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三年级《蜗牛》这课相信大家并不陌生,2008年我上过这课,2013年我又上了这课。对比前后上《蜗牛》一课的教学思路,有很多想法不吐不快。 一、过去的教学思路 2008年上《蜗牛》这课时,我想这课能否放手让学生自由探究,而不是老师牵引着学生去观察?于是找来了兰本达教授的《蜗牛》一课的教学实录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2.
陈媛 《考试周刊》2010,(56):98-100
本篇是一个虚拟语气的教学案例(《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六第三单元语法).通过上节课结束时让学生翻译一个有关虚拟语气的英文句子所反映出的疑惑与不解这一案例,引起作者的重视。并根据这一情况课前进行学情和教材分析,然后认真准备了一节虚拟语气(用于条件状语从句)的语法课,以学生为主体,力争通过这节课的教授能帮助学生理解虚拟语气.解决他们的疑惑,并能在练习中灵活而正确地运用。最后通过练习就所学知识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及时反馈本节课的掌握情况。课后结合学生反馈情况进行教学反思.对于学生的薄弱环节在下一节课进行重点讲解。  相似文献   

3.
陈莉萍 《中学文科》2006,(12):54-54
用课前演讲来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这在语文教育界已成为共识,很多语文教师把课前演讲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演讲内容可以精彩纷呈,形式多样,我则把名言佳句的讲解与欣赏作为课前演讲的内容。我的具体做法为:让学生按学号上讲台讲解自己喜欢的有价值的名言佳句(前后同学讲的内容不能重复),隔一段时间进行默写与检测。经过近一年的尝试。证明名言佳句的讲解与欣赏有效推动了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4.
起初我认为异步教学很难,毕竟我们接受传统教学已经有七年了,现在想要改变学习方法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说我们对异步教学很陌生,并没有接触过。可是经过几天的学习,我改变了自己原有的看法。这种新的教学方式最主要的是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学。在课前、课上和课后,又有六个紧密相连的因素,分别是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改正错误——系统小结。这主要是让我们在课前自学时认真,课后及时复习。在课上自学时又有六个环环相扣的环节,自学——启发——复习——作业——改错——小结。这六个环节是根据学生在课堂上…  相似文献   

5.
一次课上,我带上装有水的喷壶、培养皿、土壤、蚯蚓,胸有成竹地走进三年级(2)班教室。课前,我结合教材,参考教师教学用书,认真备好了课,并布置学生寻访、观察蚯蚓,让同学们在本次课上将蚯蚓带到课堂上。把自己的发现向老师同学汇报,大家共同分享每个同学的观察发现。  相似文献   

6.
《詹天佑》(人教版六年级上册)一课,我这已经是第三次教学了。以往在让学生弄懂詹天佑设计“人”字形线路这一知识点耐,由于学生半天悟不出来,我就直接用了讲解法,而今年我选择了静静地等待。  相似文献   

7.
朱崇珍 《考试周刊》2014,(23):34-34
<正>教学是师生在课堂互动的、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教学活动中的生成通常是指学生进入教师的预设情景之后,在教学的双向互动中思维碰撞而产生的信息。教师要课前下工夫,课上努力创设教学情境,让鲜活灵动的思维充满语文课堂教学。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做主人。要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师就要在课前深入研读文本,解读文本内涵,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念。在这样的理念下,教师在"还"字上下工夫,力争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纵观我的语文课堂,已有了改变,因为我努力创设课堂情境,让学生在生动活泼、富有生机的课堂学习。我还倾听孩子们在学习中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课前所思: 为了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我在不同层次的学校、班级做前测。测试题很简单,纸上印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没画出高),问题一是请学生自己想办法求出它的面积,问题二是说明为什么这样做。  相似文献   

9.
这是在一堂展示课上发生的真实的教学案例。原本我在课上仅仅是想通过一道例题的错解,从而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不等式求解时需注意的“一正二定三相等”要点,但学生的积极应对使得我改变了原先的教学计划,从而走出了一片新的天地。  相似文献   

10.
崔红 《中学教学参考》2009,(19):120-121
2009年5月8日(星期五)下午最后一节课,也是一周的最后一节课,老师们都知道这节课是最难上的一节课,师生一周教学、学习的劳累都集于这节课上,师生盼望周末放松休息的喜悦也都集于这节课上。于是,我想到了上朗读课,将两个班的学生组织到一起,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朗读课堂。我把表情疲倦并带着些许懒散的学生带进电教室。  相似文献   

11.
一次我参加区青年教师作文教学观摩活动,准备指导三年级学生写《一次难忘的事》作文。课前,我认真设计教案,对这节课充满信心。在本校试上这一课时,我先是范文引路,指导作文选材、讲写法,接着让学生当场写作,最后一个环节是当场点评。  相似文献   

12.
正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学生刚升入二年级,便接触到一系列识字课,在课堂中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提高识字课的效率,才能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课堂情境中掌握所学的字词呢?一、课前调查,直奔重点二年级小朋友已有了一定的识字基础,在教学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猫和锚》这课前,我先了解了我班学生识字的基本情况,发给学生一张调查表,要求学生认真填写。  相似文献   

13.
识字教学是小学低年段的教学重点。根据课标要求,低年级教学要把识字作为目标,丰富学生的识字资源,扩大识字量。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的识字单元对此采用了组合和编排的方法,串联识字,通过系列词串让学生既能和现实生活联系,又能够获得教育熏陶,是非常有效的教学形式。二年级上册“识字五”是苏教版词串识字的第一站,教材以冬天为素材,将冬天的景色、冬天的人、动物的活动以及冬天的植物联系起来,连缀成一幅丰富多彩的画,学生从中学习识字,理解字义,识字写字。课文中的词串,字字有韵,学生在阅读中想象画面,然后落实到写字上,这是课堂教学的关键。以下是我的教学心得。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对低年级识字教学来说,良好的开端来自于学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兴趣,是识字教学的关键。为此,我在课程伊始,便收集了很多的资料,将词串呈现的风景制作成课件。学生初读12个词语后,我进行引导:12个词语构成了12幅很美的画,现在我将这些画组合在一起,看看会怎么样。大家都闭上眼睛哦。(生闭眼)师:大家快来看,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色。(图画展示)生:(惊叹)太美了!多美的冬景图啊!此时,我播放轻缓的音乐,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欣赏图画,然后看着12个词语,连接词语和图画的记忆,让学生为这些词语找到相应的图画。  相似文献   

14.
画画是学生在美术课上经常进行的活动,在语文课上让学生画画则十分鲜见。我校赵老师本学期在校本教研中在《画风》(人教版课标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一课上就设计了这样一个学生活动程序:要求学生亲自动手画画一一用手中五彩的笔画出多姿多彩的风。我认为此“创意”颇佳,在语文课上让学生画画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我结合这一课例谈一谈在语文课上让学生画画的几点好处。  相似文献   

15.
孙晓凤 《陕西教育》2000,(10):33-33
一、在游戏教学中创设情境。 良好的开课、导课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创造最愉悦的学习情境。在二年级的体育课《踏石过河》一课教学时,我先让学生在队列练习中进行快速反应模拟练习篮球、排球、足球。为了让学生有感观上的体会,我  相似文献   

16.
一、课堂演讲激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安排适量的时间让学生演讲,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几年来,我坚持利用课前5分钟时间,让学生按学号顺序演讲。学生可自由选择演讲内容,课前可作准备,但不能带稿上台。这不仅是对学生说话能力的检测,而且是对学生胆量的检测。二...  相似文献   

17.
上课铃声响起,我快步走进教室。今天,我要讲的是《与象共舞》(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这篇课文。我按照课前的预设教学:(1)自读课文,认读生字。(2)朗读课文,画出重点句。在学生自读时,我将本课的8个生字及生词抄在黑板上,学生读完课文后我开始检查学生对这些生字、生词的认读情况:睹、驰、摩、尴、尬、彬、绅、氛、悠闲、...  相似文献   

18.
何静 《考试周刊》2013,(21):70-71
<正>在高中数学中,平面解析几何是初中内容的延伸,是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的一块内容,所以在研究《高中数学自主创新性学习》这一课题时,我选择《圆与方程》这一章进行实验。我先课前精心设计好教学问题和导引,让学生上讲台扮演老师讲解新题和习题,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自主创新学习的热情和动机。在《圆与方程》这一章中,有《直线与圆》一节内容。上这节课前,我做了充分准备,精心设计了教学思路和例题,还编写  相似文献   

19.
前一段时间,我校举行“同讲一节课”系列活动,一年级的两位语文教师分别讲授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4课《日月明》。这是一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起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两节课内容相同,教学环节相似。但是在相似的教学环节中,  相似文献   

20.
2011年12月30日,我参加了我县中学校长公开课活动,在我校高一(13)上了一节生物教学示范课——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尽管这只是一堂45分钟的课,但是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演绎和课后的评议中,我感受颇深。首先,我感受到课前准备的"苦"。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是对课前准备的广义的诠释。上完这堂课,我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