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作为专业学位的一种,其培养既不同于学术硕士,也不同于在职教育硕士.实践教学是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各环节的核心.本文就"六环节融入式"全程实践教学模式展开探究,梳理和反思这一模式,有助于全日制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教学不断改革与发展,高中地理教学模式不断更新,主题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具备较强的完整性、层次性、综合性等特点。区域地理是高中阶段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采用主题式教学模式来加强区域地理复习的效果,积极落实地理核心素养,摸索地理知识中的原理和规律,基本掌握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明确区域地理的思维,从而提升高中生学习能力及地理素养。本文主要对主题式教学在高中区域地理的教学策略进行了探究,以期在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学生地理学科的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3.
正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一大批信念坚定、师德高尚、教育教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突出,并能起引领作用的卓越教师和教育家。为此,东北师范大学积极探索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卓越教师培养之路,力图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并具有推广价值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总体设计:创新培养模式本次综合改革改变以往的"课程学习+教育见习+集中教育实习"的分段式做法,努力创建"体验、提升、  相似文献   

4.
学生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是体现地理学科价值与教育功能的核心要素,亦是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所具备的素质能力。要想进一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可以借助问题式教学方法来转变当前地理教学现状,为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提供良好契机。本文以《城镇化》教学为例,阐明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应用问题式教学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5.
中级任职培训与军事类硕士研究生教育融合式培养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需要持续深入的理论研究及不断的探索实践,方能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路径。为此,在分析融合式培养基本含义的基础上,提出了融合式培养应区分类别采取不同的融合方式,并合理构建融合式培养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在新教材、新理念的新形势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凸现新课程理念、目标,是广大中学地理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的课题。变式教学要求在课堂上通过变式展示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完整的认知过程,因此,变式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研究、探索问题的能力,是思维训练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地理课堂教学为例,阐述了如何尝试使用地理变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多维思维能力的一些策略。  相似文献   

7.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医学模式中的高层次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和发展医学科学技术的双重任务,医学研究生的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到医学事业发展。医学学术型研究生培养的侧重点在于学术理论、实验研究和科研能力训练。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学术型研究生培养在课程、培养平台以及培养方法等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针对当前学术型研究生创新教育的改革形势,滨州医学院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采用科研驱动式培养模式,将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科研精神培养贯穿于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在医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育中,推行模块式课程体系与科研化教学模式;组建跨学科导师团队;建立多元化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将参与科研训练与传授理论知识相结合,通过参与系统化、规范化培养模式,使研究生的科研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中国式现代化与地理教育的理论渊源进行了梳理,认为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相互促进,前者指引地理教育的方向,可作为中国式现代化与地理教育的共同精神内核,密切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教材内容挖掘中国式现代化五个方面的地理育人价值,并尝试通过“城镇化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主题案例开展中国式现代化地理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一线教师积极开展有关地理问题式教学实践的现状,从理论层面进一步厘清核心素养导向下地理问题式教学的内涵要求、理论根源和实践优势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与传统问题教学的对比,从教育哲学、心理学、课程教学论、现实政策基础等方面,探讨了核心素养导向下问题式教学的理论基础,从地理问题式教学与地理核心素养的文本逻辑、地理核心素养培养路径、地理学科性质与方法论、问题教学实践传统等方面,总结了地理问题式教学在地理核心素养目标达成上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生态式教学充分贯彻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念,符合高中地理的学科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能力、弘扬人文科学精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构建高中地理生态式课堂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实践实习模式的探索是全日制教育硕士培养的重要问题,“浸润式实习模式”乃我们作为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培养单位提出并被实践证明比较有效的一种模式。不同于完全的“顶岗实习”,浸润式实习模式给了实习生一种“合法的边缘性参与”身份,使他们可以安心站在“学徒”的立场上去学习教和育的本领;浸润式实习模式也不同于“突击式(或分散式)实习”,浸泡在中小学让实习生感受并触摸到真实的实践逻辑。但这种模式在实践中也遭遇到一些问题和尴尬,突出的便是“时间”和“体制”的问题。我们也尝试提出一些建议并在实践中改进。  相似文献   

12.
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硕士培养的一种新模式,培养目标是高层次的中小学教师,其明确的专业性和定向性要求培养过程高度重视实践教学,培养教学实践能力。针对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教学现状,需要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确立切实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实践教学目标、设计系统化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构建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贯通式实践教学过程、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寻找一种可能:英国修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研究生教育向来以尊重历史传统,导师关注学生的学术成长、注重质量甚于数量享誉全球.而英国修课式研究生培养模式是一种典型的学制短、综合性强、以培养硕士研究生为主并不断开拓国际市场的教育制度.探析此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可以了解英国硕士研究生的一个鲜明特色,寻找到高等教育的一种解释与可能,对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多样化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考试周刊》2016,(78):16-17
韩国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采用"推式教育"与"拉式教育"相结合的模式,达到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的目的。"推式教育"是教育者推动受教育者主动参加校内外专业实践活动,"拉式教育"是教育者利用能够吸引受教育者注意力的教育手段和方法促使受教育者接受教育。  相似文献   

15.
对于城市学校来说,劳动教育课程的条件性资源与素材性资源均比较匮乏,文章以长沙市芙蓉区为例,立足区域实际,实施"幸福教育",探索了新时期地理劳动教育的途径、地理主题式劳动课程体系的构建,强调:加强学科融合,让地理主题式劳动课程成为培育学生劳动素养的孵化器;注重文化契合,让地理主题式劳动课程成为传承民族文化的新阵地;突出主题整合,让项目式学习成为地理主题式劳动课程育人的新途径;重视教评结合,让"四全"策略成为区域探索劳动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是培养基础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层次人才,而且教育硕士学员本身还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重任。随着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快速发展,其培养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教育硕士导师在教育硕士的整个培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旨在对教育硕士导师队伍建设展开论述,探索加强教育硕士导师队伍建设的途径,以保证和提高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7.
以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为导向的教育硕士培养模式改革是提升教育硕士培养质量,促进基础教育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教育硕士培养模式动态特性分析,通过对部分教育硕士培养单位综合改革实践模式的实地调研与多案例比较,建立“制度-资源-人力”教育硕士人才培养供给侧与“精神-知识-能力”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侧联通的供需理论沙漏模型;并在剖析人才供给问题的基础上构建教师专业发展需求驱动的“六维双轨”教育硕士培养模式,以期解决教育硕士人才供给与教师专业发展需求之间协调性不足问题,并提供教育硕士培养模式转型的范式。  相似文献   

18.
教育硕士研究生具有未来教师与学生双重角色,其人才培养质量是决定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成效与教育变革发展的关键因素。智慧教育的发展对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带来了诸多挑战,文章通过分析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地方高校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找出了相应的培养路径,以期为提升教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可参考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下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的目标与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国八省265名中学英语教师的需求调查和对30名教师(包括教育硕士导师、教育硕士及函授学员)的访谈,我们认为新课程改革下中学英语教师教育的目标为培养行动研究型教师。同时,以先进的语言学习理论和教育理念为依据,结合英语新课程标准从微观层面建构任务合作式、自我驱动式、案例反思式、课题研究式、专业归档式、全息多元评价式等适应时代要求的多元化英语教师教育方式,有助于受训教师在动态的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过程中提高自身教学理论水平和专业素质,促进自主发展。  相似文献   

20.
美国教育硕士培养具有鲜明的特色,表现在将教育硕士培养纳入教师专业发展大背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形式多样的教育硕士专业和方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紧密联系,开设灵活多样的教育硕士课程,建立优质师资队伍等。其对我国教育硕士的发展与完善具有重要启示作用。教育硕士培养应体现教师的专业性,为教师专业发展服务;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设置应充分尊重市场需要,为社会提供亟须人才;教育硕士培养应努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智慧,促进理论与实践的融合;要完善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博士招生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