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佚名 《初中生之友》2013,(Z1):84-85
从小到大,我们最常听说的一句话就是"早睡早起身体好"。那么,为什么早睡早起身体好呢?所谓"早睡早起"用古语来讲就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周易》阴阳理论之中,太阳是阳,月亮是阴,白天是阳,夜晚是阴。而人是秉持阳气而生的动物,所以人的作息规律应该与太阳的运行规律相一致:太阳出来我就工作,太阳下去我就休息。这样一来,人与天地之间的阴阳  相似文献   

2.
不贪为宝     
春秋时的宋国,有个人得到一块美玉,献给做官的子罕,子罕坚辞不受。那个人以为子罕不识货,就明白地告诉他:"这是块宝玉啊!"子罕道:"你以玉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你的宝,我们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不如各守其宝吧!"世上有的人以财为宝,有的人以名为宝,有的人以爱为宝,有的人以命为宝。更多的人,只要一提到"宝",就想到珍珠玛瑙、琥珀钻石等。其实  相似文献   

3.
老子对自然的认识,以"天地"这对自然中最为显要的对象为主。"天地"在《老子》中多处出现,并与道、人或圣人相联系。从道物关系角度看,天地为物,与道有明显区别;从形而上学语境和政治语境的关系看,天地却处于两者转化的枢纽地位,并与圣人相对应。之所以要认识到"天地"在老子思想中的地位,是因为对"天地"的探讨集中体现了老子的自然观,即不以价值判断、自身利益去戕害剥夺其他生命生存的权利,是老子自然观的重要内容。天地万物可有其特点,也都有生存的权利,在天地的这种包容之下,人与万物、人与自然都能够各安其性,和谐相处。在人与自然、人与他物矛盾日益激烈的今天,像离"道"最近的"天地"那样,让万物根据自己的特点自由生长,不以人类狭隘的利益危害到其他生命的安全,是老子以"天地"概念为核心的自然观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4.
地理是一门让人"又爱又恨"的学科——宇宙天地,山川花草都在科学和理性的鞭策下成为规律和知识,看上去实在博大精深.然而,再博大的知识,总会有留给有志者的那一扇门,再精深的规律,总会有留给有心人的那一条路.学好地理,同样不是无路可循,游刃于天地之间,总会找到一条正确的道路.在这里,笔者将自己中学岁月坚持积累的一些经验和方法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5.
王德明 《师道》2015,(4):17-18
人生是短暂的,但每个人一生所产生的影响与他的生命长度并不能完全同步。诗云: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但他还活着。有的人把名字刻在石头上想不朽,可他的名字比人死得更快。我深信: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心想事成的人生,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短暂的人生中与美丽风景有约,都希望自己的人生都有不曾错过的美景。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可以预设,也可以制定自己的生涯规划,但人生的精彩只能来自于生成。我们从生到死都只是一次性消  相似文献   

6.
新教材《生活与哲学》中引用了大量的古典哲言,含有深刻的哲学道理。如何用好这些哲言对教师授课和学生高考都显得十分重要。但由于是新教材,有时教师们在查找这些材料时往往费时又费力。笔者为此也花费了不少心血,今天把自己整理的材料呈现给各位同仁,愿意和广大同仁共赏析。1.(1)荀子认为,"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相似文献   

7.
正睡眠与长寿之间并非存在必然联系有人说睡眠必须充足,所以有的人吃过晚饭后,八、九点钟就睡了,但有人每天都很晚才睡,也从来不讲睡子午觉。肿瘤治疗专家潘明继几十年来,每天只睡四个小时,但也活到了八十多岁。世界上还有些终生不睡觉的奇人,也并不是短命鬼。西方人没有午休的习惯,午觉自然就不睡了。其实,人本来就有"猫头鹰型"和"百灵鸟型",不能说哪种类型好,哪种类型不好,只要按照自我的规律去作息,不过劳、不过少、不过多,自己觉得舒服就行。  相似文献   

8.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且每个人的梦想都是美好的,完美无缺的,是值得向往的。梦,有很多种,有的五彩缤纷,有的如诗如画,有的如痴如醉……总之,梦是美好的,梦是精彩的。对于梦,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梦能早日实现,早日梦与现实合二为一。当然,我也不例外,我的梦有很多,比如:长大做一  相似文献   

9.
装大雷 《大学生》2013,(5):44-45
正我们的体内存在着一股难以理解的力量,你可以叫它"欲望(desire)"或者"需求(need)"。它们有时候看起来很简单。每个人似乎都有相同的欲望和需求,饿了就想吃,困了就想睡。那些人类的本能欲望嵌合在我们的基因中,流淌在进化的漫长历史长河里。几乎没有人能够抵御关乎我们生存的"本能"欲望。它们有时候看起来很复杂。每个人似乎有自己独特的欲望和需求。有的人对金钱、名声和地位充满渴望,有的人则对思辨、关爱和艺术充满敬畏;有的人只需要自己的认可就可微笑,有的人却需要全世界的追捧才能入眠。这些欲望和需要带着"个人化"的光环,因此也闪着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10.
<正>1.与学生平等交流,解决他们遇到的实际问题例如:有的学生知道自己长大了,自己想做家务可是家长不允许,于是有的学生就会产生这样的想法:"不是我不愿意做,而是大人不上我做,那我就不做吧!"针对这种想法,我适时引导学生讨论怎样争取实践的机会。有的学生说:"我就跟他们讲道理,如果不听我就给他们写一封信说明我的想法。"有的学生说:"我家里的人最怕我哭,我就哭,直到他们同意。"有的学生说:"我就偷偷地做,让他们瞧瞧我有能力做。"  相似文献   

11.
<正>孩子,如果你现在就想拥有很多的钱,这不是坏事。因为只要有一些你想要的东西,那么你就有了前进的动力,也有了前进的目标。有的人想要去很远的地方,有的人想长得很漂亮,有的人希望自己成为大明星。他们和你一样,有想法的人都是生活有意义的人。但有了理想还不够。在这里,我还要告诉你五件事情:第一件事情:如果你想吃苹果,就要种苹果树;要种苹果树就还得有苹果籽,还得有土地、肥料、浇水与阳光。有人赚钱是因为发明  相似文献   

12.
希望晚年生活幸福,这是老年人的共同愿望.然而现实生活中,有些老年人晚年生活并不幸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老年人不会"经营老年".譬如,有的老年人把一切都寄托在儿女的孝顺上,过早地把自己的财产都分给了儿女,连房产证上都换上了儿女的名字,以至自己"两手空空",一旦儿女不孝,自己就处于十分尴尬的窘境;有的老年人"坐享清福"的观念严重,说什么"活一天,算一天","吃光用光,身体健康",手头没有一点积蓄,一旦有病或遇到什么难事,就非常无奈;有的老年人消费观念陈旧,对自己非常"抠门",有钱也舍不得花,生活单调,更谈不到享受生活了;有的老年人自我封闭,与朋友、邻居"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连自己的子女也懒得交流与沟通;有的老年人没有主见,惟子女之命是从,自己委屈自己……这样自然谈不到晚年生活的幸福.这一切,都是不懂得、不善于"经营老年"使然.  相似文献   

13.
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同学们经常会问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同一班的同学,听同一个老师讲课,用基本相同的学习时间,有的学习成绩很好,而有的进步就比较慢呢?通常差生都归因于自己"智力不行"或:"努力不够".其实,科学研究表明:人与人的智商差距不是很大.学习成绩出现截然不同的真正原因,我觉得在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习惯、方法等存在问题,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每个人听课的方法不同,因而效果也就不同.那么如何提高听课效果呢?  相似文献   

14.
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生存和生活,就得有生存和生活的"技术"和"智慧"。这"技术"和"智慧"有的是来自自己的探索,这就是"直接经验"。但"吾生也有涯",而"知"则无涯,不可能样样都自己去"直接经验",都从头做起,别人的探索所得,也可以拿来为我所用(前提当然是得尊重"知识产权"),这就是"间接经验"。或者在有  相似文献   

15.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得到很多"礼物"。这些"礼物"有的是爸爸妈妈送给我们的,比如生命:有的是老师送给我们的,比如知识:有的是同学送给我们的,比如友情……还有一些"礼物"需要我们自己送给自己,比如:顽强的意志、吃苦耐劳的精神等等。人生中各种各样的"礼物"就像游戏中的装备,会使我们长大后扮演不同的角色,并带给我们精彩的人生。你想长大后做一个有作为的人吗?那么,就为自己送上一份好"礼物"吧!  相似文献   

16.
来到杂志社工作以后,陆续走访了一些学校,我发现几乎每个学校都在提自己的特色,关于学校特色的活动也都开展得如火如荼,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势。在这热闹纷繁的活动中沉思,会发现特色并非一般理解的那么简单与浅层,而是深刻与高位的。很多人都对"何谓特色学校"发表了见解:有的认为培养学生的某种艺术或体育特长是特色;有的认为抓好学科教学,优秀的升学率是特色;有的认为优美精致的校园环境是特色;有的认为  相似文献   

17.
"宅",起源于日本,"宅文化"是典型的现代化产物。20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电影、动漫、电玩新生娱乐形式出现和互联网的大范围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就"宅"了。"宅文化"在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中国后,随着互联网的蔓延,以惊人的速度感染着"80后"和"90后",他们也是"宅文化"的主题群体。"钥匙挂腰带,皮夹插后面口袋,黑框的眼镜有几千度……"周杰伦的一首《阳光宅男》形象描绘了"宅男宅女"们的生活状态。他们有的沉迷于网络世界,漠视现实生活的细枝末节;有的因各种原因逃离现实社会,一头扎进自己的天地:有的主动选择"宅"的生活方式或"宅"的新型职业。  相似文献   

18.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社会和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一方面,天地以自己固有的规律运行,这个规律就是"天道";另一方面,人们爱惜自然、保持生态,人由天地出,亦往天地归。在天人和谐相生观念的指导下,古人派生出尊重、顺应自然规律,维持生态平衡的天—人循环的卓越理念。在全民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科学发展的今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转变发展模式,中国古代"天人相合"、"共生共成"等理念,依然不失其指导意义:首先,天人相合的理念昭示人类,应充分重视天地万物阴阳双方对立而统一,彼此依存、制约、消长、转化的必然联系,在进行现代化建设时,应"顺天时,量地利"。其次,"天人相合"的理念赋予人类高瞻远瞩的发展和深沉真挚的忧患意识,激励人们志存高远,放眼未来,胸怀天下。"天人相合"的理念同现代化建设步伐是一致的,二者又是互为体用的,现代化建设应以顺天爱人怜物为前提,不应盲目发展,使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19.
上网好处多     
现在,人们经常会讨论一个问题:小学生上网到底好不好?有的人说好,有的人说不好,各有各的理由,而我则坚持"上网好处多"这一观点。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购买了一台甚至几台电脑。而我们小学生适当地上网,也是有好处的。收发电子邮件、玩游戏、查阅资料、交友聊天、看新闻……这些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但是,如果我们上网只是为了玩游  相似文献   

20.
"一路上我雷厉风行,什么不能赢。不断挑战自己,再大风雨都不能停,攀最高山顶,才有最美的风景。"张嘉杰在歌中如是唱道。的确,每个人都有美好的憧憬,都希望自己有一个满意的人生。但是,在现实中,每个人的人生各不相同。一路走来,有的人一帆风顺,有的人磕磕绊绊;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有的人辉煌,有的人平庸。并非每个人都能攀登上最高的山顶去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