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今本<搜神记>共有四个版本:二十卷本;八卷本(稗海本)、敦煌本(唐人句道兴辑)、一卷本,其中前三个卷本比较通行.因<搜神记>旧题晋代干宝作,不少语言研究者将其作为晋代语料使用,这一做法十分草率.  相似文献   

2.
关于《搜神记》,尤其是其中的敦煌本,我们之前从语法和词汇方面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是除了敦煌本,世间流传的还有干宝本和稗海本。三种版本之间的关系,是否杂糅互错,如何流传,以及前人的研究情况,并没有进行专门的阐述。文章从版本流传等方面,着重分析题名为《搜神记》的这几个主要版本从何而来,怎样发展,前人的研究值得借鉴和思考之处。  相似文献   

3.
《搜神后记》旧题十卷本,陶潜作,明代此书重新出现时,却存在一卷本和十卷本两个版本系列,一卷本不见于目录书,其原因是一卷本其实相当于十卷本的第一卷,在考察《搜神后记》的作者时,两个版本系列的区分开来是一个关键问题,从书中出现的年号,唐人类书的引用,以及书中所反映出来的作者的思想,可以确定一卷本确为陶渊明所作,而十卷本则是后人撰辑的。  相似文献   

4.
敦煌写本《韩朋赋》记录有非常完整的韩朋夫妇的爱情悲剧故事。过去研究韩朋故事,只能追溯到东汉末年的《列异传》。两晋之际干宝的《搜神记》所记载的韩朋故事比较完整。但《搜神记》所记的韩朋故事与敦煌本是两个系统,前者是文人案头文学系统,后者是民间韵诵文学系统。1979年,敦煌出土了西汉后期的韩朋故事残简。汉简韩朋故事,在情节体制上接近敦煌本,而不同于《搜神记》本。《说苑》中保存了一则先秦时期敬君夫妇的婚姻悲剧故事,其情节单元及体制与汉简中的韩朋故事及敦煌本韩朋故事接近,是同一类型的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的变异。  相似文献   

5.
二十卷本、八卷本和敦煌本<搜神记>交叉互同的条目不少,虽本事近同,但行文语言有别.在表达的语意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我们对相关语句从词汇和语法的角度进行了较详细的比较.从而得出,虽然八卷本晚出,但相当数量条目的语言特征与二十卷本接近,有些条目的语言特征又与敦煌本接近,既不能反映其出书时语言的时代特征,其内部语言风格又很不统一,因而语料价值不高.而敦煌本的语言较好地反映了唐代的语言面貌,内部语言风格比较一致,因而有较高的语料价值.文章还对三种<搜神记>不同语言特征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了对介词有个系统的认识,通过将八卷本《搜神记》与同时代文献《朱子语类》,以及其他两个本子的《搜神记》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介词的发展、继承。  相似文献   

7.
东晋初年出现的《搜神记》是我国志怪小说的代表作。据《晋书》卷八十二《干宝传》可知,干宝撰《搜神记》凡30卷,每卷都由若干篇微型小说组成,旨在“明神道之不诬”。可惜,这部志怪小说后来散佚了。今天我们所能看到的比较通行的版本是汪绍楹根据清代张海鹏《学津讨原》本为底本整理而成的校注本。汪注广征博引,重在考源钩沉,对于底本文字上的脱误,只作了必要的校正。对于江校本的订补工作,吴金华先生曾撰写过《<搜神记>标点杂议》和《汪校本<搜神记>拾补》等文章,今重翻此书,发现书中仍存在着一些校点方面的问题,酌举5例,以…  相似文献   

8.
敦煌本《韩朋赋》创作于何时,目前尚无定论。一种意见认为乃唐人所作,如汪绍楹先生《搜神记韩凭妻注》即谓“唐人《韩朋赋》”云云。另一种意见认为同其他敦煌变文一样,皆产生于唐末、五代至宋初,如向达先生《敦煌变文集》引言里说:“现在所发表的78篇文学作品(按:包括《韩朋赋》),就时间上讲,大概都是唐末至宋初的东西。”还有一种意见则认为“其来源盖远”,并从内容、音韵等方面考证,大致推定为“初唐前,或为晋至萧梁间的作品。”我倾向于后一种说法,认为似当产生于北魏晚期至初唐之间。  相似文献   

9.
徐珊珊 《文教资料》2012,(26):146-147
《搜神记》是一部较重要的古代民间志怪小说集,但早已散佚。敦煌石窟中发现的句道兴本《搜神记》为人们探求其原貌提供了很好的参考,已有不少学者进行了整理、校注,但仍有缺憾存在。现以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中收录的中村不折本为底本,校以英藏S525、S6022、法藏P2656、P5545,期望对阅读和研究《搜神记》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据《晋书》卷82《千宝传》可知,干宝撰《搜神记》,凡30卷,每卷都由若干篇微型小说组成,旨在“明神道之不诬”。可惜,这部志怪小说后来散佚了。据《四库全书总目》及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等所考,明清时代流传的《搜神记》20卷本是明人胡震亨辑录而成的。这部20卷本流传过程中经过不少学者的整理,至今已有多种读本,例如明末有毛晋《津逮秘书》本,清代有  相似文献   

11.
敦煌藏经洞出土《大智度论》写卷多为千年以前古写本,保存了《大智度论》的原始语言面貌,对辞书编纂、修订以及汉语史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利用敦煌本《大智度论》对《汉语大词典》书证始见例做了提前,对孤证词条做了增补。  相似文献   

12.
张大千绘画艺术与敦煌石窟艺术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张大千赴敦煌苦修三年,掌握了敦煌石窟艺术最重要的创作特质——“法相庄严”的独特视觉装饰效果。张大干对敦煌壁画的临摹及摹本展览对于成立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其于古迹国宝之维护与宣扬功不可没。张大干晚年开创的青绿泼彩画风,可谓将敦煌石窟艺术的表现特质结合时代的新气象而作了更进一步的诠释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清末李盛铎旧藏敦煌写本的真伪是学术界关注的重要问题,而根据藏书印考察古籍真伪是学术界通常的做法。不过,由于国内很少有人读到这批写卷的原件或影印件,所以一直不能如愿。笔者根据已出版的日本杏雨书屋藏《敦煌秘笈》目录册及影片册1、2,了解到李氏旧藏敦煌写本中所钤藏书印主要有"敦煌石室秘笈"、"李盛铎合家眷属供养"、"李盛铎印"、"李滂"等,钤印时间大体在1928年10月至1935年之间,钤印习惯为同一文书上常钤有多种印章。然而,并非所有藏卷都有印鉴,有印鉴的仅占约24.1%,因此《李木斋氏鉴藏敦煌写本目录》之外无李氏印鉴的敦煌写本属李氏旧藏的可能仍不能排除。在全部写卷中,未见一件钤有"德化李氏凡将阁珍藏",这就提醒我们,对于大量钤有该印的"李氏旧藏敦煌写本"仍需审慎。  相似文献   

14.
崔峰 《甘肃高师学报》2014,19(6):132-135
煌文书中有少量的西魏北周时期的民众写经。通过对它们的分析,我们可知道当时流通的主要是《大般涅槃经》等经典,在中原地区盛行的佛社组织同时也出现在敦煌民众之间,民众写经的用途主要是用来供养、流通和受持读诵。写经题记中我们还可以看出敦煌民众写经奉佛的社会思想心理。  相似文献   

15.
S.P.76《维摩诘经变稿》试析──敦煌壁画底稿研究之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S.P.76白描稿,作者经过详细的分析研究,表明其中的三小部分是为敦煌壁画底稿《维摩诘经变稿》。作者又通过对敦煌莫高窟洞窟壁画《维摩诘经变》的考查,根据画稿与壁画在成作时代、画面内容、佛经版本、布局结构等诸多方面的对应一致,认为S.P.76《维摩诘经变稿》是莫高窟第98窟《维摩诘经变》的壁画底稿,同时也应为五代宋曹氏归义军时期敦煌壁画绘制的参照底稿。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敦煌语词校释研究专著四种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七、八年来,敦煌语词校释方面较有影响的四种专著问世,这四种专著是:新版《敦煌变文字义通释》、《敦煌文献语言词典》、《敦煌文书校读研究》、《敦煌变文校注》。本文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之上,也指出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敦煌本《搜神记》的代词研究,至今还是空白,本文以此切入,在穷尽性考察的基础上进行定量描写、定性分析,对语料中三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以及疑问代词它们各自的形式、语法功能、语用现象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描写,对所涉及的部分语法现象作了解释。还运用了比较分析法,将敦煌本《搜神记》某些代词和近代汉语代词进行了比较,反映了两者之间的不同,进一步说明了作品的年代应该是在晚唐五代之前,可追溯到初唐甚至更早。  相似文献   

18.
李敏 《家教指南》2011,(3):51-55,128,129
龛楣图案作为敦煌装饰图案的一个种类,虽然主要存在于北朝和隋代,但它作为一种特定的适合图案其纹样造型的组合非常巧妙和谐,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其纹样内容、图案构成形式和装饰色彩与佛龛的形制、结构乃至洞窟形制的历史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不同时期呈现出特定的历史时代风貌。通过对敦煌龛楣图案发生、发展的过程进行分析研究,可以认识到龛楣装饰图案的宗教性、建筑性、装饰性以及民族性特征,是宗教性、功能性和艺术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敦煌壁画表现出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审美意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通过对敦煌壁画艺术的分析,探索艺术的灵魂,分析敦煌壁画的表现形式,研究敦煌壁画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与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希望通过简单的分析,可以为后研究者提供适当的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垣先生是享誉海内外学术界的世界级学者。他在"发见时代",勇于利用敦煌所出新材料,开拓新领域,研究新问题,引领学术研究新潮流,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新成就。《敦煌劫余录》、《跋西凉户籍残卷》和《摩尼教入中国考》,就是陈垣先生利用敦煌新材料以研求问题的代表作。尤其是《敦煌劫余录》,更是敦煌学研究不可或缺之工具。他对于我国敦煌学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实具有奠基和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