意教师收礼!常言道:"财贝动人心",教师不是神仙,亦不是圣人,面对家长丰厚的礼物,怎能不动心?然  相似文献   

13.
谜底变了,游戏变了,旧的规则坍塌了,人心也就大乱了我一直对"谜底"的意思很有把握,谜底就是我们熟悉的那个谜底嘛。但是,自从脑筋急转弯风行之后我发现谜底已经不是谜底了,而我们都变得傻兮兮了。小孩子问  相似文献   

14.
王阳明的"心即理"包含了两大核心,即"心外无物"和"心外无理"。"心即理"我们可以理解为"人心"主导人所有的感官。与教育结合起来,即告诉我们"心"是培育重点,教育应该注重于培养学生德、美,发展认知之心,才能培养出理想人格,从而实现个人价值。因此"心即理"思想有很多值得我们去重视和借鉴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林腾驹 《初中生》2006,(7):26-27
不是所有的花朵都会笑对阳光,享受雨露,不是所有的蒲公英都能找到生命的位置,不是所有的美好都会次第开放,不是所有的歌声都能打动人心,不是所有的思想都可爱善良.  相似文献   

16.
随时,随性,随遇,随喜,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遇,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这是一种参悟玄宗的态度,也是一种可以迁移到教学中的生活态度。而在我以为,“随时,随性,随遇,随喜”,也正是习作教学的玄机,参悟了“随时,随性,随遇”,学生的习作就会到达一种随喜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道德问题     
"世风不古,人心浇薄。"我们耳闻目见已经不少,直到今日,还有恢复旧道德的声浪,也可见得五千年的旧道德势力确是不小。旧道德三字,当然是新道德的反响。但是道德两字,只有是与不是的问题,不能有新与旧的问题。道德是人在社会上最适当的行为,所以适当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今学者一般从伦理的角度去理解、解释"仁",认为"爱人"是仁的核心.其实"仁者爱人"不是一般道德意义上的爱人,它着眼于政治与民众的关系,要求统治者为政爱民、富民、惠民、教民;节约开支,役民而不伤民."仁者爱人"是孔子政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产生既是春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结果,也是孔子对殷周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还是稳定春秋社会秩序,安抚人心的措施.分析"仁者爱人"的内涵,有利于正确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对当今和谐社会方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鲁洁教授曾说过:"我始终坚信,德育应该是最有魅力的。因为德育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即使是物,我们也要显示它背后的人,显示它与人的关系;它面对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是人心,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人和冷冰冰的理性;它面对的是人的向善之心,它展示的是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美丽人生的追求。"  相似文献   

20.
此文精彩之处是:"这种改变不是暂时的,而是永久的","那种感化人心的'爱'是接力式的"。它们将文意提升了一个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