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班级是学校的微观组织,在传统的班级管理模式下,班主任享有主宰地位和话语霸权。班级本应是学生实现个体价值和师生共享智慧的场所,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引入心理契约理论,则在一定意义上能够满足这种价值需求。班级心理契约就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一系列相互的期望,以及双方之间的一种责任、义务、承诺与互惠。文章在分析班级心理契约的特征和功能表现的基础上,提出了班主任构建和维护班级心理契约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2.
周华玲 《考试周刊》2013,(7):192-193
心理契约是以组织与成员间的相互关系为纽带,反映交往双方对于对方所抱有的一系列微妙而含蓄的心理期望。把心理契约理论引入技工院校班级管理中,有助于德育工作的改革。本文阐述了心理契约论的内涵、特点,分析了构建班级心理契约的对策,以期提高技工院校班级管理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3.
管理心理学中的心理契约理论在企业管理中已得到广泛应用。现代班级管理中师生彼此间的期望,柔性化、民主化的班级管理理念与心理契约理论的双向性、自愿性、互惠性特点相适应。文章从班级管理心理契约的内涵出发,阐述在班级形成的三个阶段如何构建心理契约,以提高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的实效。  相似文献   

4.
张慧 《教书育人》2020,(5):38-40
本文从心理契约概念出发,阐述了小学班级管理中心理契约理论运用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小学班级管理中学生和班主任之间的心理期望,并依据心理契约理论归纳了双方在心理契约中的责任.通过实证方法,分析了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履行心理契约责任对学生行为的影响并给出了小学班级管理的一些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班级是学校最基本的组织单位,加强班级管理是实现学校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采用不同的班级管理模式将会产生不同的管理效果。构建科学的班级管理制度是关系到教育功能能否有效实现的关键。从教育的功能与学生培养的视角看,以人为本是班级管理的价值诉求。传统“制度至上”的管理模式带给学生更多的是对学生“自由”的束缚和思想的禁锢,班主任主宰一切,班级缺乏本应有的生命力。如何寻求一种能够实现班级教育价值使命的管理模式也就显得尤为必要,而班级的心理契约管理在一定意义上能够满足这种价值需求,为班级管理目标的达成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6.
“心理契约”是美国著名管理心理学家施恩(E.H.Se—hei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概念。在施恩看来,心理契约是“组织每一个成员和不同的管理者及其他人之间,在任何时刻;都存在的一种没有明文规定的期望”。在班级管理中建立教师与学生间的心理契约,有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小学班级管理方法的评述引出了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运用心理契约理论和方法的重要意义,并结合实践研究和调查问卷,指出班主任和学生缔结心理契约之后,如果能够很好地履行班级管理技能责任和敬业品格责任,将会提高小学生对班级管理的总体满意度,学生学习绩效也将得到一定提升.  相似文献   

8.
积极心理学不仅为学校教育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更为班级管理开辟了新的视角,为一线的班主任工作提供了新的着力点。以积极心理学为指导,探讨班级管理的途径:开展团辅活动,营造积极班级氛围;构建心理契约,形成班级软制度;积极关注,个别辅导不再批评。  相似文献   

9.
田崇峰  陈智豪 《文教资料》2010,(28):236-237
“心理契约”来源于管理心理学.把它引入高职院校班级管理工作中.有助于促进班级优良学风的形成、学生自觉行为的养成和师生的相互信任,能激发、调动老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促进班级整体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班级契约伦理可以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及独立人格的形成,促进平等的"我—你"师生关系的形成,规避班级文化冲突,促进班级共同体的建立。在班级管理中我们要树立公民教育理念、以学生为本的契约理念,建立自由与伦理责任相结合的班级契约伦理。  相似文献   

11.
知识型员工和组织心理契约的缔结过程是双方对于自己承诺责任履行的博弈过程。在一次博弈情形下,双方追求的是短期的利益而非长期的合作,难以形成稳定的心理契约关系。在重复博弈下,知识型员工和组织双方追求的是长期合作利益和双方利益的均衡,从而促成双方共同的策略选择必然是高度履行自己的责任,即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结果的形成,也即积极的心理契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2.
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与学生之间本质上是在建构一种心理契约。这种心理契约的建构,无论就其文化基础、情感基础,还是操作过程等诸多方面,都与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使用的原则和方法存在很强的一致性。了解和把握心理契约的这些特性,可以为心理契约理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和发展提供新的思考空间,同时也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泛化使用提供新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心理契约是维系与管理雇佣关系中组织与员工间协调合作的有效工具。将心理契约引入课堂教学便产生了课堂心理契约,它是教师与学生对于相互之间责任与义务的相互期望和主观理解。良好课堂心理契约的构建,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提供了保障,有利于教学管理的有序开展。本文阐释了课堂教学中心理契约的内涵与特点、必要性与功用,并结合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行为的出现,对课堂教学中心理契约的建设做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教师是高校发展的基础,因此高校的持续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稳定。基于心理资本能够通过改变个体的认知程序来改变个体的积极态度和行为,而个体态度和行为能够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因此,在对心理资本及其作用机制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心理资本对于教师队伍稳定的影响以及影响机制和影响程度,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心理资本作用机制的提高教师队伍稳定性的策略:将心理资本引入到教师的引进环节,加强教师心理资本的培训,改变教师的激励方式,加强心理契约的管理——用心理资本夯实心理契约。  相似文献   

15.
心理契约与经济性契约不同,它一般是隐含的、个性化的、非正式的和知觉式的。当员工感觉心理契约被破坏或违背时,将导致其对工作的消极甚至离职。雇员对心理契约违背的感知与不良的雇员行为存在高度正相关。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加强心理契约的管理对保持企业人力资源的竞争力是极其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以舟山市船舶修造业研发员工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掌握其心理契约现状。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回归模型,从心理契约的员工责任因素和组织责任因素出发,考察上述两方面因素对员工绩效的影响。为了更准确地反映上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把性别、年龄、教育、职务和组织时间作为控制变量,以消除上述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构成心理契约的员工责任和组织责任对员工绩效均有显著影响,说明改善员工心理契约管理能显著提高员工绩效。  相似文献   

17.
论心理契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借助心理契约理论,探讨在高校学生管理中引入心理契约的必要性,结合新形势下构建高校与大学生间心理契约存在的若干影响因素,提出构建有效心理契约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心理契约理论主要在组织行为学领域进行研究,而应用于对旅游消费者心理契约的研究,主要是讨论心理契约在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并针对目前旅游企业与旅游消费者的心理契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关于如何构建和维持其心理契约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道德追求起源于善,善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中分为:外物的善、躯体的善、灵魂的善。亚里士多德《政治学》的心理契约思想是来自于家庭事务管理中父权以及夫权基础上形成的一种伦理约束的心理状态的平衡。心理契约是起源于规范社会关系的需要,并且是通过人民及其统治者之间的一个契约所建立的。研究亚里士多德的心理契约思想,对于今天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大的心理契约"中国梦"的实现具有理论和现实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孙晨哲 《天中学刊》2011,26(4):138-140
在中国特殊的差序格局背景下,中学教师因教龄长短、管理权重大小、人缘远近及尊卑差别而形成了不同的心理契约状态。根据教师具体的心理契约冲突采取有所区别的措施,不仅有利于减少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学校与教师的有效沟通和理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开发不同教师的潜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