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对高校档案建设的要求,也是高校档案管理建设追求的目标,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获得了良好的契机,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使高校档案信息化成为可能。本文就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几点原则,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丛筠 《现代教育》2011,(Z2):34-35
随着形势的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档案管理与利用工作的质量与效率。高校档案作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档案信息化管理标准、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开发、高校自身条件等限制,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仍处于探索完善之中。如何做好高校档  相似文献   

3.
丛筠 《现代企业教育》2011,(22):246-246
随着形势的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信息化程度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档案的管理与利用工作质量与效率。高校档案作为档案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信息化建设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由于档案信息化管理标准、档案信息化管理软件开发、高校自身条件等限制,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仍处于探索完善之中,如何做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使其能够结合高校档案工作实际,在较长时问内发挥作用,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信息技术开发部门和高校共同探讨的话题。现在结合实际工作,对这一工作进行尝试性探讨。  相似文献   

4.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伦理问题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带来了诸多伦理问题。文章从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入手,剖析了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伦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协调对策,以规范信息化背景下的档案活动。  相似文献   

5.
档案事业"十二五"规划对档案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档案信息化发展需求日益迫切。本文围绕新时期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标、主要内容、实施条件等方面展开探讨,针对目前高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随着计算机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更新,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成为档案工作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我国高校档案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和问题,建设的建议等几方面来浅议对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实施高校档案一体化已经成为顺应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使用文档一体化,可以推动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随着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它为实施文档一体化管理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得档案的利用率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本文对文档一体化管理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做出讨论,并提出有利于推进呼伦贝尔学院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整个高校发展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水平决定了高校教育教学发展水平。那么,高校在档案信息化建设中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本文就此进行了理性的思考,提出了一些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发展的环境影响下,加快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的现状及主要问题,进一步提出了高校教学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随着科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到高校档案管理中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的建设是当前高校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实现高校档案信息化就是要实现档案资料信息的网络化和数字化,使接收、查询、传递和存储档案信息能够实行一体化管理,同时使档案信息实现高度共享。分析在高校档案管理中实行档案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在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一种新兴的语言学理论——认知语言学的角度研究隐喻和转喻及其对词义发展所起的作用。文首先介绍认知语言学理论下的隐喻和转喻及其二者的区别与联系。提出隐喻和转喻是人类认知和思维的重要方式,指出词语意义的发展以度义项之间的联系在很大程度是由隐喻、转喻使然,最后。探讨了隐喻、转喻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词义发展的转喻解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词义发展的原因,传统的词汇语义学偏向于将词义的变化归于历史的、社会的因素。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受认知环境和社会环境制约的,词义发展和变化的内因来源于语言使用者的认知思维,通过人类认知手段(如转喻、隐喻)由一词的基本意义向其他意义延伸。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词义发展现象进行转喻解释,并讨论其对英语词汇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隐喻将已知概念和未知概念联系起来,使语义的扩展和演变得以实现,而始源域和目标域里概念之间相互交织的联系,又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语义概念场。隐喻性词汇的教学应该从隐喻性词义生成演变的特点和隐喻词义的认知框架出发,推进学生对隐喻性词义的深加工,从而使隐喻理论在词汇深度教学中获得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接受美学看来,文本具有意义未定性,读者具有期待视野,作品的意义是读者从文本中发掘出来的。古典诗词语言具有模糊性,诗词中的诸多未定性的点和意义空白召唤读者展开联想,诗词意象更是如此。颜色词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建立在人体感知基础上的隐喻表达的。人类对红色有相同的视觉效果和认知基础,借对中国古典诗词红色意象词语进行分析,旨在揭示:隐喻是对诗词意象的欣赏,是一种创造性的语言活动,更是一种审美创造。与此同时,也印证了语言本质上是认知的,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的一种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5.
词义扩展是人类认知思维的体现。隐喻和转喻是人类基本的认知思维,分别基于事物和概念间的相似性和邻近性而构建,是实现词义扩展的重要手段。传统的多义词教学往往将其各个义项独立,忽略彼此之间的认知关联,教学效果差强人意。从认知角度来分析词义扩展的内在机制,并对英语词汇教学中如何培养多义词的认知思维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认知语言学的兴起为人类语言一词多义现象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在对隐喻和转喻的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运用隐喻和转喻认知思维模式对汉语"手"和英语"hand"做语料对比分析,分析了"手"的词义在汉语和英语中的义项拓展,分析了其多个义项产生的内在机制和可能性,从而也有力地证明了隐喻和转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是人类思维和认知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7.
教科书文本有双重意义结构,一是语言文字表面的意义世界,它是有目的的、预先设计好的内容,也是按计划、有组织地来进行实施的,是典型的显性课程;二是语言文字背后的意义世界,它内隐和镶嵌在文本之中,但其"意"却在文本之外,它是教科书显性文本背后的隐性课程,通常借助于隐喻来产生"意义",隐性课程就是一个隐藏在教科书背后的"意义场".这要求我们在教科书编写过程中,应把关注的焦点从教科书语言转向教科书话语.  相似文献   

18.
This article shows how metaphor is basic to language structure. It is illustrated with practical examples of how metaphor is found within different social and cultural contexts, irrespective of historical time. Numerous examples are given of how metaphor works in efforts to communicate meaning. From an early age, young children are initiated into the use of metaphor. This appears to be understood intuitively, and examples of words games and riddles are given to show how children become familiar with the symbolic use of language. It is discussed how this early facility to engage in ‘word play’ forms a basi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of language skills, helping children move on from familiar contexts which are understood intuitively by transferring their skills in order to interpret metaphorical language empirically in unfamiliar contexts. Theories concerning ‘dead’ and ‘living’ metaphors are explored, and attention is drawn particularly to the need to teach children how to rediscover the original meaning of Biblical metaphors, many of which have become so embedded in language and culture that they have lost their metaphorical significance. It is discussed how the interpretation and use of metaphor extends the capacity to reason and think reflectively, and the importance of education in developing this potential: this is required in many of the recently published Agreed Syllabuses of religious education and the Model Syllabuses of religious education, and would help addres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Education Reform Act (1988) concerning pupils’ spiritual and moral development.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形成了词语发展的又一个高峰,旧词语的“交脸”已成了语言新陈代谢的一种常见方式。在大脑的类推和重新分析的思维机制下,人们用隐喻、转喻、仿词、别解、委婉、超常搭配或起用方言词、古语词等方式赋予旧词以新义,或者改变一个旧词的用法,从而弥补了语言表达的空位,满足了受众的求异心理,在经济省力的前提下达到最佳的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20.
人类认知手段的转喻和隐喻是词汇扩展的两种重要方式。文章以hand为语料,从隐喻认知角度来分析一词多义的现象。研究发现:(1)隐喻在词义延伸中发挥的作用大于转喻;(2)在词义延伸中有两种思维结构:一是以邻近性关系为基础的部分代整体的转喻思维结构;另一个是以事物相似性为基础的隐喻性联想思维结构。两种思维结构相互交叉,出现连续统的现象;(3)词义从本义向转喻、隐喻方向延伸的时候,离本义越远,修辞性就越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