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春秋繁露>疑问代词"何"和"何"字结构,以及"谁"、"孰"的使用都表现出与同时代的<史记>中的使用有不同的特点,其更多的保留了先秦汉语疑问代词的特点.这是汉语语法在同一时期发展的不平衡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孟子》中"何""谁""孰"这三个疑问代词在使用规律方面进行分析描写,以探讨三者之间用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3.
《三国志》连动句"而""以""则"使用情况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动句有使用连词和不使用连词两种情况,文章以<三国志>连动句中连词"而""以""则"为考察对象,进行了从分布到句法结构的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探讨了"而""以""则"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4.
学术界对疑问代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描写和对发展规律的总结。通过对疑问代词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问事物的"何"及何系,问人"谁""孰"以及"安""焉""恶"等疑问代词在用法和功能上的发展脉络已经比较清晰,对疑问代词宾语后置现象的产生年代及过程也基本形成定论。  相似文献   

5.
"谢"从表达道歉、谢罪的意义转移到表达感谢的意义,是受汉语中使用道歉的方式表达感谢的独特的民族语言文化心理的影响."致谢""感谢""谢谢"都是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感谢类动词"谢""谢谢""感谢""致谢"的语法化过程表明,言语行为动词在意义、使用上的发展与文化心理、构词格式、言语行为本身、外来文化的影响都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在现代汉语中,结构助词"的""地""得"使用频率极高,但因其意义不实在,且读音相同,故而在书面语言中错用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深究它们各自的语言使用功能和规律,省悟其精当使用规范,必看助于提升汉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使用频率、语篇分布、意义差别、来源与发展等角度对表示来源的"来自""来于""来自于"进行了分析.认为"来自于"是当代汉语受英语影响而使用频率逐渐增加的欧化形式,与"来自""来于"相比在表义与功能上没有独特价值,是应该规范的对象.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分析了比字句中程度副词"还""更""再"的语法意义,探讨了其在比字句中的深层语义、语用功能及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际,对它们在句法上的适用情况进行了考察,最后对汉语学习者在语言运用中出现的偏误进行分析并提出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于"己""已""巳"三个形近字,学生很容易混淆,在作业中经常用错.因此,我采用了下列的方法来区分.  相似文献   

10.
每一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碰到"中下生",而每一位教师对于"中下生"都有符合自己教学风格的处理方法.我在教学中,常用的有四种方法,把它们总结起来分别是"吹""拉""谈""唱".  相似文献   

11.
第二节疑问词为了搞清疑问句的各种形式,准确理解疑问句的内容,我们有必要深入了解一下疑问词的各种词性、用法和在句中的意义。 (一)疑问代词谁孰何安“谁”“孰”“何”是古汉语中较常见的疑问代词。其中,“谁”和“孰”可以代人,“孰”和“何”可以代事物,其中只有“孰”既可以代人,也可以带事物。“安”虽不多见,在意义上比较前三个有不同,“安”只代处所、范围。例如:  相似文献   

12.
“何等”与“何”是东汉佛经使用最为广泛的两个疑问代词,从安世高译经到康孟详译经短短60余年间,“何等”在特指问句中的使用频率下降了,而“何”却稳中有升。之所以此消彼长,是因为“何等”过分集中地使用在事物疑问句中,作主语时,与谓语的搭配形式过于单调,优势地位逐渐丧失;“何”在事物、原因疑阿句都有较多使用。作主语时与谓语的搭配形式丰富多变,因而获得了稳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学生以学为主是不容置疑的道理.高校学生以学为主行为的实现,有赖于"尚学""躬学""善学"品质的养成.但这种品质在当前的校园大学生中却明显欠缺.这一问题的解决既有赖于高校的重视,又有赖于学生个体主观认识的转变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高校学生"尚学""躬学""善学"品质养成问题应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为此,文章从"尚学""躬学""善学"是高校学生习得知识必备的品行素质;高校学生中存在的有悖于"尚学""躬学""善学"品质的问题;高校学生"尚学""躬学""善学"品质养成的途径三个方面对这一论题展开论述,以期对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水平,提高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摸底分类、制定教学计划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探讨了在教学中使用"分类指导""分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用语料库获得数据来观察近义词在使用方法上的区别从而发现它们的使用规律是一种有效方法.本文利用报纸语料库和有声媒体部分语料库,并通过自建玄幻小说语料库,对"非常""特别"和"相当"进行了定量考察,研究了各个词内部自身功能的使用概率、相同用法在语域上的分布以及作近义词时相互之间的互换能力.  相似文献   

16.
"孰"与"谁"是一组同义词,但其表义与语法功能都有不同,具体归纳如下:"孰"多指代物;"谁"指代物较为罕见;"孰"可作状语;"谁"可作谓语;"孰"只与介词"与"合用;"谁"可与多个介词合用;"孰"多用于选择复句;"谁"较少用于选择复句。  相似文献   

17.
方飞 《华章》2011,(13)
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在高中语文现代诗歌阅读和鉴赏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对全诗的"阅"和"读"、创设情境,以及学生亲身参与创作中等这些教学方法,引领学生体会和感悟现代诗歌的"情""美""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选取了晚唐五代至宋时期的八种口语化程度比较高的文献,对"他人""旁人""别人"的用法进行了穷尽式调查,并结合它们在上古、中古时期及现代汉语方言中的用法,考察了它们在近代汉语初期的替换演变情况.  相似文献   

19.
古音"东""冬""侵"三部的当分还是当合,历来观点不一。文章从地域和时间的角度对《诗经》《楚辞》以及汉赋的韵脚字进行分析,同时结合谐声偏旁,从而得出"东""冬""侵"分三部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20.
论文对《诗经》中虚字"云"所在的句子进行了穷尽式的考察。首先,讨论了与"云"字复合成词的"云何""云胡""曷云""盖云"的功能及其异同。其次,根据"云"字在句中的位置逐一分析其词性及其在句中的语法功能。论文还观察了后世文献对《诗经》中"云"字用法的因承与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