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声”在历史上一直被视为靡靡之音、亡国之音。孔子认为“郑声淫”,主张“放郑声”,是儒家“中和”观念在音乐美学中的反映。本文针对孔子的“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分析“郑声淫”之“淫”的涵义及“郑声淫”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进而阐释孔子观点的弊端。  相似文献   

2.
孔子德育方法论:"下学而上达"的内涵及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以德育方法论“下学而上达”为指导,在德育活动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后世学者、教育家不仅在理论上不断对“下学而上达”思想进行阐述,既探讨了“下学而上达”的内涵,又探讨了“下学”与“上达”的关系,而且还在教育实践中贯彻实行了“下学而上达”的思想。在现代社会的德育活动中,“下学”可以理解为个体与环境的互动和个体的道德实践,“上达”则理解为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高尚道德品质。研究孔子德育方法论“下学而上达”的内涵,能够为当前如何解决德育实效性问题提供有益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韩立娟 《中国德育》2007,2(7):55-56
中国自古就有“以德治世”的思想传统。孔子构建了以“仁”为核心、以“礼”为目标、以“大道”和“王道”为理想,要求为政者进行德政、德教的德治理论体系。孔子的德治思想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孔子的言论中曾多次提到“言”的问题,其“言”论思想已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孔子的“言”论思想对现实社会文化的影响有消极的一面,也有积极的一面,我们必须结合当前实际重新诠释,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似文献   

5.
在现代西方哲学某些哲学流派和后现代主义哲学打出“哲学终结”的口号下,哲学应如何为自己名正?哲学是否真的面临着“终结”?从哲学观和哲学的思维方式入手,具体从“科学”、“人文”、“生活”哲学思考的三个维度分析,“哲学终结”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6.
赵丽 《文教资料》2009,(34):82-84
世界各大文明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基本原则,即金规则,在东西方语境中的含义是有差别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并不内在包含着“己所欲,施于人”,只有建立在“同欲”和合理的“欲”的基础之上,金规则才能成立。  相似文献   

7.
释"尹"     
“尹”作为治理、董正讲时,常表示治理政事。但据“尹”的甲骨文和古文形体看,“尹”的本义应为治兽,引申为治理政事,又引中为治理政事的官吏。“尹”在古代的常用文献义是职官名,作为职官名,“尹”与“君”在音义上有密切的联系。“尹”又假借为“筍”字,表示诚信之义。“尹”作为姓氏与“尹”的意义也有联系。  相似文献   

8.
“言”与“德”是孔子思想体系的一对重要范畴,孔子认为语言与伦理密不可分,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孔子语言伦理道德标准有:1.“言”要“得体”;2.“言”要合“礼”;3.“言”要合“仁”。孔子还就语言伦理道德规范问题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孔子认为言语道德的理想境界是“行君子之言”,符合“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9.
孔子的“仁”学和当今的“明礼诚信”有其相通之处。孔子重视社会的稳定和谐调 ,重视道德修养 ,重视交往中的诚信关系 ,他的“仁”学对今天公民道德建设中塑造和谐完美的精神个性、建构新型的人际关系仍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从孔子的“敬”思想分析了对“礼”的本体意义和为用价值。“敬”不仅能够成就自身之德,使人的行为和谋事莫不自觉地以礼为尊,恰恰合礼,而且“敬”德还具有巨大的示效感化作用,形成人人循礼的良好风气,进而建立一个和谐、安定、有序的理想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一、孔子的师生交往理念1.以“仁”为核心的人本交往思想。“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思想,也是他的人本交往思想的核心。他经常谈论“仁”。在《论语》中“仁”字出现109次。“仁”者,“爱人”也。从人从二,主体际或多极主体之义,交往之义。“仁”的指义,针对不同的对象主体,根据“因材施教”原则,孔子曾给予过各种不同的规定:“仁者爱人”“孝悌”“克己复礼”“忠恕”之道、“由己及人”之取向。我们认为。“仁”在孔子的解释中有两层最基本的意义:一是“仁者人也”;一是“仁者爱人”。所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孔子仁学思想的两大内容“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认为孔学中的“仁”具有强调突出政治、注重主体修养、侧重抑制个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的专家、学者对“生而知之”的解释众说纷纭,让人莫衷一是。“生而知之”不应按字面之意据实解释,而应从修辞角度去加以解释,这是一条正确解释“生而知之”的途径。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对孔子的认识论及其知识来源观的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14.
张希林  东辉 《下一代》2009,(5):16-19
为学之道十一:学而不厌 孔子在《论语·述而》篇自省自言道: “默(沉默,不出声)而识(zhi,记住、牢记,潜心思考)之,学而不厌(本义为绝食,引申为满足、厌烦),诲(教导、教诲)人不倦(疲倦、倦怠),何有于我哉(于我有何哉?“于”,介词表所对;“何”是动词“有”的前置宾语)?”  相似文献   

15.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其学说在我国和世界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中庸之道”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历经几千年,在今天仍然闪烁着时代光辉,体现着时代价值。本文着重分析“中庸之道”的“无过无不及”、“道之以德”、“执两用中”、“和而不同”等原则对当今我国人际关系的协调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建设的指导或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杨丽 《文教资料》2006,(18):141-142
本文首先从孔子所处的历史背景出发,提出了“礼”、“仁”、“中庸”是孔子音乐思想的精髓。然后从这几方面分析了孔子音乐美学思想及其表现,最后对其音乐思想作了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行为"、"活动"与"行动"辨--"行动导向"教学管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近年来,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一步对外开放,国外许多先进的育教学思想和理念被介绍到我。其中,在学习与借鉴德国“双元”职业教育经验、改革我国职业教的过程中,“行动导向”的教学也为我国广大职教领域里教师、管者和研究人员一个“炙手可热”的革话题,一个“倍加推崇”的教学式。是“行为导向”,还是“行动导”,涉及到对德语词Handlungsori-ntierung基本含义的理解。我国从事职业教育研究的专家对这个德语词所指的教学方法和学组织形式,均无异议。这就是: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中心,教师学习过程的组织者与协调人,教采取“咨询、计划、决策、…  相似文献   

18.
《下一代》2009,(10):16-17
父及之垣十:忠告而善道 《论语·颜渊》篇记述了: 子贡问友(做动词,交朋友)。子曰:“忠告(诚恳地劝告)而善道(“道”同“导”,诱导、引导、劝说;“菩道”,好好地引导、劝说)之,不可则止,毋(同“勿”,不,不要)自辱(侮辱)焉。”  相似文献   

19.
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对学习问题有一系列的精辟论述,构成了他 的学习思想。本主要从“有教无类”,“士志于道”,“学以修身治国”,“好学、乐学、博学”,“德行为重”五个方面对其作尝试性探讨。孔子的这些思想见解对于今天的教育和志学仍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0.
陈立 《函授教育》2003,7(6):45-47
受孔子管理思想的启发,结合成人教育实际,从成人教育管理的最终服务对象视角入手。提出“治”、“和”、“仁”、“类”、“艺”的成人教育管理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