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每个教师在给学生授课的时候,都会遇到学生的差异问题。这个问题告诉我们,我们的教学工作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达到一样的高度。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多元使得我们必须直面学生的差异,把学生的差异当成可以利用的资源,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设计开放的、弹性的教学内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在实践中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2.
九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使我们发现教学中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即班级学生存在的差异问题很突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知识上主要表现在概念的认识、公式的记忆和运用、方法的掌握等方面;②数学能力上主要表现在运算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等方面;③学习兴趣、情感、意志等方面。上述三方面差异,使学困生日渐增多,两极分化日趋严重。  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是:①由于教学时间和精力有限,而每班学生人数又多,所以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详细了解、掌握每位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此也就不可能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3.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有些学生愿意、也善于同别人“分享”,而另一些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同别人“分享”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第一类学生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问:“班上谁是你的好朋友?”他们可能这样回答:“李明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好学生,他上课遵守纪律,不打人,也不抢别人的东西,他还爱帮助人。”对同样的问题,第二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刘晓是我的好朋友,他爱跟我一起玩,他不打我,他还爱帮助我。”如果妈妈问孩子:“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第一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我不喜欢大强,上课…  相似文献   

4.
分层教学怎么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中,学生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表现在生理、心理、能力发展等诸多方面。但在目前教育教学班级授课制的制约下,学生差异几乎被忽略了。全班几十人,基础知识、理解和接受能力必然参差不齐,不可能整齐划一。因此,面对学生客观存在的差异,在教学中实行学科分层教学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曾经说过:“世界上找不到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的,世界上也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可见。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是普遍的、绝对的,每个人都有着与他人不同的特点。而对于学生在学习上存在的差异,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深思怎样才能使每个学生在个人原有基础上发挥出最大潜力,达到一定的标准,并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上海教育》2005,(5A):46-51
学生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也不可能用同样的速度,沿着唯一的途径,达到相同的终点。一直以来,学生间的差异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但是近年来,同一班级内学生学业两极分化的现象有扩大的趋势。而在减少两极分化现象中,提高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习困难学生的发展是关键。  相似文献   

7.
语言平淡源于感受平淡●张武在学生的作文中,比较普遍地存在一个令人头疼的老问题:语言平淡。问题的原因在哪里?可能有多种解释。我以为根本原因是,学生的感受平淡,即旧、浅。语言学告诉我们:“语言中的意义要素来自思维,没有思维就不可能有意义要素。”这就是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流动儿童青少年和城市儿童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差别。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上海市某中学205个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流动学生121人,本地学生84人,数据由SPSS分析。结果: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这两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城乡性别差异不明显,身份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也不存在。影响因素分析:城乡经济差异、父母个人观念与文化程度、流动性的影响可能是引起这些差异的因素。因此应该引起政府、社会、学校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9.
《教育情报参考》2010,(6):40-40
学校差距源头其实在学生,学生之间的差异是非常之大的。不同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家庭文化和社会背景也是千差万别的。并且,教师轮岗不可能促进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10.
叶澜教授曾在《叶澜自选文集》中指出:“承认每一个学生都具有自己的独特性。承认他们每个人都是唯一的这一个,相互之间存在差异。这是学生观中‘差异性’的主要含义。有了这样的观念,就能注意克服教育中追求完全趋同、整齐划一的弊病。因为每个人不可能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不可能用同样的速度。  相似文献   

11.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104-105页例1、例2。 教学目标:1.通过抽牌、摸球、判断、涂色等活动,初步体验有些事情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并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来描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获得初步的概率思想。 2.培养初步的判断和推理能力。 3.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团队精神,在白丰探索中树立学生自信,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2.
彝族、苗族及汉族杂居区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机抽取杂居区初中生彝族、苗族260名,汉族被试800名,用症状自评量表(SCI—90)调查。结果为:1.杂居区彝、苗和汉族初中生的平均分低于常模,呈差异异常显著的总趋势。苗族部分结果与总趋势不符合,可能是苗族的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等因素差异造成的。也可能与样本较小有关。2.彝、苗族初中生的平均分与同一地区汉族初中生基本无显著差异。3.在贫困的杂居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盲目地按照发达地区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针对杂居区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内容和形式,建立适应于各民族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索流动儿童青少年和城市儿童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差剐。研究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上海市某中学205个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流动学生121人,本地学生84人,数据由SPSS分析。研究结果: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两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城乡性别差异不明显,身份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也不存在。影响因素分析:城乡经济差异、父母个人观念与文化程度、流动性的影响可能是引起这些差异的因素。因此应引起政府、社会、学校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4.
妥宝莲 《宁夏教育》2002,(10):60-60
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个圆圈,当你画在一年级的黑板上时,学生的回答可能是皮球、太阳、苹果、烧饼、铁环……各种各样的答案。当你画在中学生的黑板上时,学生的回答可能是圆。而当你画在大学生的黑板上时,学生可能会哄堂大笑或拒绝回答,因为他们觉得这个问题太简单,不就是个圆吗?  相似文献   

15.
我经常感到,每次上课,教师在说自己的教学设计时,都明显地表达了全面关注学生的愿望,从各个可能的环节来渗透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是,在课堂现场实施的时候,我们发现,教师仍不自觉地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自己身上,这导致了教师在课堂上的紧张和压力。例如,在学生分小组活动时,各个小组的学习进程出现了差异,小组的讨论非常热烈,学生提出了很多的问题。这时教师的第一个想法可能是:“呀,我驾驭不了啦,会不会说我的课堂太乱了。”而不是说:“学生在做什么,他们的学习进行得怎么样了,他们需要什么,我得想办法帮助他们。”教师关注全体学生,这就意味着以往被忽视的学生群体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因为,每次上课都会有一些非常积极的参与,还会有一些很被动的参与,或根本不参与。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没有参与的学生在干什么。教师的任务是帮助调动这些学生的积极性,并反思自己的教学设计:如何让更多的学生融入到活跃的学习活动中来。  相似文献   

16.
美国教育家杜威在刚刚创办实验学校之初,一次他来到学校的一个四年级班上,问学生道:“小朋友,如果你们不断地挖地,会发现什么?”   几十个学生,你看着我,我看着你,都答不上来,杜威看了看,以为自己的问题提得不明白、不清楚,学生可能没听懂,于是又重复问道:   “小朋友们,如果你们在玩耍时挖地,一直往下挖,你们会发现什么?”   见学生还是答不上来,那位班上的老师急了,开口说:“杜威博士,您问错了,问题不应该这样问。”   然后她转身对学生说:“孩子们,地心是由什么构成的?”   “岩浆”,学生们马上…  相似文献   

17.
正视差异面向全体--分层递进教学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得到培养和锻炼。而我们这些按就近入学方案招生的学校,按学生水平分优秀生、中等生、后进生的比例接近于1:5:4,课堂教学面临的一个难题就是如何科学地对待学生之间客观存在的差异。要善待差异,在教学中有差异才会有矛盾,有矛盾才会有活力。我们越来越意识到,差异是一种不可忽视的学习资源,要把学生的差异当做一种资源来开发,使其成为学生乐学、进取的重要财富。学生的差异不只是表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表现在教学的全过程。教学促进学…  相似文献   

18.
差异教学的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教学活动都必然受到一定教育观的支配和影响,教育改革的深层动因就是教育观的转变。差异教学是指在班级集体教学中立足于学生差异,满足学生个别学习的需要,以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的教学。其倡导的教育观是:把差异作为教育教学生态系统发生发展的基本条件的生态资源观;发挥各种不同的智能使每个人都有成功可能的多元智能观,接纳与适应学生个别需要增强自我效能感的全纳效能观;实现每个学生和谐、全面发展的差异发展观和体现多落点、表现性的多维评价观。  相似文献   

19.
在目前语文教学中,一个很普遍的现象是:教师是知识的“信息源”、“真理”的传播者,学生则是“知识的容器”、没有充分独立思考、学习的机会,这样的教学阻碍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对知识只能机械模仿,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课后,又陷入大量重复的作业、测试训练中,学习成了无法解脱的苦役。其结果是学生具有一定的基础知识,能博闻强记,但思维的创造力、想象力等综合素质没有得到全面发展。或者因不堪重负而厌倦放弃。调查表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已经成为中小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之一。不改革语文课堂单调、沉闷的局面,不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将不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可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法一:评语激励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说过:“没有感情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评语作为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手段。育人功能是强大的。爱的情感使其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心田。不同的学生,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教师的评语应是具体的、可感的一通过评语赠送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相处、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主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