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有效教学须让学生学“问”、会“问”,其目的、意义和价值等无须在此费口舌。而如何让学生学“问”、会“问”,则想借此一隅多说几句。一、学生不学“问”、不会“问”。这不是学生的错。学生不学“问”、不会“问”的主要成因是学生难有机会“问”、不敢随意“问”。长期没机会“问”、不敢“问”势必造成学生不想“问”、不会“问”的结果。让学生想“问”又敢“问”,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实际课堂教学活动中,整堂课或者“无问”,即使“有问”,也是停留在“教师提问、学生答问”的层面上。一些教师更多考虑的是自己怎样多问、巧问,而很少思考如何让学生敢问、善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昵?  相似文献   

3.
初三复习课堂教学中应“问”于何处?我们恰到好处的提问、问在点上、问得开窍、问得“美”,就能使学生在“问”前似山重水复疑无路, “问”后则柳暗花明又一村。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预设,捕捉生成的一个个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数学问题,并问在点上,这样我们的小组课堂教学才能 更精彩。  相似文献   

4.
"问学课堂"以"问"引学,以"学"促问,"问"与"学"相互促进、同构共生。通过"问",开启学生的心智,通过"学",砥砺学生的能力,"问"与"学"相长,"问"是"学"的发端,"学"是"问"的积极践行。在"问学课堂"中,学生永远站在"课中央","问学"的学习方式是合乎学生天性、顺应学生天性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5.
问题是学生思维活动的起点。教师要善于以学生对文本的"元认知"为原点,创设有底气、有序、有质的课堂"问场",让学生有问、会问、乐问;要珍惜每一个问题,以"问"为教学契机,引学生之问与文本核心段落、核心词语、核心人物、核心思想融合,在融合对话中走向对文本的深度理解;要精选核心之问,以"问"为翘板,导学生之问促思辨与讨论、集中与拓展学习活动的开展,在开展体验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样就能在融合文本核心等"问场"的构建中,释放语文课堂的"问能"。  相似文献   

6.
夕阳西下。看衰草连天。游子问:家在何处?大漠荒芜.看黄沙飞舞。浪者问:路在何方?浪花滔滔.看大江东去。诗人问:我在哪里?“问”是生活中、生命中最常出现的.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问天问地。问古问今,生命因“问”而精彩。  相似文献   

7.
问题的产生是引发学生思考行为和学习探究的开端,因此,善于提问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普遍存在不敢问、不爱问、不想问、不会问的学习状态,针对这一现状,作者从让学生敢问、喜欢提问、想问、会问四个方面探讨了培养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8.
教师的四重奏——教学·学教·教问·问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学教、教问与问教是教师生活中美妙的四重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教问,没有教问就可以说算不上教学。这样,教师的一个前提性任务就是学教和问教,否则便难以承担有效的教学和教问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教育过程中的问,巧妙的启发性的问。提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作用非常突出,传统教学过程中离不开问,以素质教育为宗旨的今天生物学课堂上,同样也离不开问,只是对“问”,尤其是教师对学生的提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问得巧、问得有艺术、问得有价值。问的技巧是多方面的,本文试图就课堂提问的时机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这个世界会好吗?”大概是当代的生活节奏太快了.人们想问的问题永远堆在嘴边,他们一刻不停地问,问股市、问房价、问官职的升迁,问工资、问待遇、问孩子的成绩,然而,他们不曾问过世界,不曾问过:这个世界会好吗?甚至,他们以为这样的问题愚蠢而可笑。  相似文献   

11.
古人说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我们教学上教知识重要,教学习方法、提高学习能力更重要。我们现在的"教"是为了以后的"不教"。该如何做呢?其实从最简单做起,就是在我们的每一堂课中老师要多"问",不断地问,彻底地问,以"问"来贯穿整个教学,通过老师的"问"来引导学生的思考问答,从而诱发学生模仿问、学会问、知道问,再进而能够自答,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高学生独立的思维能力。但老师的"问"不能随便地问,应该在备课中先认真精心设计好,应该具有"艺术性"。  相似文献   

12.
清徐方言的疑问代词表现形式丰富多样,分为问人、问物和性状、问行为、问处所、问方位、问时间、问数量、问原因、问方式、问情况、问程度。与普通话相比,其表现形式、语法功能都有诸多特点:比普通话的疑问代词分类更详细,某些代词语法功能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也是一门艺术。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的课堂提问不仅对学生可以起到及时检查学情、开拓学生思路、启迪思维的作用,还有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气氛。促进课堂教学的和谐发展。但是,如果教师提问不得法。则往往会出现“冷堂现象”或者表面上的“热热闹闹”。课堂提问并非意味着问得越多越好,而在于精问、巧问、善问。  相似文献   

14.
问是一种语言艺术,问是一种学习方法,只有善问、敢问、勤问的人,才能多学知识,多掌握本领。一般来讲,技能训练中,问要遵循以下原则:问要由表及里;问要有针对性;问要抓住要害。但是,在技能训练的不同阶段,问的方式方法和内容应是不一样的。例如,在讲授时问什么? 在教师操作演示时又问什么? 实习上岗时还问什么? 以錾削为例,讲授时有“左成叁拾右柒伍”。那么,“左成肆拾右捌伍”不行  相似文献   

15.
如何提问是一门艺术,处理好这个问题,对物理教学事半功倍。一、教师要会问,问在关键处课堂中,教师是问的实施者,所以教师要会问,能问在点上。所谓问点,就是指提出问题的切入点。一般地说,问点应选在知识的重点、难点、疑点的关键之处,这样对问题的解决将有“茅塞顿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记得陶行知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是的,当我们沉醉于名师的课堂教学波澜起伏、有声有色时,也深深地  相似文献   

17.
目前在政治课堂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淡薄,同时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也存在两大误区:一是从满堂灌走向满堂问;二是以教师问代替学生问。因此,亟需找到有效的对策,让学生敢问、好问、善问、乐问,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先生在一首诗中曾说: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问得巧是指学生会问和善问,学生不是盲目地提问题,而是能自觉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对已有知识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19.
陶行知先生写过一首令人击节叹赏的诗:“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其实.陶先生在这里说的“一问”,所指并非只是狭义的“发明”,同时也泛指人类的所有发现、认识和进步。两千多年前,屈原就写过《天问》。  相似文献   

20.
杨梅芳 《教育》2013,(6):50
陶行知曾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语文教学实践证明,提问是教师了解学生、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重要手段,提问是教师把握学习内容、提高学生分析能力鉴赏能力、表达能力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对文本进行提问在课堂教学中,不难发现,教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