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造成贫困的原因有因灾因病,资源不足、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超生和教育费用增加等.贫困绝非是个"物"的问题,更是一个"人"的问题.贫困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人的素质不济才是贫困的症结所在.经济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文化上的愚昧和观念上的落后.  相似文献   

2.
我国社会权利贫困的制度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利贫困是指权利享受不足的状态,具体表现为由于制度因素所造成的对社会上的部分人群在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等方面的限制和歧视所导致的生活贫困。我国社会权利贫困不仅"面"大,而且程度也比较深。造成个人或群体权利受损、权利贫困的真正原因,在于制度安排、制度缺失、制度的不完善等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3.
正确解读高校贫困生“心理贫困”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贫困生由于经济困难、家庭、社会以及自身的不足等原因导致心理贫困,进而影响他们的成长和成才。采取适当的措施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同时,解决贫困生的心理贫困问题,对于贫困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内蒙古地区经济快速却不平衡的发展,农村牧区贫困问题越发突出,急需缓解并最终消除。基于2011年内蒙古国家重点贫困旗县数据,从基础设施,专业农业设施、合作组织,文化、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情况等方面对这些贫困旗县的贫困状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国家重点贫困旗县贫困状况仍然严峻,其人均生产总值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均低于全区平均水平,农村基础设施,专业农业设施、合作组织,文化、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水平偏低。城镇化程度低,乡村劳动力转移程度低;卫生条件差;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一产业发展水平落后,种植业结构不合理,粮食单产低,耕地机械动力投入不足;人均政府财政预算支出不足等,这些因素都是导致内蒙古自治区农村牧区贫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弱势群体一般处于社会底层,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是其特征,经济贫困是权利贫困的折射和表现,权利贫困是经济贫困的原因和根源。社会权利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质是维护公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无论是基于人权、人道主义,还是基于社会权利特性、社会和谐建设,弱势群体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有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6.
弱势群体一般处于社会底层,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是弱势群体的特征,经济贫困是权利贫困的折射和反映,权利贫困是经济贫困的原因和根源。社会权利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质是维护公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无论是基于人权保护、人道主义原则,还是基于社会公正追求、社会和谐建设,弱势群体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有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7.
弱势群体一般处于社会底层,经济贫困和权利贫困是弱势群体的特征,经济贫困是权利贫困的折射和表现,权利贫困是经济贫困的原因和根源。社会权利是人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本质是维护公民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无论是基于人权、人道主义,还是基于社会权利特性、社会和谐建设,弱势群体同其他社会成员一样享有保障个人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8.
剖析中国农村教育研究贫困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社会原因看,社会结构、政治传统以及长久以来形成的农民的文化性格都会对农村教育研究产生消极影响●农村问题研究本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是造成农村教育研究贫困症的客体原因●农村教育研究贫困症的产生也有研究者本身的主体原因●教育学研究本身的不足是造成“贫困症”的学科原因  相似文献   

9.
贫困农村原因探析郝秀喜改革开放至今,我国仍有一些农村还处在贫困和半贫困状态,分析研究这些地区农村经济贫困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笔者认为,这些地区农村经济贫困是诸多因素决定的,主要差距是以下六个方面。一、思想观念上的差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农村妇女自杀在局部和特定时间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问题.造成这一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农村妇女经济上贫困,自助能力不足;受不良传统文化的影响,一些女性存在性格缺陷,在家庭暴力打击下易选择轻生;由于生活目标单一,生活范围狭小,农村妇女移情能力不足;社会防范、救援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11.
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来临,人们越来越关注知识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和价值,贫困地区因其教育、经济落后,在知识经济运行中必然会产生传统的价值取向与现代知识价值观、劳动力资源廉价与知识型人才奇缺、脱贫致富急迫与经济增长缓慢、教育需求膨胀与教育水平低下等矛盾冲突。为摆脱贫困我们必须采取转变观念构建知识经济价值观、充分开发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源、有效诱导贫困地区劳动者进行知识投资以及改革现有教育体制等策略,加快实现贫困地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边境少数民族地区能否顺利脱贫是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关键环节,也是国家安全、区域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的重大议题。地形地貌限制、机会与资源有限且分配模式相对固化是其贫困文化的内核。本研究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两个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脱贫攻坚政策实践为例,阐释了边境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特征与特殊挑战,从杜绝因学致贫、阻断代际贫困、促进民族团结、辐射边境教育等方面分析了教育脱贫攻坚政策的效能,并指出教育脱贫攻坚政策的设计与实施基本是按照教育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层逻辑展开。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列举了若干国内外开发利用民族传统文化资源的例子,论述了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生活在偏僻或贫困的地区,缺乏自然资源,各地方政府应当积极开发利用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并且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保护和开发利用本民族的传统文化资源,使全民族的文化水平发展到现代化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森林覆盖率63.1%,拥有丰富林业资源,发展林业生态产业是贫困地区实现脱贫重要途径。在实施脱贫攻坚过程中江西省通过发展特色林业产业、公益林管护和生态护林、生态保护及修复工程等方式,林业生态扶贫取得显著成效。本文通过2012-2017年江西省林业产业发展数据分析表明,以毛竹、油茶、花卉苗木、香料香精为主的特色种植业、以畜禽、蜜蜂养殖为主的林下养殖业以及生态旅游产业是林业生态扶贫的主导产业,生态护林员扶贫政策则能实现生态保护与脱贫双目标,林业生态扶贫方式具有长效、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5.
扶助少数民族贫困户脱贫是民族地区地方政府的艰巨任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加快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改变贫困落后面貌.经20多年的扶贫实践,人们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是少数民族脱贫的根本途径.少数民族地区的职业技能培训,必须加大投入,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建立人力资源供需网络;必须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的扶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16.
西部地区贫困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贫困状况的发生和贫困程度的大小与生态环境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贫困与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是造成贫困落后地区经济社会非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消除贫困与可持续发展是一个统一整体或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消除贫困就难以持续发展,不有效地改善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条件、提高贫困人口素质、改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开发利用资源,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贫困。因此,西部地区的贫困问题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经济的赶超发展需要社会基础,尤其是劳动力素质.中国在新时期确立的连片扶贫战略,其核心在于通过产业项目的发展,缩小中国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少数民族所在的连片贫困区域尽管自然资源“富饶”,但因教育发展滞后,出现“富饶的贫困”现象;并随着现代农业、工业的发展,而被现代化所边缘化.根据国际发展经验,中国连片贫困地区的攻坚战,需要建立以公平为核心的教育体系,提升劳动者素质,以适应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云南省瑞丽市D傣寨为例,从空间性的视角探讨边疆民族地区农村教育扶贫的有效路径,强调社会文化的再生产应以主体的在场为前提,具有场域性和空间性。教育作为社会文化再生产的主要方式,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均具有特定的空间性特点。本研究中首先以传统的奘寺教育为例,阐明传统教育的实践空间具有地域性特点;其次运用数据分析,呈现瑞丽城乡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特点,这种不均在结果上表现为农村傣族青壮年多外出从事体力劳动并且最终返乡。教育赋予了个体实现就业流动的能力,这种赋能体现了以人力资本为基础的劳动力市场的运转逻辑和跨时空联结。学校是现代教育的实践空间,成为将社会行动从地方社会脱离出来的脱域机制,并对传统社会文化空间产生冲击。本研究还对目前教育扶贫中的行政举措和市场力量加以分析,由此强调教育扶贫需遵从场域的逻辑,重视农村社区教育的建设;村落社区公共文化空间的重构是有效增强内生动力的非制度化路径,儿童应成为非制度化路径中教育扶贫的重要对象。这是教育精准扶贫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9.
贫困地区的发展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贫困地区的落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贫困地区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地域贫困、民族贫困、生态贫困3种类型.贫困地区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恶劣;文化教育发展滞后,精神贫困严重;市场竞争致使贫困地区边缘化;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金融服务设施等相对落后,生产生活条件差.实现贫困地区率先发展的主要对策是加大投入力度,促进贫困区域整体发展;物质扶贫与精神扶贫相结合;有效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创新投入机制;加速经济结构调整,发展当地的特色经济;建立开发式扶贫为主、救济和农村社保相结合的多层次扶贫体系等.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扶贫工作在取得了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以区域发展战略替代扶贫战略;过分强调资源开发,扶贫对象错位;扶贫投资漏出率高等,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是:立足农业,实现农业市场化,调整扶贫战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