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唐帅彬 《文教资料》2011,(36):105-107
敦煌写卷里“日”和“日”二字字形常混淆。即“日”常写成扁形,“日”常写成瘦长形。大家可能认为这是书者下笔随意.加之“日”“曰”区别本来不大.所以才混淆的。可是笔者不这么认为。笔者认为“日”“曰”混淆。“日”写成扁形,“日”写成瘦长形是有理据的,甚至是更合理的。  相似文献   

2.
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端午古称重五,与九月九日称重九之意相同,又称“端五”或“端阳”,是我国民间传统三大节日(春节、端午、中秋)之一。“端”是开始的意思。《风土记》里说:“仲夏端午。端者,初也。”每月有三个五日,头一个五日就是“端五”。农历的正月开始为寅月,按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顺序推算,第五个月正是“午月”。古人常把“五日”写成“午日”,所以,“端五”可以写成“端午”。到了唐代,因唐玄宗是八月五日生,为避  相似文献   

3.
陕北绥德话属晋语五台片。绥德话由“日”字打头而构成的语词比较丰富。“日”是由禁忌词“日”虚化成的一个无实义的语素。它的本字为“入”字,在书面语中多写作“日”,是同音假借字。“日”头绥德话一般读[],个别词中有人又读[](即“进入”之“入”的音),可证它来源于“入”字。 “日”头语词多为贬义词,含有不满意、看不起、讨厌、憎恶等感情色彩,在句中有加重语气的作用。“日”  相似文献   

4.
小读者们,国庆节是每个国家的重要节日,但各国国庆节的名称有所不同。世界上许多国家叫“国庆节”或“国庆日”,还有一些国家叫“独立日”或“独立节”,也有的叫“共和日”、“共和国日”、“革命日”、“解放日”、“国家复兴节”、“宪法日”等,还有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则以国王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如遇国王更替,国庆的具体日期也随之更换。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外国人怎样过国庆节吧。  相似文献   

5.
孩子们说,“六一”是我们的“苦”日。不少孩子“六一”后的腿是青的,手是肿的,“笑”是成人教出来的。老师们说,“六一”是我们的“难”日。不少老师“六一”后的嗓子是哑的,眼睛是红的,身心是疲惫的。  相似文献   

6.
《辅导员》2003,(9)
1、“真我风采展示会”系列活动。六一期间可组织队员开展“我做的”、“我写的”、“我演的”、“我画的”等“我能行”系列活动。充分展示他们的风采。 2、“责任与我同行”系列活动。六月份节日、纪念日比较多,应充分利用这些节日培养队员的责任心。如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开展“绿色行动”活动,培养保护环境的社会责任心;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开展“护眼小先锋”活动,培养保护眼睛的自我责任心;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开展“土地保护招标会”活动,培养保护土地的社会责任心;6月26日是世界禁毒日,  相似文献   

7.
马慧 《语文天地》2010,(2):35-36
一、问题的提出 “婚”字本作“昏”,“女”字旁后出,“昏”、“婚”是一对古今字。现在我们看到古“昏”字.马上会想到是“黄昏”的意思。《说文解字·日部》:“昏,日冥也。从日氏省;氏者,下也。”冥者。幽也。幽暗的意思。所以“昏”指太阳落山以后天色幽暗的样子.意义有别于古汉语中表示黄昏的“莫”。即“暮”字 。  相似文献   

8.
太阳之子     
太阳古称日。古人说日是“太阳之精”。甲骨文“日”字不圆,因为弧线不好刻,多作方形、菱形甚至五角形,到金文始有圆形的“日”。  相似文献   

9.
《登泰山记》一文中,作者鼐姚在记叙登山和观日的时间分别是“丁未日”和“戊申晦”。“丁未日”是指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无疑。“戊申晦”因课文注释:“戊申这一天是月底。晦,阴历每月的末一天。”所以学生大多以为“戊申晦”是十二月三十日,其实“戊申晦”应是十二月二十九日。一、作者与友人是“是月丁未”……由南麓登”,“望晚日照城郭……雾若带然。”这就告诉我们,作者与友人由南麓到达山顶是“丁未  相似文献   

10.
“昳丽”解     
《邹忌讽齐王纳谏》中之“昳丽”句,课本将其注为:“昳[(yì)丽]光艳美丽。”我以为这样注是不够准确的。“昳丽”用在“形貌”之后,是为了形容:表述邹忌长相的。“昳”字在汉代释义是“日昃也,从日,失声,徒结切。”而“昃”字则是“日在西方时侧也。”(《说文·日部》)《玉篇》:“昳,徒结切。昃,壮力切,日昳也。”这说明,“昳”字读音不读yì,  相似文献   

11.
《少年读者》2009,(12):4-5
“日”字是由太阳的外形加一点构成,最早写成“ ”,意思是“能发光的太阳”。 “日”可喜欢交朋友了。瞧,他今天举办了一场舞会,好朋友们都来捧场了。  相似文献   

12.
听过两位老师的一年级识字课,上的都是“日月明”这一课。日月明,鱼羊鲜。小土尘,小大尖。一火灭,田力男。人木休,手目看。……两位老师互不相识,教学过程却如出一辙,甚至效果也差不多。比如教“明”时,他们都利用卡片配以图示,由单个的独体字切入:首先出示卡片,圆圆的太阳下配以大大的“日”字,学生跟着老师“日、日、日”读几遍(“日”是熟字)。再出示弯月下配以“月”字的图片,学生再读几遍,当做复习。接着出示字卡“明”,问学生怎样记,学生众口一词:“日跟月组成明。”  相似文献   

13.
4月23日是第19个“世界读书日”。每年“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全球各国都会举办多种多样的图书宣传活动,鼓励人们享受阅读的乐趣。今年的主题是“地球与我”。  相似文献   

14.
张慧 《考试周刊》2007,(2):55-56
2006年6月10日,是我国的首个“文物遗产日”,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从今年起,我国有了自己的“文化遗产日”。  相似文献   

15.
国庆节是每个国家最重要的节日。世界上许多国家叫“国庆节”为“国庆日”,还有一些国家叫“独立日”或“独立节”,也有直接以国名加上“日”的,如“澳大利亚日”、“巴基斯坦日”,有的则以国王的生日或登基日为国庆.如遇国王更替,国庆的具体日期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16.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我们国家环保局确定我国今年环境日的主题是“减少污染,行动起来”。  相似文献   

17.
只要打开电视机、收音机,便不难发现传媒存在变读现象。这种变读现象表现最突出的有两个字,一个是表示日期的“日”字——凡遇到表示日期的“日”,播出时差不多都变读成“号”。例如,每天预告节目,字幕上明明是“×月×日”,播出时则变读成“×月×号”;原文明明是“记者曾于本月×日详细报道了这一事件”,播出时则变读成“记者曾于本月×号详细报道了这一事件”;原文明明是“从×日至×日考察了某  相似文献   

18.
艾滋病的英文全称是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即“获得性免疫系统缺乏综合症”。简写为“AIDS”。其字面意义是“援助”的意思。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丝带(RedRibbon)。定为12月1日是因为第一例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的这一天诊断出来的。  相似文献   

19.
一日稷山县话里用“日”作前缀的词数量不算多,却都很有特色。“日”这个词在口语里基本上有两个意思。一个读去声,是“日子”意思,如“好日”,口语常变读为“好儿”。另一个是詈词,特指男性对女性主动施行性交的行为。下面要论及的用“日”作前缀的词语,与后一个意思有关,因而带有明显的贬义色彩。如:  相似文献   

20.
《甘肃教育》2014,(9):77-77
“世界读书日”全称“世界图书与版权日”,又称“世界图书日”,最初的创意来自于国际出版商协会。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同时这一天也是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的辞世纪念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