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集宁师专学报》2016,(3):74-78
蒙古族是音乐的民族,蒙古族传统的民歌是最优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体现着蒙古族音乐个性化、朴素的美学观念和草原风格特点。当代蒙古族草原风格合唱曲的旋律创作,仍然继承了蒙古族传统音乐的美的内核,沿着蒙古族传统音乐所形成的风格特点继续发展,在新的时代进行着新的传承。  相似文献   

2.
赤峰市蒙古族民族乐团以蒙古民族乐器为主,拥有国家专利权的民族乐器胡笳、筚篥等,是以演奏蒙古族风格器乐作品为主的蒙古民族乐团。赤峰旅游文化资源丰富,通过蒙古民族乐团所表演的蒙古族风情音乐不仅为当地带来经济效应,更是为广大旅游者提供了了解蒙古族文化的渠道。本文基于赤峰市蒙古民族乐团发展现状、赤峰市旅游文化现状为基础,搜集和整理相关文献,主要阐述赤峰市蒙古民族乐团对赤峰市本土旅游文化的推动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蒙古族舞蹈艺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风格独特,在中华民族的舞蹈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蒙古族人民与生俱来的真诚、善良与热情造就了蒙古族盅子舞舞蹈动作体态的率性而为、自由奔放的基本美学特征,于手舞足蹈中再现了他们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品格.从节奏上把握好、运用好抑扬顿挫的节奏,当是体现蒙古族舞蹈风格韵律的最基本的要求,这恰是体现包括盅子舞在内的蒙古族舞蹈风格和民族精神气质的基本界定,唯此才能够体现出蒙古族舞蹈多元化、多样化的艺术魅力.同时,盅子舞等蒙古族舞蹈应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不断发展创新,站在时代的高度、历史的角度,以发展创新的勇气学习研究继承与借鉴的关系,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解决内容的革新和形式的发展问题,力求在新的综合与融合中形成一种崭新的舞蹈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4.
蒙古族装饰艺术是蒙古族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蒙古族人们通过劳动和智慧不断创作和发展的独特文化。装饰艺术的视觉和功能属性充分地体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特征和审美追求,同时体现出草原民族的生活。它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同时,又不断在历史进程中延续并发展着。蒙古族装饰艺术广泛运用在民族服装、寺庙建筑、金银器皿和皮毛刺绣等生产生活的诸多领域。本文通过论述蒙古族装饰艺术的风格,分析蒙古族装饰艺术的构成及来源,对其独特造型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美学规律进行了分析,并探究发展趋势和在现代中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笔者从蒙古高原西北游牧民族的兴起,论述了经过了多个民族、朝代的更替,琵琶始终伴随着生活在这里的每一个民族,从历史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对琵琶的描述与记载“枇把本出于胡中,马上所鼓也”,说明蒙古族历代音乐历史中很早就有使用琵琶的记载。清末民初以后,琵琶在内蒙古地区渐渐失传,在蒙古族音乐演奏中基本不被采用。如何摒弃歧见让琵琶这件历史上曾经被蒙古族人民所喜爱和广泛使用的乐器,为今天的蒙古族音乐所借鉴和使用,为蒙古族音乐服务,这是我们民族音乐工作者所面临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蒙古族歌曲演唱方法的剖析及学唱中应注意的问题分析,总结蒙古族歌曲演唱方法,由蒙古族人民共同创造,它体现了蒙古民族艺术的特点、欣赏习惯和审美意识。数千年来积累了浩瀚的曲目,创造了独特的演唱技法,形成了蒙古族歌曲演唱方法的演唱形式和风格特点。并进一步说明蒙古族歌曲演唱法是继承和吸收了传统民歌、曲艺的演唱精华,借鉴并吸取了美声唱法的科学内容。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主体民族,自古以来生活在广袤的蒙古高原上,在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条件下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俗文化.蒙古族不论男女老少都爱唱歌,他们尊崇唱歌和善于唱歌的人.蒙古族民歌数量众多,内容丰富,是最为群众喜闻乐见的音乐形式.不仅塑造了蒙古民族刚毅、执著、率真、豪放的民族性格,而且还有表现蒙古族情感细腻,善良多忧,深沉内在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8.
蒙古族曲艺的产生、发展具有自己民族文化的根基,也有异质文化的鲜明影响。蒙古族曲艺与蒙古族历史一样历史悠久,从上古时期的陶力、祝词、赞词到现代的笑磕亚热、蒙古小品,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曲艺大多是以口耳相传的形式流传,“倒喇”作为一种蒙古族古代曲艺艺术,旱已经被历史所淘汰,被世人所遗忘。我们可以从有关“倒喇”的记载来探究“倒喇”的表演形式,从“倒喇”的表演形式以及“倒喇”的产生、发展及其消失的原因,可以论证蒙古族曲艺艺术“倒喇”是蒙古族说唱艺术“陶力”的衍化形式。  相似文献   

9.
蒙古族那达慕特点及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是祖国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勤劳勇敢的民族。由于蒙古族栖息地的特殊自然环境和以游牧为主的独特生活方式,使蒙古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和发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具有浓郁草原特色的体育文化。蒙古族那达慕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和浓郁的民族特点,它是蒙古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创造、积累、发展并形成的独特的蒙古族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0.
青海河南蒙古族自治县的蒙古族虽然受藏文化涵化影响至深,但他们仍然保留有强烈的蒙古族认同心理,同时受人口规模影响,通婚仍以本民族内部为主。因其特殊的历史发展背景与文化涵化过程,河南县蒙古族的婚俗无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一定的变化,既不同于卫拉特蒙古也不同于青海的藏族。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20世纪30年代的内蒙古自治运动和日本对华侵略、准备对苏作战的双重视角考察蒙疆政权的形成、发展和消亡过程。本文认为:蒙疆政权出现的背景是国内民族矛盾激化以及蒙古自治运动的爆发,但是这种内部纷争由于日本关东军这一外部势力的介入而进一步恶化,使得一部分蒙古族势力走向民族分裂的道路。当时的日本军支持德王建立蒙疆政府并不是真心帮助“蒙古独立建国”,而是出于自身的战略目的。德王建立“大蒙古国”的目标并没有实现。蒙疆政权可以说是一个带有蒙古族色彩,掺杂有国内民族问题,而为日本军部所掌控的亲日地方政权。  相似文献   

12.
四三会议是内蒙古自治运动中的一次极为关键的会议,促成了内蒙古自治运动的统一.四三会议及其决议所规定的在蒙区采取的各项措施的背后,贯穿着的是中国共产党对蒙区进行政治整合的历史主题.内蒙古近代不统一的局面决定了政治整合的合法性.四三会议对蒙区的政治整合包括政权整合、军事整合、政党组织整合、政治思想整合和阶级关系整合.蒙区政治整合对内蒙古自治运动及后来的内蒙古自治区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3.
乌兰夫的民族思想是它所处时代的产物。蒙古族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压迫的斗争史以及国际、国内无产阶级民族运动的理论和实践是乌兰夫民族思想得以形成的客观条件;强烈的追求民族解放和发展的民族民主主义理想和抱负、勤奋好学、求知若渴的精神以及面向现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是乌兰夫民族思想形成的主观条件。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分析和实地考察,蒙语授课中小学存在“生源萎缩”现象,并有日益蔓延趋势,这将对民族文化传承十分不利.其根源主要在于蒙语授课中小学文化资本的缺失有关.因此,增加、提升蒙语授课中小学文化资本是缓解“生源萎缩”现象,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人的主要路径.鉴于此,要打破蒙汉学校“二元教育体系”,超越蒙汉合校和一体化,建立蒙汉学校教育合作交往机制,这样既能提升蒙语授课学校的文化资本,也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30年是蒙古诗学研究得到迅速发展的时期。这一时期的蒙古诗学研究是在开放性、对话性和兼容性的平台上进行的。笔者对蒙古诗学研究30年历程予以研究和描述。从基本概念的清理着手,对蒙古诗学知识资源、逻辑法则、研究模块、主要成就进行了考察、描述和阐释。  相似文献   

16.
女性参政是妇女解放最显著的标志之一。蒙古族女性是否拥有与男性或其他民族女性平等的参政权,既是蒙古族女性发展状况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又是影响内蒙古自治区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蒙古族女性参政水平低的现状,应该从思想意识上自觉地把蒙古族女性参政提升到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民族平等的高度上予以重视,积极构建参与型的政治文化从而构建阳光政治体系,自觉强化蒙古族女性的参政意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7.
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胜利后,蒙占国发展教育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不利因素:经济基础薄弱;文化基础薄弱;宗教的负面影响。针对当时的实际情况,蒙古国政府在建国后不久,首先建立教育部,专门负责学校的建立与发展,积极推动文字改革,加快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坚实基础。采取各种措施,消除宗教在教育方面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服饰艺术是我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之一。应当通过全国性的综合立法,加强对包括蒙古族服饰艺术在内的民族民间文化的保护力度,并明确其立法原则和保护制度,同时构建少数民族文化产权制度来解决蒙古族服饰艺术私法保护的困境。  相似文献   

19.
浅析蒙古族的饮食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族的传统食品分为白食和红食两种。白食即各种奶制品;红食即各种肉制食品。白食和红食在制作过程中,多采用一些具有蒙古族特色的传统工艺。在品尝食品时,再配以蒙古族待客的传统礼仪,使蒙古族的饮食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20.
蒙古人名蕴含着浓厚的民族文化内涵,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折射。它蕴涵着蒙古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本民族的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同时,它也是中国人名文化的组成部分。笔者简要论述了蒙古人取名的主要习俗、蒙古人名的主要特点、类型以及结构等,揭示了蒙古人名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