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同学们在学习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这一课时,会学到“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这一部分知识。同学们很可能会产生疑问:“达赖”和“班禅”到底是什么意思?“达赖”和“班禅”这两个封号是怎么来的?达赖、班禅和驻藏大臣是什么样的关系?下面笔者就一一给大家介绍一下。  相似文献   

2.
六世纪中期,佛教由中国内地和尼泊尔传入西藏,成为喇嘛教.从九世纪起,喇嘛教(红教派)成为西藏的主要统治力量.后来,红教派僧侣日益腐败.宗喀巴对喇嘛教进行改革,成立黄教派.宗喀巴死后,其两个弟子以所谓“呼毕勒罕”(化身)灵童转世,传其衣钵.大弟子传至第三代,始称达赖.二弟子传至第四代,始称班禅.公元一六四三年(明崇祯十六年),五世达赖和四世班禅推翻红教的统治地位,统治了西藏.达赖住前藏拉萨布达拉宫,班禅住后藏日喀则札什伦布寺.清顺治皇帝封五世达赖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凡赤坦达赖喇嘛”,掌管全藏的宗教、政治、军事大权.清康熙皇帝封第五代班禅为班禅额尔德尼,掌管  相似文献   

3.
1937年12月,九世班禅在返藏未果之时圆寂玉树。此后,围绕班禅圆寂善后问题,国民政府、班辕、西康、噶厦、青海各方因利益诉求不同形成了多方纷争。面对这些纷争,在抗战的背景下,国民政府一直力图避免滋生事端,以确保后方稳定。但由于受抗战牵掣,加之未能切实控制康青藏地方势力,国民政府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显得刚性不足。受此影响,国民政府的预期目标未能完全实现。尽管如此,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国民政府对此事的处理仍具有值得肯定之处。  相似文献   

4.
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对西藏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美国政府采取的一个重要行动是派员进入西藏,探察西藏形势,与西藏上层建立直接联系。主要有以美国驻中国迪化(乌鲁木齐)领馆副领事身份为掩护的中情局谍员马克南秘密入藏、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新闻评论员托马斯父子的西藏之旅。两支入藏队伍表面上都号称是以个人非官方身份入藏,但实际上进行了一系列居心叵测的反华活动,与达赖在内的西藏上层进行会晤,带回了达赖等给美国政府的书信及口头讯息,包括西藏噶厦、达赖请求美国援助的信函等。  相似文献   

5.
1930年6月,川西甘孜县的大金专与白利村因争夺寺产民户而发生冲突,英国趁机怂恿西藏地方政府挑起川藏战争。为了实现建立大“西藏国”的梦想,西藏方面拒绝中央调解,并将战争扩大为青藏战争。1932年川青两省联合收复失地。在民族危机面前,双方停战谈判。此战粉碎了英国支持西藏地方当局分裂中国的阴谋。但使中央与西藏已得到初步改善的关系暂时中断了,达赖与班禅的关系进一步恶化,汉藏两族的民族隔阂也加深了。  相似文献   

6.
达赖与班禅是西藏喇嘛教黄教教派的两大首领。达赖的全称是“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圣识一切”是汉语,指受封者的佛学知识博大精深,无所不知;“瓦齐尔达喇”为梵文,原意为金刚菩萨,有坚强、不坏的意思;“达赖”是蒙语,意为大海。只有“喇嘛”才是藏语,意为上人,与汉语称佛教僧人为“和尚”的意义相同。整个称号的大意是“无所不知的坚强的像大海一样的伟大的和尚”。班禅也是简称,起初称“班禅博克多”,后又加封  相似文献   

7.
美国政府插手中国西藏问题由来已久.二战期间美国战略情报局官员首次秘密入藏,与西藏政府建立了密切的联系;新中国成立前后美国中央情报局官员马克南一行自新疆秘密入藏,策动西藏分裂势力独立;"十七条协议"签订前后美国秘密策动达赖出逃,并通过中情局秘密培训藏人特工;达赖出逃印度以后美国利用尼泊尔的木斯塘培训藏人准军事部队,窃取中国情报.冷战结束以后,美国从幕后走向前台,主要通过国会促动西藏问题国际化.实际上,美国对中国西藏的政策是伴随其对华战略的变化而变化的,意识形态之争是美国插手中国西藏问题的重要考量,利用西藏问题煽动南亚国家反华是美国西藏政策的一个重要目的.  相似文献   

8.
一、识记型选择题识记型选择题,又称概念型选择题或叙述型选择题,作为选择题中的基础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能力,即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它侧重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如年代、地名、人物、机构、标志性事件等,这是今年高考历史选择题的主要类型。【例1】(全国卷Ⅰ)国民革命运动中,政府机构几经变化。1927年初国民革命高潮时的政府机构是()A.陆海军大元帅府B.广州国民政府C.武汉国民政府D.南京国民政府【例2】(四川文综卷)清朝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加强的标志是()A.顺治帝册封五世达赖B.康熙帝册封五世班禅C.雍正时期设置驻藏大…  相似文献   

9.
尹咱库图克图是后藏格鲁派重要的活佛系统。三世尹咱库图克图名罗卜藏丹津扎木措,他在17世纪三、四十年代积极参与了卫拉特和喀尔喀的一系列重大政教活动。在他去世后,著名的准噶尔汗噶尔丹被指定四世尹咱库图克图,从13岁起在达赖和班禅前学佛十年。这段经历对噶尔丹个人性格乃至他的政治主涯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六世班禅到承德朝觐乾隆皇帝和廓尔喀入侵西藏都是在深刘而复杂的国际国内政治环境下发生的.班禅圆寂后留下了巨额财产,这直接引发了廓尔喀入侵西藏.清政府在取得了对廓尔喀的反击战胜利后,进一步改革了西藏的政治、宗教管理体制,并制定了影响深远的<钦定二十九条善后章程>.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30年代初,日本侵略东北,班禅大师作为国民政府西陲宣化使积极进行宣化活动。他在信仰藏传佛教的蒙藏民族之间,在内蒙古民众直接受到日本侵略并且内蒙古出现自治运动的局面下,在民众中宣传中央的政策,并且注重了解民情,注重与各王公和盟长之间深入分析局势,在民族上层着手防止日本诱降。他宣传抗日救国的主张,拥护中央维护统一,起到维系边疆民族团结,坚定抗战胜利信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承德和西藏的深远渊源,分析了六世班禅到承德为乾隆皇帝祝寿这一历史事件的重大意义,承德是西藏和中央政权加强蒙藏民族对中央政权的向心力的见证者,也是我国古代借助宗教力量达到巩固政权、统一国家的政治策略的成功案例.  相似文献   

13.
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藏族人民在历史上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包括具有地方特色的宗教——喇嘛教。历史教学中在讲述清朝对西藏的统治时,必然提到清帝对喇嘛教首领的册封,学生对此往往感到突兀,不知喇嘛教从何而来,亦不理解为何清帝要册封达赖和班禅。因此,有必要阐明喇嘛教如何兴起与活佛转世制度是怎样确立的问题,以释教学中出现的疑问。  相似文献   

14.
纵观历朝治理西藏历史,属清朝前期"治理最为得力也最有成效"。根据政治形势的变化和稳定政治格局的要求,清朝前期(1644-1840)治藏政策经过了5个阶段:蒙古汗王治藏、郡王噶伦治政、驻藏大臣进藏、达赖政教合一、完善治藏章程。清政府紧紧抓住藏传佛教格鲁派这个树立其主导地位、关乎民心向背的核心问题,从西藏政局的实际出发,为将西藏地方置于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之下,巩固中国多民族国家的统一,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政治举措,不断调整治藏政策,创设了经受住了实践考验、有着鲜明清王朝印记的中央全面管治西藏地方的政治体制和机制,重塑了西藏的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1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世界金融危机已对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此背景下,如何看待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中国政府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有什么特点?该如何看待当前的宏观经济政策?面对此次金融危机,中国政府应该采取什么对策?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近期走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刘伟教授。  相似文献   

16.
须弥福寿之庙是承德外八庙中兴建最晚的一座喇嘛庙,是乾隆皇帝仿六世班禅在西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居所而建。1780年,班禅大师“不因召至而出于喇嘛自愿来京”,清帝遂采取“敬一人而千万悦”的宗教策略,不惜重金,落成此庙。须弥福寿之庙是清政府推崇藏传佛教,结好边疆少数民族,最具代表性的藏汉艺术结合的建筑典范,是民族团结的丰碑。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40年代前期,国民政府和西藏地方一度缓和的关系再度紧张,国民政府的对藏主权受到严峻挑战.为了改善双方关系,巩固对藏主权,稳定抗战后方,国民政府打破常规选派沈宗濂入藏.沈宗濂为了完成中央赋予的使命,多方筹备,在藏积极活动,取得了一定"战术上"的成绩.但由于此时国民政府并未将解决边疆问题作为重心,加以英国的阻挠以及西藏上层分裂势力的膨胀,沈宗濂此番入藏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国民政府仍未能有效控制西藏局势.  相似文献   

18.
受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政府提高白银价格,导致中国白银的巨额外流,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巨大的损害。为此,国民政府采取相应对策。从1933年至1934年底,国民政府采取了征收白银出口税和平衡税,严厉打击走私等自救措施,同时劝说美国修改其白银政策。但由于美国的不合作态度,白银的外流势头并未得到遏制。1934年底起,国民政府决定改组三大银行,放弃银本位制,实行币制改革,并取得了英、美两国的支持。币制改革取得成功,白银外流问题得以解决。白银危机的解决,为随即爆发的抗日战争奠定了财政基石,但也使中国经济对美国的依赖性增强。  相似文献   

19.
粉碎“四人帮”以后,人们思想大解放,为了科技大上,早出人才,在教育界采取了许多措施。例如允许跳级,中小学曾分快、中、慢班等。这些措施,从指导思想来说都是积极的。这些措施要执行得好,还有些问题值得研究。例如: 越级问题。标准如何掌握? 如何正确对待快、中、慢班的学生? 这里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发现人才?如何培养人才?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政策和通货膨胀政策,致使币值极不稳定,鉴此,马寅初提出了稳定币值的经济理论,即货币发行应以维持货币流通规律为限,为了稳定币值,他认为国民政府应采取收缩法币、不滥发纸币以及对发国难财收取重税等措施,尽管他的这些见解和主张受到了国统区人民的拥护和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但并不能真正解决战时经济条件下国民政府的财经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