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俗是乡土文化的表征,是地方性知识和生活方式文化的统合。在全球化的语境下,传承地方民俗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日益凸显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重视青少年群体的乡土文化教育,透过学校教育的途径,引导他们认知、体验和传承地方民俗并在这一过程中寻找和体认自己的文化身份,形成对乡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对家乡的感情,是推行乡土文化教育的着眼点和目标。  相似文献   

2.
乡村学校处于乡土文化场域,其乡土文化教育富有自然优势,却因“城市中心”的价值取向而未凸显其应有价值。位育视域下,乡村学校乡土文化教育之意蕴在于“安所”和“遂生”,即基于乡村乡土文化场域安乡村儿童活动和情怀之所,涵养精神文化和道德观念以遂其生。位育视域下,乡村学校乡土文化教育行为路向是“位育中和”,即立足乡土文化教育之本,定位其教育实施路向;坚守“乡土文化”之所,探寻其教育资源以促儿童生长;革新乡土教育之法,致儿童与乡土文化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3.
学校和家庭是开展乡土文化教育的主要阵地.下面笔者以广东省佛山市的乡土文化教育为例,简略谈谈乡土文化教育中学校和家庭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4.
乡土文化是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总和的具体体现,进行乡土教育是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的基本途径。从乡土文化教育的含义入手,针对乡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提出建立多元、开放、包容、尊重的学习环境;进行必要师资培训;结合乡土传统活动,增加户外教学活动的机会;充分利用社会、家长、社区资源的幼儿园乡土文化教育实践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乡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教育资源库,更是一个活的天然博物馆,为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供了实践场所和广阔空间。引领学生在乡土资源中"探"航,组织学生分专题进行调查访问、实践体验、合作交流、讨论辨析,开展探寻、探秘、探访、探讨、探索等探究活动,追寻儿童与乡土文化深度遇见的最美姿态。儿童与乡土文化的深度遇见,不仅是学生广泛参与社会实践提升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习作能力等关键能力的过程,也是"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问题解决""科学思维""道德情怀"等为指向的核心素养发展过程,更是地方乡土历史和地方文化资源开发和遗址保护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在历史与现实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乡村教师的乡土文化自信正慢慢消解。基于文化自信的三个维度分析当前乡村教师遭遇的乡土文化缺失困境,究其原因是:乡村教师的文化适应与教师教育体系的区隔;城市文化冲击引发乡村教师乡村文化认同危机;"边缘人"身份与断裂的乡土文化教育导致乡土文化实践缺失。面对现实,乡村教师需回归乡土,增进对乡土文化的了解,地方政府与教育行政部门需重视乡村教师的发展特质;推进乡土文化建设,增强乡村教师乡土文化认同;制定利于乡土文化实践的教育策略,推动乡村教师乡土文化自信的回归与重塑。  相似文献   

7.
乡土文化传承是"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而教育是文化传承的前沿阵地,文化传承是教育的内在功能,所以乡村文化振兴离不开乡村教育的助力.作为乡土社会的文化精英,乡村教师担承着时代赋予的教育责任,即在承续和改造乡土文化以及培养"文化人"的过程中推动乡村振兴.然而,在乡村发展的特殊时代节点,乡村教师传承文化的责任在多种张力的交互影响下面临着"无知""无情"和"无能"的巨大挑战.面对乡村社会结构调整带来的阶段性功能障碍,乡村教师应从"了解乡土""热爱乡土"和"改造乡土"三个方面,探索文化传承的教育作为,贡献振兴乡村文化的个人智慧和努力.  相似文献   

8.
乡土文化教育本身内隐着学生认同的可能,其意义追求内在规定着学生认同的必然.乡土文化教育认同要素一般包括学生、乡土文化教育、认同媒介和外在环境.根据双重态度模型理论,其认同机理分为显性认同机理和隐性认同机理;认同阶段一般可分为前认同阶段、认同萌发阶段、认同形成阶段和认同稳固阶段.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高等院校传统文化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对传统文化教育方法创新提出了相应建议:开设传统文化教育通识课程,构建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改变传统授课方式,挖掘学科课程的人文内涵;营建良好校园文化环境,打造传统文化教育优良载体;"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拓宽传统文化教育新途径;以学生社团为抓手,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开展各种活动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的乡土教育面临不少阻障:乡土意识的淡化使乡土教育丧失了情感基础,乡土文化的边缘化使乡土教育丧失了资源依托,乡土教育的形式化削弱了乡土教育的成效。要找到乡土教育的突围之路,充分发挥乡土教育的作用,可通过如下路径:注重乡土文化宣传,重塑乡土意识;挖掘乡土教育资源,开发乡土教材;依托地方高校资源,培养专门师资;动员社会力量加入,开展乡土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