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2 毫秒
1.
新加坡的道德建设被誉为是世界上道德建设成功的典范,新加坡把小学道德教育的成功与否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具有鲜明的特色,在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培养高素质公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国与新加坡在历史文化方面具有相似之处,研究新加坡青少年道德教育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来说极具现实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新加坡十分注重道德教育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分析新加坡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标准》(2007)的主要特点,进一步指出新加坡小学道德教育对推动我国小学道德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刘凯 《教师》2014,(1):49-50
正新课程标准要求,现代教师必须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着手,去实现教学的目的。而这些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位于三维目标之首。道德是价值观的表现形式,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道德观及道德行为。我们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价值观,必须时刻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德育思想。笔者谈谈高一《经济生活》道德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道德教育是使社会道德内化为公民个人品德的重要手段,有效的道德教育能够使公民形成对道德品质的信仰并且在活动中自觉地遵守,而培养一个有什么样道德的人是在进行道德教育之前必须确定下来的德育目标。过去我们总将有道德的人定位为懂道德、守规范的公民,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国家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这种定位已经无法很好地反映出一个有道德的人应具备的品质。德育目标应转向培养会进行道德判断,能实施道德行动的人。  相似文献   

5.
主题教育课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 重要环节,我在主题教育课"我心中的公民 道德"中做了注重思考与感悟的尝试与探 索。 一、不设定过于具体的目标,不限制 学生的思维 为表明主题,大多数的主题教育课会在 一开始就出现一个非常明确的标题,例如"你 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或"讲诚信"、"会关爱"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一论断为我国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那么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去培养适应现代化,适应世界,适应未来的人才昵?这无疑是一个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的问题。 我们先来看一看几个发达国家是怎样进行德育教育的: 独立于1965年的新加坡把《好公民》课作为小学道德教育的主干课。其内容以协助政府建立一个具有道德意识和凝聚力的社会为道德教育的总目标,以东方道德价值观为导向,从个人修养,个人与家庭,个人与学校,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及世界等五个方面出发,选择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问题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发展的前途和希望。纵观世界各国,新加坡的道德教育水平之高在世界上是为数不多的,而我国与新加坡同处儒家文化圈,却与新加坡的道德教育水平大相径庭。这是值得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通过对新加坡道德教育特点的认识,找出我国道德教育相应的不足之处,适当借鉴新加坡的成功经验,提出一系列解决我国道德教育当前问题的建议,以促进德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我国公民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8.
新加坡道德教育课程直接向学生正面传授公民与道德知识、行为规范,提高其道德认知水平。同时,在教育过程中针对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及认识特点灌输不同的内容,分阶段、分层次展开。新加坡政府颁布了详细的思想政治教育大纲,从小学到大学,课程循序渐进,涉猎了不同的主题,即使是同一个教育主题,根据学生认知的不同,教育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9.
道德教育、品格教育和公民教育是当前西方教育学界热议、我国教育学也日益关注的话题.三者都与人的德性成长有关,但重心各异:道德教育在西方有着特殊内涵,受认知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浓重,偏重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品格教育以培育"好人"的品格、能力和习惯为指归;而公民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种形式,重心在于传递政府、制度方面的知识,形成"好公民"参政议政的能力为主旨.在关系上,公民教育需要品格教育和道德教育作为基础;反过来也有助于加强和拓展品格教育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道德教育不同于知识教育,它传授的不是合理性和科学性的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养成一定的道德品质以及与此相应的行为方式。而高校道德教育中"主知观念"引导下的主知性道德教学虽有其自身合理性,但是大大缩小了道德教育的空间,简化了道德教育过程。这种价值取向下的道德教学以客观普遍化的知识割裂了道德教育与现实生活。高校道德教育要进一步发挥育人效果,必须从道德教学观念上、内容目标上和方法上进行转换,价值取向转向"主德"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1.
立足中国古代传统道德思想,从道德教育的内容与方法方面对搞好公民道德教育这一问题进行探讨,认为中国传统道德思想的"律己修身、仁爱孝悌、尚群为公、崇尚节俭"是提高公民道德修养的基本源泉,而"以身作则、为仁由己、启发诱导、循序渐进"则是加强公民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同时,要重视公民行为规范的训练,形成由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高中历史H1课程标准以"冷战与现代世界"为主题内容,明列三大学习单元及内容细目,关注单元知识与当今问题的联系,帮助学生连接过去与现在。在课程实施方面,H1课程标准注重历史理解,强调探究式教学,并呼吁践行历史概念教学。为有效实现以评促学,H1课程标准在评价理念、评价目标、评价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详细规定。新加坡高中历史H1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可为我国历史课程标准及课程改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论庄子对知识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儒家为主导的学校道德教育传统非常重视知识在道德教育中的价值及道德知识传授,庄子持有与儒家截然不同的观点,他认为知识并不能作为道德存在的根据,知识也不能被应用于道德的领域,知识不仅无益于道德问题的解决,在道德教育中进行道德知识教化对道德的养成还是有害的,人的道德所依赖的并不是"已知"而是"未知",因此必须将其从道德的领域予以彻底的清除,同时要彻底改变人的知识论的道德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4.
卢梭的著作区分了人的两种道德,一种是自然状态下的自然道德,一种是社会状态下的社会道德。卢梭的道德教育思想的总体任务是人的自由的实现,目标是培养自然人和道德公民,并将二者统一于总体目标。自然人教育过程中始终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而培养拥有国家整体向心力的"爱国公民"则是道德公民教育阶段的终极目的。其道德教育思想对于解决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道德教育功利化、道德价值多元化等问题,重塑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充分发挥道德教育的教书育人功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毫无疑问,了解法律常识、形成法制观念和培养法治社会的合格公民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通过社会课法制内容的教学,可以使学生在了解最基本的法制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法律的社会价值,懂得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规范与他人(以及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约束个人行为,自觉遵守社会道德,遵纪守法,预防违法犯罪,从而达到"知法—守法—用法"的教育目标. 对儿童、少年进行法制教育,不仅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也是我国法律的明确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条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也规定:"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16.
国外的道德教育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的道德教育在目标、内容和方法等方面都有一些特点和经验,其中培养合格公民的目标,强调基本道德的内容,重视情境教学的方法等,对我国的基础道德教育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知识与道德的疏离,造成了大学教育目标的偏离,由于知识教育在现代大学中所占的主导地位,使道德、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位置日益淡化和削弱,道德教育步入困境,产生了道德教育的低效性、边缘性、虚伪性、无根性等情形.知识与道德的整合是大学教育追求的目标,实现两者整合要守护文化传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易连云 《教育学报》2005,1(5):63-67
学校德育的实效性问题仍是当前学校道德教育中一个重要难题.文章在分析当前学校道德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学校道德教育问题的实质是在长期的学校道德教育中,道德的意义被异化,道德教育被视为一种知识教育,忽略了道德作为人的一种生存方式所具有的内在主体性和动态生成性,其后果是导致了道德价值观念形成与道德行为中的生命意义的缺失.作者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意义的追述,充分肯定传统文化中"道"与"德"的动态转化及"天之大德日生"所孕含的丰富生命意识,提出在新的历史时期应重新审视与理解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内涵,以现代意义铨释传统道德,以"生命·实践"为目标构建新的道德教育体系,重建道德教育生命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通过内地《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思品课标》)和台湾《公民与道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85课标》)的比较研究,明确二者在制定背景、内容框架、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等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找到海峡两岸公民与道德教育的共同点和契合点,在求同存异中相互理解、相互借鉴,推进学校素质教育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道德教育、公民教育与公民道德教育”正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般来讲,道德教育是培养人处理人际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善恶好坏的行为规范,公民教育是培养现实公民的活动,其教育内容包括知识、技能、道德、价值观等,核心是公民权利教育和公民义务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特指培养公民的国民公德和社会公德的活动。三者在"公德"方面既有交叉点,又各有其基本内涵和教育重点,在特定的教育实践中不能混用或套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