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从政治与伦理之间内在的价值关系看,政治伦理的基本问题一般表现为对政治伦理的工具正当性和价值合理性问题的探究;从政治伦理的理论结构看,它应该包含政治伦理价值理念、政治制度伦理、政治组织伦理和政治主体伦理等内容;从中国传统政治伦理的理论特征和影响看,实现传统向现代的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政治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伦理的现代建构看,确立新型的政治伦理价值观、加快制度伦理建设、树立全球政治伦理意识等,是当代中国政治伦理的主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2.
当代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传统伦理关系虽然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但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主要表现:由血缘、地缘为主的伦理关系向以业缘为主的伦理关系转变;由“孝”与“忠”为主的伦理关系向权利与义务结合的伦理关系转变;由上下等级为主的伦理关系向以平等为主的伦理关系转变。然而在当代中国,伦理关系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多方面加以调整,促进中国社会伦理关系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文化发展需要道德的引领与规范。立足于当代中国文化道德现实,着眼于宏观的社会生活,发现当代中国文化道德问题的产生有其历史依据、现实背景和理论成因。从历史维度看,主要是由于优秀传统伦理道德的断层;从现实维度看,受制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转型;从理论维度看,源于对道德价值的偏颇理解。相应地,实现当代中国文化道德的发展就要从正确理解道德的实践内涵、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对文化市场发展的价值引领以及对中国优秀传统伦理的现代转化等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4.
由法律与伦理的一般关系分析入手,考察了法律发展与伦理类型的有机联系,引申出中国法制现代化与伦理变迁的互动关系,得出中国法制现代化的实现依赖于传统宗法伦理向现代契约伦理转型的结论。最后,着重从法制现代化的价值目标、运作环境和实施效益三个层面阐明了当代中国法制现代化与建构契约伦理的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的结构转型是人们行为失范和伦理功能失效的主要原因.当代道德建构,从传统道义伦理向现代规则伦理的转型,在人们的心中形成极大的心理落差.从法律与制度建构入手重建社会道德是当前道德建设最为有效的手段,这与伦理道德对人生终极价值的追求并不冲突.  相似文献   

6.
消费伦理是一种道德观念,是针对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等提出了有关伦理道德的层面。传统的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随着社会的变迁,传统的消费伦理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迁。但并不意味着消费伦理对传统伦理的彻底颠覆,消费伦理在传统伦理上实现了自身的超越和发展,并随着当代社会人的思想变迁而构建适合当代人思想的消费伦理。本文通过对消费伦理以及实质的分析,将其和传统伦理进行对比,为当代伦理学的变革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7.
现代法治精神的建构是以一定的国家独有传统法律精神为基础的。中国的传统法律精神是一种法律伦理精神,在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法律伦理精神与现代法治精神产生了强烈的碰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是中国迈向法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法治精神必须实现从法律伦理精神向现代法治精神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袁冬梅 《文教资料》2005,(25):25-26
随着中国社会步入市场经济时代,传统伦理受到很大的冲击,本文试图从传统伦理文化的当代处境入手,寻找一条传统优秀伦理文化为当代所用的有用途径。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时代,中国社会的剧烈变迁使得传统伦理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由于传统伦理内在的特点和外在的因素使得传统伦理在中国历史上呈现出悲剧性色彩。所以当代中国的伦理必须重建。在重建过程中既要反映当代中国的历史进步性,更要借鉴人类伦理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整个伦理大厦的重建应该从以”公平、自由、宽容”为核心的伦理精神的重建开始。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时代的学校德育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全球化正在改变和重构我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并对传统学校德育提出了严峻挑战。当代中国学校德育不仅要积极回应全球化挑战,进行德育模式的结构转型和理论创新;而且要主动参与全球伦理建构,开掘传统德育资源,自觉履行新世纪公民道德建设中的学校文化使命。  相似文献   

11.
我国传统伦理道德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其产生与发展的几千年中形成了独有的特点,并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影响。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运行,传统伦理道德显示出与之不相适应的方面,面临着现代化的转型与扬弃,必须对传统伦理道德进行重构,使其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在其产生并发展的几千年中形成了独有的特点,并对社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影响。但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运行,我国传统伦理道德显示出与之不相适应的方面。面临着现代化的转型与扬弃,必须对传统伦理道德进行重构,以满足其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以比较分析的方法,对中国传统伦理价值和西方宗教伦理价值在道德观念、道德规范、人性以及道德理想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归纳出各自伦理价值的不同特点。作者希望在传统伦理价值与现代经济伦理之间找到某种共同点及其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以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在人格完善、道德修养方面有许多弥足珍贵的精华。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批判地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其进行创造性转换,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容,对我们今天培养符合社会主义现代化需求的新型国民人格将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西湖白蛇原是明代民间传言,源自古代中国一种普遍的迷信,即蛇能幻化为人作祟于人,后经道、佛、儒三教演绎,成为以拯救、超度为主题的宗教伦理劝世文学。今人推陈出新,赋以其自由恋爱、婚姻自主的反封建主题.则是现代观念的演绎,与古代民间白蛇传说大异其趣。现代艺术演绎不一定忠实古代民间传说原型,但两者之间有明显的不同,不应该混为一谈,否则就是一种观念上的误导。而这种以今律古、以今释古的误导,在古代民间传说的现代演绎与古典文学的现代阐释中,比比皆是,导致现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极大的误解。  相似文献   

16.
伦理道德不是一种自然的和永恒不变的社会观念,而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发生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其含义、构成、作用和性质也各有特点。现代和谐社会所依托的伦理道德原则是建立在现代物质文明和文化背景之上的,与传统的伦理道德原则存在着经济基础、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等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7.
现代的中国道德教育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目前多种文化交融并存的时代中,更突显了现代道德教育中儒家文化的中心地位.从儒家伦理的角度出发探寻有利于现代中国道德教育的内容.通过分析指出儒家伦理对现代中国道德教育提供了基础和切入点,为现代社会提出了道德教育面对的未来方向,使我国的传统文化精华重现  相似文献   

18.
1920年代,由于中国现代作家对西方理性精神误读,使得中国现代作家在反传统道德的同时不可避免地陷入了两难境地.由此而带来的道德两难现象反映到文学上,首先体现为作品中的人物在服膺现代道德时对传统道德的不自觉认同.这种认同使得具有现代理性精神的个体在突破传统道德藩篱追求现代道德时仍然摆脱不了传统道德的羁绊.处于两难困境中的道德主体自觉不自觉地选择了向传统道德的回归.这一方面体现为"为母爱回归"现象,另一方面则体现为对传统道德的礼赞和自觉重建传统道德的努力.  相似文献   

19.
生态伦理学主要有人道主义和自然主义两条路径。《护生画集》以艺术作方便,人道主义为宗趣,图文并茂的阐释了天地好生、节用时禁,民胞物与、和乐自然等传统儒学的生态智慧,从而构建了以“护生护心”为主旨的中国近代“人道主义”护生平台。《护生画集》创作的成功不仅有效的实现了传统伦理资源的近代理性转型,也开创了中国生态伦理建设的人道主义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