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多年的作文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作文时常常无话可写,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心中没有更多的写作素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并要求教师要成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为教育教学开发更多更广的资源。为此,笔者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开发学生的写作资源,帮助学生解决写作时"无米下锅"的困难。  相似文献   

2.
最大限度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有效构建校内生活场,是提升学生写作素养的关键。通过构建学生的课堂生活场、活动生活场、动静态生活场;推进作文教学与其他学科联姻;运用"命题"调控引导;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和勤于动笔的习惯等策略的实施,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让学校生活在学生乐于表达的"笔"下绚丽绽放。  相似文献   

3.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对于作文写作较为惧怕,存在"写不出""写作内容短"等问题,而写作素材很少,日常生活接触的事物有限,活动范围狭窄,生活较为枯燥,不能将实际生活内容融入作文中,又导致写作难度增加。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在教学中要更好地对教材资源进行开发与应用,利用创造性方式,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来扬教材之长,补学生写作中的缺陷,以此提高语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师应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特别是要重视学生内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笔者在写作指导教学中就此作了一些尝试。起因源于笔者所任教的初三学生临近中考,在对学生应试作文的辅导中发现学生的写作素材缺乏,这也是很多学生面临的窘境。由此,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对初中以来的作文素材进行一次大盘点,帮助学生挖掘生活中可写的素材。以下是我的一次写作教学实践,主题是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学生作业中的资源。首先,要求每一个学生以“成长的足迹”为主线选材,至少选10个材料。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筛选,材料从学生中来,这样就很好地利用了学生…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开展经历体验作文教学活动,是探索作文教学的有效途径。通过开发生活经历资源,积累创作素材,能够拓展作文的选材范围,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一、开发生活经历资源,积累创作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经历是学生作文的基本素材。只有开发学生的经历资源,让学生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为习作提供更丰富的源泉。虽然学生的生活经历简单,但只要善于开发,其内容也是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6.
小学写作教学存在"范例化""模板化"倾向,即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布置写作要求后,为学生提供范文或模板,要求学生根据范文或模板写作,学生所写作文千篇一律,较为刻板。作文是表达思想感情的工具,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脱离了生活,作文最多只能是文字的堆砌。生活化的写作教学强调以生活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在写作中融入生活经验,写出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加强写作与生活的联系",要求教师"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区等资源"服务于语文教学。但如何让孩子利用现有的文化资源,快乐有意义地写作是目前语文教学的软肋。就如何利用本土文化来玩转作文教学浅抒己见。  相似文献   

8.
陈富俊 《西藏教育》2009,(10):39-39
一、节日纪念日作为写作资源开发的意义 在提倡大语文教学观的今天,语文教学资源开发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新课标要求教师开发和利用各方面的课程资源,建立互补互动的资源网络,建设开放、多样、有序的语文课程体系。节日和纪念日里蕴藏着无限的写作资源,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以及专门事件的纪念日等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写作活动,寓写作教学于节日纪念日中,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且能促进良好校园文化氛围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李莹 《考试周刊》2013,(56):54-55
作文指导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要求作文教学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需要出发,把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上,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作文教学中,产生写作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至关重要,它能使学生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10.
生活是学生习作之源,习作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与审美的过程.因此,叶圣陶先生精辟地指出:"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吐他们的生活积累."作文教学必须密切结合学生的实际,必须涉及其生活积累,挖掘其生活库藏,从而触发他们的情感和神经.这恰恰是"生活即教育"的最佳诠释.生活教育理论为开发与利用生活资源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所以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将习作教学的目光投向窗外,让课堂外的生活和习作教学有效链接,让真实的生活场景来活化习作内容,激发学生写作欲望,丰富学生的习作内容,让生活和教育自然交融,从而摒弃将学生关在教室里,用枯燥的章法技巧讲解或大量的空洞命题来塞满他们的写作教程的窗内习作教学的单调做法.  相似文献   

11.
<正>【设计思想】记叙文写作是初中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的主要内容,是初中学生考场作文的首选文体。一直以来作文教学难度大,对教师素质、能力的要求较高。而教师教学随意性大,学生学习的随意性也很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写作时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些都对学生写作的  相似文献   

12.
<正>学生在作文中要有独立见解,要求学生的写作有"新意",一定得让学生见多识广,让学生从书本学,从生活学,向一切可以学的地方学。就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写作教学只有引导学生学会开拓写作的领域,让他们有"发现"意识,才能让学生的笔下流淌出多姿多彩的生活来。当下写作教学强调走技术化路子,教师一上作文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84):41-42
藏族学生的汉语写作教学不同于普通的写作。关注藏族地区地域性文化资源,关注藏族学生生存的自然环境、生活内容,有利于促进藏族学生汉语思维发展,提高藏族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为地域性文化资源的记述、继承和发展贡献一己之力的崇高认识。开发和利用地域文化资源能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扩大学生信息源,拓展学生的知识领域和艺术视野,使藏族学生汉语学习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效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4.
“发表式”作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方面,其主要表现如下:一、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发表式”作文教学旨在“开发潜能、张扬个性”,保护热情。教师在学生明确习作的目的要求之后,让学生交流写作的材料。这便是“发表式”作文教学中的第一级发表。首先引导了学生从心灵的体验出发,真实地再现生活的体验,真诚地拥抱生活的亮丽,面对平凡的生活,找寻自己写作的素材,全方位“摄取”生活的原生态。激发学生自己心灵体验,使写作纳入个性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心理及生理要求,即宣泄和倾吐的要求。诚如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指出…  相似文献   

15.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作文中,我们经常发现学生觉得无内容可写,无话可说。即使写了,作文内容干瘪,毫无生机可言。我觉得我们小学语文教师应立足学生,积极开发作文课程资源,积累写作素材,以解决作文中"无米之炊"的难题。也就是说,教师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要注重积累学生的"源头活水"。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相似文献   

16.
作文要生活化,生活化的作文才有根基。中学生写作要真正走向生活、走入生活。而乡土生活是丰富的。独特的自然风情、淳朴的民俗民风、厚重的人文历史,都应该进入学生的写作视野。从教材和教学资源整合角度看,乡土资源的挖掘可以弥补通行教材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语文教学的外延,并有利于生命个体可持续发展。开发乡土资源写作的实践策略可以从分类利用和分步骤引导两个层面推进,促成作文教学朝着"地域化"、"本真化"、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有效地深化中学语文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程实施以来,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开发各种资源为教学服务。作文教学作为语言文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作文教学却成了语文教学的"瓶颈"。学生普遍存在厌写、怕写的心理,面对作文题目,茫然无措,写作思路阻滞,写作情绪低落,言之无物,致使作文教学事倍功半,收效甚微。因此,如何开发利用各种资源,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已成为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也是  相似文献   

18.
语文教学应力求开发生活中的语文资源,选择有价值的资源进入语文课堂,洞悉生活现象背后丰富的作文素材,让语文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在写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9.
邱海芳 《考试周刊》2012,(30):55-56
针对目前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作文难教、作文难写的局面,本文主张开发和配置写作教学中的生活资源,为写作教学引来源头活水。真正帮助学生解决写作时无米下锅的困难,从而有效改变普遍存在的作文教学无序、费时、低效的现状,并切实提高写作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课标"中是这样解释语文课程资源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视、电影、网络、戏剧表演、各种展览等等,它涵盖了学生校内外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内容。作文教学一直是我们语文老师非常重视的教学内容,如果我们能够把这些课程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那么就能够很好地解决学生"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一、整合生活资源,积累写作素材每一天的生活都带给我们许许多多的喜怒哀乐,这是我们写作的源泉,但是由于许多学生对生活疏于观察并缺少随时地积累。因此,总感到选材难没什么可写。那么如何把学生丰富的生活资源挖掘出来,用于我们的习作呢?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