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5 毫秒
1.
理查德.赖特的代表作《土生子》被誉为美国黑人文学史上的里程碑式作品、"抗议小说"的扛鼎之作,因此学界针对《土生子》的研究多集中于黑白二元对立上,着重探讨的是美国社会制度和种族歧视对美国黑人心灵的戕害及其灾难性后果。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采用新的视角,以跨种族性关系为切入点,重新审视小说主人公别格的悲剧成因,并且通过分析书中白人如何利用虚假的黑人"性神话"构建黑人的他者身份,揭示别格杀害白人姑娘玛丽的讽刺性寓意,彰显"抗议小说之父"赖特解构黑人"性神话"的创作智慧。  相似文献   

2.
根据网络小说《网逝》改编的电影《搜索》,打破了陈凯歌一向以历史文化为题材的惯例,而以现实主义精神关注当下。影片以极尽真实的案例展现了在信息"内爆"时代"超真实"幻象构建的详细过程,阐述了"超真实"的存在对"真实"所构成的威胁,指涉了作为主体的人在"超真实"年代的生存状态,从而引发大众对于当下"真实"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在"点式动态结构"的考察中,《淮南子》中的典型神话的原初意义与母性意识、生命意识息息相关。《淮南子》神话的改造意义是巫史文化传统促成的。《淮南子》神话的类比思维折射出楚汉浪漫精神的伟力,但理性精神终究是《淮南子》神话所依托的主导思想平台。  相似文献   

4.
中国神话研究起步较晚。王国维把《庄子》书中大量的"故事"与西方的"神话"联系起来,开百年《庄子》神话研究之先声。郎擎霄确认了《庄子》书中神话传说的存在,以此说明《庄子》艺术手法的高超。茅盾看重《庄子》的哲学思想,认为庄子改造利用神话材料为寓言的过程中已经使神话非神话化了。闻一多认为庄子崇信万物有灵,对神话采取了吸收、消融和改造的态度。新中国成立后,袁珂对《庄子》神话研究用力颇深。新时期《庄子》神话研究主要集中在神话-寓言研究、神话意象研究、神话思维研究,与《山海经》、屈原的比较研究等几方面。反思《庄子》神话研究,是庄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福克纳的代表作《喧哗与骚动》大量运用《圣经》神话原型与象征意象,使作品超越具体故事情节和时空的限制而上升到涵纳整个人类存在的高度,成为了一则探讨人的命运和现代人的精神出路的“现代神话”,反映了福克纳对人和社会所进行的深刻、客观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风雅颂》与《人生》具有互文性关联,杨科其实就是进城后的高加林。这两部小说呈现出相同又相异的人物关系模式,其相同处在于都包含着一个"痴心女子负心汉",以及"负心汉"又被别的女子所负的情节模式,而且城乡矛盾都在男女的结合与分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风雅颂》对《人生》的"修改"和"误读"体现在男女主人公在"负"与"被负"的行为中所犯的错误程度上的区别,由此也显示了两部小说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同以及作者态度和作品审美风格的迥异。  相似文献   

7.
殷勤勤 《文教资料》2011,(19):24-26
本文通过引入互文性概念,将《道连·格雷的画像》与《驴皮记》两部作品放入互文性这样一个大概念之下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关注在"互文性"之中的双重焦点问题,并带入作品中进行分析阐释,简单总结出两部作品所共同塑造的"浮士德形象"的经典永恒性。  相似文献   

8.
付昆 《楚雄师专学报》2013,(12):52-55,62
剧作家将被称为"史诗"的长篇小说《白鹿原》加以改编,但在改编过程中,改编者对小说进行了一些删减、增加和创造。虽然删减了一些内容使电影无法完整地体现出小说的深刻内涵,但改编者运用的独特艺术手法和创造力,则让影片更具观赏性和娱乐性,增添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因此,《白鹿原》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其得失可谓"瑕瑜互见"。  相似文献   

9.
阎伟 《培训与研究》2008,25(1):16-20
在萨特的戏剧《苍蝇》里,有大量关于"太阳"的描写。本文对"太阳"这一审美幻象的意蕴进行了历史性描叙,并试图发现《苍蝇》中的"太阳"的政治含义。结合《苍蝇》产生的历史语境和萨特思想发展的状况,参照"太阳"幻象出现的上下文关系,本文认为,"太阳"这一隐喻,实际上象征了当时纳粹的强权统治及其统治方式——意识形态暴力。  相似文献   

10.
对小说《重返巴比伦》所蕴含的《圣经》"再生神话"这一原型及"U"型叙事结构进行剖析,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揭示了小说的精巧构思、寓言式的笔调以及作者自身经历在小说构思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于淑芳 《考试周刊》2011,(72):33-34
本文讨论了《圣经.诺亚方舟篇》中神话原型模式"洪水—方舟—新世界",即"毁灭—拯救—重生"在这一文学作品中的运用,揭示了作者在这一《圣经》神话原型模式基础上折射出《愤怒的葡萄》所蕴涵的丰富、深刻的人性内涵—集体主义。  相似文献   

12.
《淮南子》和《楚辞》的神话同出于南方神话系统,《淮南子》的神话继承了《楚辞》的神话,然而《淮南子》和《楚辞》的指导思想不同,所以有区别。从三个方面比较研究:其一,《淮南子》和《楚辞》所记录的神话地理可以互为印证;其二,在神灵定位上有体道与抒情的差异——《淮南子》记述神灵在于体现道家之精神,而《楚辞》援引神灵则是作为抒情载体;其三,在神话传说的传承方面,表现出道之探究和人之神化的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13.
曾获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提名的《肖申克的救赎》,是电影作品对小说作品进行成功改编的范例。对比小说的叙事特征,电影则根据自身的叙事交流模式,侧重利用其特有的叙事结构元素来营造视觉幻象以表达主题。《肖申克的救赎》改编的成功,体现了小说与电影的可转化性。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和《天路历程》是中西方两部同以宗教取材的古代神话小说,在世界范围内都取得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就试图将《西游记》与《天路历程》进行比较,从中挖掘出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以及不同的地方,并作一个简单地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15.
《Hello!树先生》和《钢的琴》两部"叫好不叫座"中国小成本艺术电影又一次上演了"爱比死更冷"的悲喜剧。两部电影切近"底层"风格特异,揉正剧与喜剧、再现与表现为一体,充满"二元对立"的关系,共同演绎了现代化中国荒腔走板式的"荒诞"与"疯狂"。《Hello!树先生》和《钢的琴》相继出现无疑是对中国现有电影严重同质化的有力抵抗和反思。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但书中也有许多超出现实以外的内容。文章将从神话意识这个特定视角切入,从《红楼梦》所关注的“民族性”、“率真”和“幻想”三个方面来论述神话意识在作品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启示录》     
《海外英语》2014,(4):5-5,58
与梅尔·吉布森的其他作品,如《勇敢的心》《耶稣受难记》《疯狂的麦克斯2》一样。《启示录》又是一部饱含寓意的史诗般的电影。  相似文献   

18.
《大话西游》台词中的"无厘头"语言,给传统的话语模式带来了巨大冲击,而这些冲击归根结底是修辞在话语中应用导致的,本文从象似性相关理论结合修辞格分析《大话西游》的台词,以解释观众看此电影时常发笑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湘君》《湘夫人》所咏神话,为舜妃传说与湘水神话渗透叠合之产物。湘君是原有的湘水之神,湘夫人是二妃。“二湘”反映了女巫与湘水男神、男巫与湘夫人,以及湘夫人与舜之间错综复杂的爱恋关系。  相似文献   

20.
杨瑾 《黄山学院学报》2013,15(1):127-129
《阿凡达》所引发的观影热潮和对电影技术的革新,使它成为全球的文化热点.但《阿凡达》并非完美无瑕,尤其是和《与狼共舞》在异域文明的想象、人物设置、运用的语言等方面存在着众多的相似,这使鸿篇巨制的《阿凡达》略显陈旧.两部作品的不同之处在于结尾不同和所产生的影响不同.总之,尽管有炫目的3D效果,但在叙事上的薄弱和主题表达上的草率,使《阿凡达》注定无法成为史诗巨著,而只能是引领电影技术革新的科幻大片.《阿凡达》的成功和失败,也给国产电影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