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当代写作教学基本是在演绎主流权力话语并成为主流意识的载体。即使上世纪九十年代语文教育乃至人文教育改革呼声日炽,但整个语文教育包括写作教育话语权仍然处于一种宏大叙事话语的包围之中。新世纪的到来,虽然有自上而下的课改理念的冲击,而对这种亚写作话语有所反思、觉醒,但仍未彻底解构,消除积弊。而一种欲完全消解、颠覆这种话语权的倒是青少年这个写作群体的全面觉醒和反叛,以至于在他们的写作活动中,正在形成一种有异于传统写作叙事话语及其价值取向,正全面冲击着写作教育的宏大叙事话语,以至趋向于一种新的写作叙事话语系统的建构…  相似文献   

2.
以年代作为文学史划界的分期,严重地忽略了现代少数民族文学的特殊性。虽然沈从文、老舍等少数民族作家的写作在某种层面上确实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具有某种不谋而合的倾向,但是,这并不抹除少数民族文学与主流文化之间的裂缝。沈从文、老舍与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区别,不仅突出了两者之间文艺观念上的不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来说也划分了少数民族文学的阈限。这并不是说少数民族文学就不能与主流意识形态形成某种合谋,从而为短期的目标共同努力,少数民族文学之所以为少数民族文学,显然是在与主流文学的互动关系中显现出来的。但是,这也并不是说放弃了民族意识以及民族文化认同感的文学还是少数民族文学。  相似文献   

3.
当代写作教学基本是在演绎主流权力话语并成为主流意识的载体。即使上世纪九十年代语文教育乃至人文教育改革呼声日炽,但整个语文教育包括写作教育话语权仍然处于一种宏大叙事话语的包围之中。新世纪的到来,虽然有自上而下的课改理念的冲击,而对过种亚写作话语有所反思、觉醒,坦仍未彻底解构,消除积弊。而一种欲完全消解,颠覆这种话语权的倒是青少年这个写作群体的全面觉醒和反叛,以至于在他们的写作活动中,正在形成一种有异于传统写作叙事话语及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将“文革“主流文学置放于世界文明和现代性发展的宏观背景中予以审视,我们发现,“民族国家“与“共产主义“之“宏大叙事“的诉求,“革命“的“新型主体“的建构,“合理性“之“价值理性“的膨胀,所有这一切,都给“文革“主流文学打上了深深的现代性烙印,标示着“文革“主流文学有其深刻的现代性根源.  相似文献   

5.
“文革”主流文学的现代性根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将“文革”主流文学置放于世界文明和现代性发展的宏观背景中予以审视,我们发现,“民族国家”与“共产主义”之“宏大叙事”的诉求,“革命”的“新型主体”的建构,“合理性”之“价值理性”的膨胀,所有这一切,都给“文革”主流文学打上了深深的现代性烙印,标示着“文革”主流文学有其深刻的现代性根源。  相似文献   

6.
建国后很多文学作品都受到了"调子低沉"的指责。这一指责在"革命文学"的论争中就频繁出现,建国后更上升到攻击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地步,"调子低沉"成了一个政治问题。"调子低沉"的实质是那些与主流"宏大叙事"不相符合的揭示社会"阴暗面"以及宣扬个人化情感的叙事。对"调子低沉"的批判是以国家意志来要求文学进行"光明"叙事,是政治话语权的文学转化,这对于文学格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既有政治的需要,又有文学失范、民族心理等多方面的因素。政治生态失衡导致文学生态失衡,是"一边倒"文学批评的根源。  相似文献   

7.
《红旗谱》之所以“经典”,是因为其达到了那个时代一般作品难以企及的高度,即成功的民间叙事和政治话语的自然结合,宏大叙事和传统技法的自然结合。正是这两种因素和它们的结合,使得《红旗谱》在印证某种政治理念、皈依主流话语的同时,冷漠了当时小说的流行范式,并通过传统的民间叙事,彰显了薪火相传的民族精神,使小说文本生发出历久难销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8.
“英雌”话语是中国近代女权话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话语既有社会历史背景及现实国家命运作依托,又是国家民族宏大叙事的子话题,同时还获得了女性主体的认可实践和一定的性别意义的补充与丰富,而在虚拟的文学世界中,“英雌”话语也呈现出多种想象模式。考察这一话语型态的形成过程、实践态势和文学想象的描绘,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女权运动与西方的女权运动处于不同的历史过程和历史结果中,进而对20世纪初中国的女权运动作出切合历史语境的把握。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女权运动,从清末兴女学、不缠足开始,起点既低,而且始终被统摄在男性主导的民族一国家宏大叙事中,作为从属的部分存在。这决定了中国女权话语的男性色彩和国家意识形态特征,也决定了清末文学女权叙事的男性想象特征。女性的缺席,女性体验的缺乏,使晚清小说的女权表达呈现着书写的真实与表现的不真实问题。对晚清女权话语与女性叙事的梳理,是理解和分析20世纪中国文学女性表现的必不可少的起点。  相似文献   

10.
当代话语范型与女性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女性写作与主流话语之间呈现一种分享与受制的关系,既对时尚主流应合,又保持一份自觉的疏离,同时惜鉴其话语资源来拓展文学想象、文本叙事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反希望是老舍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在相当程度上 ,老舍的小说创作即是对于希望不断加以解构的写作实践。这一作为使老舍同现代历史初期积极探求民族、国家希望的知识分子主流 ,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反差 ,老舍反希望的创作动机 ,不仅来自时代、社会的多重合力因素 ,而且也有来自老舍个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2.
明清以来的汉文典籍中有关妇女"蓄蛊"的蛮夷化书写与华夏文化圈边界的拓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新中国建立以后,云南边地那些被诬蔑会放蛊害人致病的少数民族妇女很快便成为作家文学争相涉足的叙事母题;在旧社会被侮辱与受损害的"琵琶鬼"作为整个民族新生的象征而获得解放,这是民主改革时期达成的共识。然而,对云南少数民族蛊女命运这一话题的强调又反过来让作家们萌生出要改编或解构《摩雅傣》的内在冲动,这种潜在的叙事策略使得"妇女解放"作为宏大话语不断受到读者的质疑。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初,东北地区沦陷于日本侵略者之手。国难乡仇当头,满族青年作家群挺身而起,脱颖文坛,为祖国为民族庄严写作。端木蕻良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家。《科尔沁旗草原》在同时期的中国文学格局中,卓尔不群,不单有着囊括宏大叙事的史诗性艺术品质,且于现代文坛上较早张扬起白山黑水的雄浑文风。在中国多民族文学队伍中,端木蕻良的族籍身份问题值得关注,其早期创作透露自己具有双重血统,晚年又明白无误地把自己归入满族作家群体,证实了在身份抉择上面的主观选项。  相似文献   

14.
私人化写作是女性作家为解构传统文学中的“宏大叙事”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极端化的性别写作方式。林白是20世纪九十年代“私人化写作”的代表之一,她的作品自我意识强烈,“作者”姿态张扬,将某种自传性质的笔触伸向女性内部世界,用女性话语彻底颠覆男性话语,表现出强烈的私人化特征。  相似文献   

15.
作家始终坚执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突破了主流话语和创作初衷的局囿,逼近了生活和历史的真实;同时,深厚的生活积淀和浓重的平民意识又使作家恪守民间立场的精神站位,将民间叙事和政治话语,宏大叙事和传统技法自然熔铸在一起,从而使《红旗谱》在印证某种政治理念的同时,冷漠了当时小说的流行范式,彰显了薪火相传的民族风格,实现了艺术超越。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部宏大叙事的现实主义小说,古华的《芙蓉镇》充分表明后发现代国家的现实主义文学表面讲述的是个人故事,实际表现的是国家命运。小说建构了一个由党性、经济指标和道德伦理组成的价值判断系统。但就本质而言,党性是宏大叙事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原则,党的主流意志是其最高意志,宏大叙事现实主义小说中人物的意志必须以党的意志为转移,个人意志只有非常狭隘的表现空间。  相似文献   

17.
反希望是老舍小说创作中的一个重要母题,在相当程度上,老舍的小说创作即是对于希望不断加以解构的写作实践,这一作为使老舍同现代历史初期积极探求民族,国家希望的知识分子主流,形成了极为鲜明的反差,老舍反希望的创作动机,不仅来自时代,社会的多重合力因素,而且也有来自老舍个人的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国文坛,林白的横空出世,将个人化的叙事融入到女性文学写作中,她特立独行的身体写作颠覆了传统的宏大叙事。她天然的性别立场决定了她的个人化叙事必然要以女性的身份展示女性。她笔下女性的生命体验,感情经历以及来自灵魂的焦虑不安更为真实动人。林白始终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审视着男权中心社会,以独特的话语模式建构起她的个人化叙事立场。  相似文献   

19.
老舍小说对评书艺术有诸多借鉴之处,又有所超越。这一方面是因为老舍其人与评书艺术渊源颇深;另一方面是由于老舍的深思好学和评书艺术的民间性,使其在文学创作上不知不觉地带上了评书的烙印。二者的异同从叙事方法和语言运用上就可略窥一二。  相似文献   

20.
严歌苓的《白蛇》和李碧华的《霸王别姬》,在背景选择上都穿插了历史时代因素,但不同于“用文学写政治”的宏大叙事方式和“以政治论成败”的主流叙述模式,这两部作品皆以历史大环境下的小人物的情感故事为依托,深刻表现出人性的善恶,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历史的真实,引发读者对于生命哲理的思考。无论是从作家的书写角度还是叙事手法,作品都无异是主流历史话语下的“边缘化”的“他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