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本文所考的是记写内蒙西部汉语方言的部分常用单音节词或词素的本字。这些词或词素,历来被认为是“有音无字”或是被误写了的,所以有必要一一加以考订。二、为避免重复,凡在《呼和浩特市汉语方言本字考》、《呼和浩特市汉语方言本字续考》和《包头汉语方言本字考》①中已有的字,本文不再收入。三、对本字进行说解的文字,一律使用通用字。个别实在写不出来的,借用同音字并在该字下加“~”号标明。四、内蒙西部汉语方言各方言区的方音有一定的差异。本文以呼和浩特方音为准,采用国际音标为本字标音。至于声调,则只分平、上、去、入四声,不标调值。  相似文献   

2.
《常宁方言研究》一书考释了常宁方言部分本字,拙文在其基础上又考释出部分本字。所考的本字绝大多数符合常宁方音系统,个别不符的是上古音的残留。  相似文献   

3.
《南京方言词典》已考释出南京方言的许多本字,但由于本字考释着实不易,而该书重点亦不在此,所以书中仍存在一些待考之字。本文在《南京方言词典》的基础上,又考释出15个南京方言本字,以期对其有所补充。  相似文献   

4.
“本字”是指与口语中的“字”音义相合的“本来的字”,考本字一般是考求某个方言词在宋代以前的文献中的字形、字义、字音。在遵循音、义双合的原则下,通过历时溯源和共时比较、印证,对濉溪方言本字进行考证,从而弄清其中一些词汇的写法和特点,这对于濉溪方言的整体研究将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前人有《方言》多“奇字”说。《方言》中的所谓“奇字”一为不见之奇、二为不用之奇。经考:《方言》不见于传世先秦两汉献的“奇字”共有297个;见于出土献的古字和传世献的异体古字或俗字人41个;依《方言》通例推定属西汉通行字的9个;根据《方言》词语记载要求,从字意义方面考明114个字的构成时代早于扬雄时代;真正的不见之奇的“奇字”,包括扬雄听所制字,共有132个。《方言》“奇字”所表记的基本上是实词,而以名词居多;《方言》“奇字”一部分是表记的同义词,一部分是表记的同一词在不同方言地域的音变词形。  相似文献   

6.
运用《广韵》《汉语大字典》《汉语方言大词典》等古今字书辞书,考释《安徽安庆方言同音字汇》中十六则未考或误考的安庆方言词的本字,可为印证古代文献中某些词的词义提供鲜活、生动的方言语料,具有文献学和校勘学价值,对于了解安庆方言词汇的特点及其演变过程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方言本字考证是方言学研究的一个方面。本文根据方言本字考的三条常见标准,对苏州方言中的11个本字进行了考证。  相似文献   

8.
方言词典编纂中,考求和使用本字的问题是无法回避的。用字考究、释义确当的方言词典可以为通语词典的编纂及汉语词汇的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在现已出版的几部西北方言词典中,偶尔可见本字失考、用字不确的现象及其他一些可资商酌之处。文章通过实例辨析认为,方言词典用字在注重“溯本”的同时,还要注意从“俗”从众;应适当克制使用冷字僻字;本字待考的词语,可采用通行辞书中的写法;推溯词源和考求本字时应注重与姊妹方言的对比解证。  相似文献   

9.
汉语方言的词汇研究有“考本字”的传统,本文通过多方论证,认为永州方言中表示“水溅人”这一意义的不是“溅”字,“灒”才是其本字.本文从一个方面指出了在方言中一直存在的用训读字来代替本字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永州方言中存在着许多“有音无字”的古语词,这些词语大多在永州方言中还作为日常口语使用。文章继黄丽《湖南永州方言中的古语词考释》之后,对永州方言中的另一些口语词进行了本字考释。  相似文献   

11.
文水方言中的“圪”是很有特色的一个字,“圪”字的使用频率很高.本文对文水方言中的“圪”字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从“圪”字的读音、意义、本字以及由“圪”组成的词类、“圪”的形式、性质、产生的原因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歙县北乡话方言本字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歙北方言隶属于徽语区,对其本字考证对于徽语其它方言点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为了解决方言调查中,特别是整理方言同音字表时出现的有音无字的这一问题,通过参考有关工具书,主要是《广韵》、《集韵》以及其它方言的本字考证释例,并对已经考证的本字进行分析,可以找到古今语音的对应变化规律。还可以佐证文字发展的总体趋势——简化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3.
客方言中“蜘蛛”一词具有很强的内部一致性。基本语音形式为真包含于la真包含于k^h ia,其它形式也极为相近,并有一定的音变规律可循。本文联系闽语、赣语等。通过书面文献考证其本字应为“罗(虫奇)”,并进而指出其为客方言中的古音化石。“罗”读真包含于la当为歌韵古音遗留,“虫奇”读真包含于k^hia当为上古歌部(“虫奇”从奇得声)字,这部分字中古音已转入支韵,但在方言中仍然保留了区别的痕迹,表现出《切韵》前的语音征状。  相似文献   

14.
客方言中“蜘蛛”一词具有很强的内部一致性,基本语音形式为l akhia,其它形式也极为相近,并有一定的音变规律可循。本文联系闽语、赣语等,通过书面文献考证其本字应为“罗虫奇”,并进而指出其为客方言中的古音化石。“罗”读la当为歌韵古音遗留,“虫奇”读khia当为上古歌部(“虫奇”从奇得声)字,这部分字中古音已转入支韵,但在方言中仍然保留了区别的痕迹,表现出《切韵》前的语音征状。  相似文献   

15.
《西宁方言词典》中大量的同音代替字可以分化成:1、用字合宜,不应标同音代替号;2、有本字而不知,错误的写了别字;3、不知理据本字,只能用同音代替字;4、是谐音趣难词,故意用虚假的同音代替字。不应该标同音代替号,而必应指明谐音本字;5、合音字、译音字、象声词、后缀用字等,根本没有本字,只能用同音代替字。  相似文献   

16.
一、文中以“~”代替字头。二、方言中有音无字的词(或词素)借用同音字需注的地方,用括号加注。三、本文字头以声母为序。排列顺序是:p p′m f v t t′n l k k′(?) x (?) ts ts′s φ。四、呼和浩特有四个声调:平声[(?)]31调,上声[(?)]53调,去声[(?)]55调,入声[(?)]32调。五、文中未考的字,用通用字形。有些字,虽在《呼和浩特市汉语方言本字考》  相似文献   

17.
遵义方言在语音、语义、语法诸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本文旨在从方言本字的角度出发,对方言词汇中存在的“有音无字”或同音词混淆问题作一些探讨,通过比较,探究其本源。  相似文献   

18.
安庆方言中有很多所谓有音无字的方言口语词,现选取其中65个常用动词和形容词,逐一考释其本字,希望能为《安庆市志·方言篇》日后的修订再版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记录方言的原则和确定方言本字的条件,对《黔阳县志·方言卷》所录湘西方言词语(hāi)的本字提出异议。作者通过字形、字义和古音演变几方面的分析,确定这一方言词语的本字应为“娭”。  相似文献   

20.
本文考释了苏州方言中表示"肿"义且俗字写作"海"一词的本字为"脪"字,"脪"字的上古音当为微部字,而《说文》徐铉所注的反切"香近切",记录的则是"脪"字已发生语音变化后的中古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