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通过从科技创新过程角度分析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从物质环境和软环境分析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的影响因素,根据评价原则,构建以高校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创新环境三个方面为一级指标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细化了7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建立科技创新能力转化计量模型,力求对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转化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结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构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主要探讨了科技创新、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结构的内涵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科技创新能力结构要素间的关系。并以集成创新的理论为指导,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结构要素进行系统分析,构建了一套评价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结构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3.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分析和评价既有利于地方高校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改进高校科研工作管理,又可以为宏观决策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安徽省地方高校为样本。通过建立分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10年地方高校四个维度的创新能力和总体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具有参考意义的结论,并建议安徽地方高校在注重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重点培养技术创新能力,大力提高产出效率和知识市场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在创新体系中各自发挥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其中地方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是创新实践中不可忽视的基础力量。综合评价作为一种辅助监管方式可以有效反映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以2010年度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地方高校为评价对象,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搜集和整理权威基础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作综合评价。结论认为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中各维度创新能力的知识市场化特征明显,因子分布较为合理,但全国各区域存在强弱不均均衡的梯度,并提出了参考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根据当前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状况,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 2017 年全国 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统计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5个公因子 对各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在省际间存在较大差距,并由此提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校的支持力度、鼓励国家交流与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成果鉴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评价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研究的重点课题。本文基于知识管理的过程,从资源获取、知识共享、知识创新、知识应用、知识保护5个方面,提出了由5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25个三级指标构建的高校科技创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开展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打下了基础,并为其体系的建设提供新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基于AHP法的高职院校科技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使绩效管理真正成为高校战略实施的载体,这是高校科研绩效管理最根本的任务。影响高校科技管理部门绩效的因素十分复杂,目前尚无公认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基于此,文章构建了AHP法的高校科技管理部门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旨在为我国今后系统、客观地评价高校科技管理部门建设所达到的目标、效果、效率提供参考,从而促进科学技术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科技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在深化科技评价改革的前提下,现有的基于“投入-产出比”分析的高校科研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不能很好地反映高校科研活力和创新能力动态变化过程。文章在分析科研创新核心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以人为本的高校科研活力与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十一五”以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研状况的评价应用,证明该指标体系既能客观反映学校整体科研活力和创新能力的纵向变化,可为高校科研规划和政策调整提供依据,又能很好地反映政策调整产生的效应,并在此基础上给高校科研管理部门提出了相应的应用建议。  相似文献   

9.
通过建构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22个二级指标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国内省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的进行时空差异分析。研究发现: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在省域上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间高两边低的特点;省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差距呈现缩小的趋势;中南部省市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上升,中北部和东北地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相对下降;高等教育强省的科技创新能力较强且较为稳定;经济强省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较强且较为稳定。影响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的因素包括经济、历史、政策、地理、制度五个方面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结合高校自身特点,构建高校原始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结构方程评价模型,以南京高校调查问卷所得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从资源水平、创新氛围、管理水平和产出水平四个方面所构建的指标体系对高校原始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高校发展和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如何提高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关系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涵义及构成、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意义、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测度与评价、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培育四个方面对国内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建设高水平的创新团队是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高的关键,而创新型团队科研创新能力的发挥又离不开有效的评价和激励。从能力的角度提炼指标体系,再进行实际调查,通过调查数据验证初始模型,并结合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的相对权重,这是笔者认为的高校科研团队创新评价指标设计一种理想方式。  相似文献   

13.
高校作为国家与社会联系的桥梁,科技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都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息息相关。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选取天津市22所学校的理、工、农、医类学科科技活动数据,对天津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对天津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创新能力提升对策,可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将平衡积分卡和高校知识管理相结合,从平衡计分卡的四个维度对高校知识管理工作进行分解,分析四个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建立高校知识管理的战略地图。以平衡积分卡的四个方面提出高校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采用模糊评价法建立模型,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并进行实证,为高校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提供可量化的科学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5.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构建区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利用灰色关联度评价方法对北京、上海、天津、广东、江苏等地区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各地区高校创新能力现状及特点,得出:北京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最强,其次是江苏高校;北京高校科技创新资源及基础能力、知识创造能力、知识流动能力均排在首位,江苏高校技术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6.
建立高校科技活动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高校科技管理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以科学合理的指标体系为标准,高校可以开展科技活动质量综合性评价工作,从而为改进政策和未来发展提供依据。在阐述科技领域相关重要概念及相互关系、科技活动质量内涵和定义、科技评价分类及方法、科技活动质量评价范围、评价指标按性质特点分类等基础上,高校能够构建更加全面、合理的科技活动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最重要的表现是高校科技创新实力和水平的提高,是高水平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产出和科技创新成果的增加。通过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分析,把重点放在对原始创新能力和解决国家重大需求的创新能力有关的高层次的科研产出、科研效益的评价上,引导高校更加重视科技创新的质量。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策略上应发挥政府的作用,积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树立协同创新理念,转变评价的方式和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管理。  相似文献   

18.
高等院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使命。在对影响江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指标分析的基础上,从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等方面着手,建立江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将有利于推进江西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9.
高校科技评价是高校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科技管理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高校科技评价涉及内容广泛,评价目的、对象和方法众多。对于学校总体科研绩效或科技活动质量水平的全面评价,即"综合性评价",主要采用综合指标体系等多种方法。综合指标体系评价方法的核心内涵与实质是定量和定性评价相结合,是数量和质量评价相结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现状的分析,结合高职院校科技工作的特点,从科技资源基础能力、科技资源运营能力、科技资源整合能力制定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介绍了基于DEA的高职院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