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5 毫秒
1.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会对贫困生的学习及生活产生严重影响。"心理贫困"的具体表现可分为心理状态和行为规范两方面。大学生出现"心理贫困"的原因包括社会环境因素和大学生自身因素。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渗透积极思想,增强贫困生自我调适能力,鼓励贫困生拓宽人际交往范围。  相似文献   

2.
关于贫困大学生自尊心态问题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影响贫困大学生自尊的主客观因素和贫困生面对贫困的两类应对态度的分析,即积极的应对态度和消极的应对态度,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提高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消除贫困歧视,倡导社会关爱贫困大学生;充分发挥我院心理咨询的作用;创造积极的社会舆论,营造以俭朴为荣的优良氛围;开展贫困大学生的个性教育;发挥贫困生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3.
以心理资本理论为基础,从心理资本视角分析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指标体系构成,对比高校大学生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资本理论指导下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从改善贫困生贫困认知水平、提高自我效能感,丰富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培育积极的心理愿景,加强贫因生乐观主义教育、大力培育贫困生改变贫困的能力,提高贫困生抗挫心理阈限、培育贫困生“坚韧”品质四个方面建构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贫困大学生心理资本的特点,采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对1216名天津市贫困大学生施测,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方法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发现:非贫困生在自我效能方面显著高于贫困生;男生在希望、乐观方面显著好于女生;班干部在自我效能、希望、乐观方面极其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的贫困生;是否独生子、不同年级、是否受资助的贫困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没有显著性差异。性别、是否是班干部对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有显著影响;是否是独生子女、年级、是否受资助对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资本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
依据高校贫困生思想现状和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分析,本文对高校贫困生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对贫困大学生表现为自卑、消极情绪体验多、负性情感较多等现象,积极提倡"能力脱贫"和"心理脱贫"教育,提高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最终实现贫困大学生的全面成才、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6.
关注贫困大学生应是全域意义上的关注。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贫困生的心理救助和积极人格锻造搭建了平台。积极情绪体验培养、积极人格的锻造和积极社会组织系统的构建是开展积极心理学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和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关于贫困大学生心理方面的研究日渐增多,为解决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心理贫困"称谓给贫困大学生带来了一系列的负面心理效应.应采取积极关注、正确引导,发扬贫困生优良心理品质,加强理情教育和提升自我效能感等措施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随着中国进入新时代,贫困大学生在承受经济压力的同时,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贫困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显著低于非贫困生,该问题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广泛关注。该文通过分析当前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外在表现,探究影响贫困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围绕加大贫困生资助力度、提供发展性社会支持、培养积极人格等三个培育目标,从四个"度"方面提出了心理帮扶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9.
高校针对贫困大学生开展的勤工助学,不仅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经济贫困,而且还对高校贫困生产生了很多非经济效益:帮助贫困生改变对贫困的认知,克服自卑心理;帮助贫困生搭建交往平台,扩展交往范围;帮助贫困生锻炼个人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自信心状况的调查研究,得出了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自信心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心存在年级差异、男女贫困生的自信心无显著差异、文理科贫困生的自信心也不存在显著差异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职贫困生自信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提高贫困生自信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校贫困生问题已成为不容回避的社会问题,在对贫困生进行经济资助的同时,贫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值得我们分析研究。本文试从贫困大学生容易出现的心理问题入手,通过分析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探求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12.
当前,在进一步完善高校贫困大学生经济资助的同时,加强对高校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教育,促进高校贫困生人格的健康发展,塑造贫困大学生健康人格,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殷切呼唤。培养受助贫困大学生的感恩意识,有助于矫正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融洽大学生人际关系,提高大学生道德素养和社会适应能力。加强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促进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需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同时,要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引导贫困大学生积极践行感恩。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高职院校贫困大学生自信心状况的调查研究,得出了高职院校贫困生的自信心显著低于非贫困大学生、贫困大学生的自信心存在年级差异、男女贫困生的自信心无显著差异、文理科贫困生的自信心也不存在显著差异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职贫困生自信心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提高贫困生自信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钱振明  纪洁 《文教资料》2010,(10):211-212
贫困大学生作为占大学生总数五分之一的教育群体,对高校形成优良的学风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贫困大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动力、学习积极性更强,先天具有的各种优良品质在促进学风建设中更占有优势。利用对贫困生管理的契机来带动学风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探讨价值,本文就加强贫困生管理来带动学风建设的实践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贫困大学生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贫困大学生由于经济困难,容易出现大量的心理障碍问题,严重影响到这个群体的健康成长.成才。因此,积极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其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贫困大学生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出现的原因,并积极寻求贫困生心理调适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论当前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及其调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贫困生在日益增长的就业压力下,成为就业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研究贫困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提高其就业心理调适能力,能够促使贫困大学生个体积极面对社会,更重要的是促进高校乃至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生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注重解决贫困生的经济问题,而弱化对贫困生思想和心理问题的解决。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将解决大学贫困生的实际困难与帮扶大学生思想和心理两方面的贫困问题相结合,加强对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资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大学生资助体系的现状以及目前我国大学贫困生的共同特点,探讨大学贫困生的精神资助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作为大学生中的一个重要群体,贫困大学生的教育引人关注。当代心理学研究不仅探讨了与贫困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还辩证分析了贫困在大学生成长中起到的积极作用。结合心理学研究成果,教育者可以从自我价值、社会支持、应对风格几方面有针对性的对贫困生开展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9.
高校针对贫困大学生开展的勤工黟学,不仅有助于缓解大学生的经济贫困,而且还对高校贫困生产生了很多非经济效益:帮助贫困生改变对贫困的认知,克服自卑心理;帮助贫困生搭建交往平台,扩展交往范围;帮助贫困生锻炼个人能力,提升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20.
以衡水学院137名贫困生和150名非贫困生为对象,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卑感量表(FIS)进行测试。结果表明,贫困程度越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差,自卑感越强;一等贫困生在各因子得分上均显著高于非贫困生,三等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各因子之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二等贫困生仅在躯体化、敌对和外貌自信三个因子上显著高于非贫困生;不同贫困等级大学生心理健康阳性与阴性人数比例存在显著差异,不同等级贫困大学生自卑感阳性与阴性人数比例差异濒临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