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性格形成与人格发展的奠基期,学前教育质量会直接影响人的一生。教育督导是学前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要手段。学前教育督导彰显了办学行为评价的公正性,关乎教育资源的公正分配,涉及学前教育关联主体的利益保障。以质量提升为目标的教育督导应以伦理和道德精神为底蕴,指向社会共同体的公平、正义范畴。通过对学前教育督导面临的功利性、正当性和公平性的道德考量,可以看出其在人们的伦理期待中应具有公平、正义、效率、平等的特征。学前教育质量督导的伦理建设应该包括:浸润伦理关怀,拓展伦理交往空间,增强伦理自觉,实现教育正义。  相似文献   

2.
随着大众媒介文化传播的日益广泛以及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于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和媒介素养教育的伦理自觉正在成为学校教育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与议题。在当前的媒介技术与文化传播过程中,媒介技术理性的持续"至上",媒介传播自由与公正的失衡以及媒介学习主体理性、情感与信仰的分化,都给媒介素养教育造成了伦理困境。该研究在深刻理解媒介素养教育伦理自觉内涵的基础上,试图打破媒介伦理困境,重新建构媒介伦理的内涵与价值,并指出要真正实现媒介素养教育的伦理自觉,需要复归媒介的价值理性与伦理精神,重塑媒介主体的自由与责任"规范",凝聚教师的媒介素养与道德引领。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学前教育发展存在的公平性缺失和督导工作本身人文性缺失的现状,要求凸显学前教育督导的人文性,这就需要培养督导者的理性自觉,构建人文意蕴的督导体系,形成督导工作的制度规范。  相似文献   

4.
洪艳荣 《教育探索》2021,(10):67-72
大学生身份认同的伦理底色不仅关系到自身道德生命的完善、精神世界的挺拔、价值理性的稳健,还关系到知识理性的建构、家国使命的担当、社会责任的澄明.大学生身份认同需要经由"我"与自我的伦理自反、自我与他者的伦理承认、自我与普遍性规范的伦理内化而生成反身性身份认同、社会性身份认同、普遍性身份认同.当前,大学生身份认同中的伦理文化、伦理精神、伦理抱负与伦理气质匮乏,存在一定程度的伦理隐忧与道德风险.以伦理文化自信为价值线索与哲学依据,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伦理元素嵌入、大学课堂教学的伦理向度自觉、大学实践活动的伦理设置、大学实体的伦理文化建设等维度培育大学生身份认同的伦理底色,是必要且紧迫的教育行动.  相似文献   

5.
对网络伦理教育自觉的思考基于大学生主体性是一种视域的界定。在这里,突出剖析主体性,剖析网络伦理教育自觉的实现与有效性,从而就可以完成作为兼具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并重的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自觉。  相似文献   

6.
刘泰然  陈雪 《天中学刊》2010,25(4):108-110
以儒家传统文化为主的中华文明在一种全球伦理的话语竞争中如何重新为自身赢取一席之地,重新唤起它对公共世界的发言能力,不但关系到传统文化的兴衰,更关系到一个民族文化政治的成败。只有通过充分的文化自觉,一个民族才有可能去实现一种充满希望的文化政治。  相似文献   

7.
翻译伦理研究应该区分翻译的伦理与伦理的翻译两个概念。翻译伦理是对翻译活动本质的哲学思考。翻译的伦理与语言伦理相关联,其目标在于尊重异质的文化他者,保留原语中异的文化特征,从而在丰富目的语的同时,实现原作的重生。伦理翻译是指翻译活动中译者由于在内在伦理或社会主流伦理价值观的影响下,对文本中伦理关涉因素的"改写"。它是"文化转向"对译者主体翻译策略的影响,体现的是译者的主体伦理。  相似文献   

8.
心理咨询伦理规范是心理咨询工作开展的根本,心理咨询事业要发展就必须加强心理咨询伦理建设。然而,目前心理咨询伦理建设在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刚刚起步,尤其在多重关系、保密原则、网络心理咨询等方面尚存在许多困境。加强高校心理咨询伦理建设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灵活运用现有伦理规范,谨慎评估潜在的伦理选择;不断加强督导培训,努力提升高校心理咨询师的伦理水平;全面推动网络平台建设,积极促进高校心理咨询多元化;深入开展本土化理论研究,逐步完善高校心理咨询伦理规范。  相似文献   

9.
当前,部分幼儿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屡屡突破师德底线,面对复杂的教育情境无法作出合理判断,这凸显了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重要意义。制约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因素主要有幼师专业发展政策缺失、幼师工作特征遭误读、幼教改制过度市场化、幼师专业话语权被剥夺等。幼儿教师专业伦理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关注幼儿教师专业伦理需求的层次性、专业伦理规范的整体性、专业伦理实践的指导性、专业伦理制度的保障性、专业伦理内容的发展性等。  相似文献   

10.
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这是在《教育法》“我国实行教育督导与各类学校评估制度”规定的基础上,第一次在法律的层面对教育督导的机构性质、工作内容、督导结果处理等作出的明确规定,将教育督导制度进一步具体化,奠定了教育督导工作体系的基本框架,对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同时,《义务教育法》作为义务教育工作的法律规范,为义务教育督导评估提供了具体依据和遵循。依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育督导工作,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在翻译伦理的视角下对杨宪益夫妇和霍克斯的《红楼梦》英译回目进行比较分析。杨宪益夫妇更注重诚信原则,履行忠于原文和原文作者的再现伦理,不添加个人的身心感受和过多的解释,具有内向的伦理倾向。霍克斯以译文读者的反应为中心,注重满足译语文化对译者期待的规范伦理。他的译文显示出强烈的个人意识,时常对原文进行变异和改造,具有外向的伦理倾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儒家哲学,特别重视道德自觉.由于中国古代社会政治与伦理的一致性,道德规范的政治价值居于伦理价值之上.汉代的道德规范(伦理纲常)即如此,强调政治功效,认为人应该抑制个性而自觉的遵守道德规范,实际上忽略了道德行为的自愿品格.王弼的"名教本于自然"思想,注意到了道德行为是自觉与自愿原则的统一,一定程度解决了汉代儒家伦理的困境.道德行为的自愿特质,即是尊重道德主体的意志自由,在道德实践中形成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3.
伦理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道德关系。中国社会在经济体制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同时,社会结构和观念文化也步入了一个快速变迁的时代,教育观念也在社会转型期里发生着质的嬗变,成人教育管理难度不断加大,这要求成人教育管理进行根本的改革,在成人教育管理中引入伦理纬度是历史与现实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大学精神的走向决定大学的未来甚至国家民族的未来,大学精神的价值核心在于大学共同体的伦理自觉。大学精神的伦理元素体现为使命感、超越性和对善的诉求,应从高等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维护大学的伦理生态,涵养大学的伦理文化,积累大学的伦理资源,构建符合大学发展规律、具有世界眼光和时代特征的大学教育伦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教学模式构建引入伦理思考源对教育属性和伦理规范的分析及对教学模式构建的伦理反思具有影响。为确保教学模式构建的合伦理性,需要秉持公平、效率、人道的伦理精神,彰显教学模式构建的关怀意蕴,生成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践智慧,培育教学模式构建的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16.
网络伦理与现实伦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主要表现在基本伦理原则不同、道德原则与规范不同、道德约束机制不同、道德评价标准等不同;联系主要表现在网络伦理是现实社会伦理的延伸,现实伦理又是网络伦理的继续,两者都应遵循善、公正、公平、平等等基本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正确认识网络伦理与现实伦理的关系,有助于建构、发展和完善网络伦理;有助于防止人格分裂现象的滋生和蔓延,规范网络行为,打击网络犯罪。  相似文献   

17.
大学课堂是大学教育抱负实现的最主要场域,其本体意义上是学术使命与伦理使命双重负载。伦理使命是"我们"之"普遍物"对"我"之"单一物"的人文接纳与文化洗礼并实现"我"的"入世"和"在人间",从而由"自然物"转化为"精神实体"。大学课堂的伦理使命具体表现为:唤醒与挺拔人的精神意识与道德意志、教化与坚定人的规范意识与责任伦理、培育与沉淀人的他者意识与关怀伦理,既安抚人之"肉身"又安顿其灵魂。然而,检视当下大学课堂,多因素交织投射致使其存在着令人忧虑的伦理风险。文章从高校教师自身教育与教学优化、课堂伦理要素内嵌、规范与制度的完善与落实、大学生的伦理觉悟与实践等维度入手,探究其伦理风险规避策略。  相似文献   

18.
保安族传统婚姻伦理蕴含着保安族人民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内涵。保安族传统婚姻大致经过说亲、定亲以及举办婚庆活动这一流程,表现出独特的民族文化,保安族婚姻伦理将保安族人的道德情感与道德传统展现得淋漓尽致。保安族人的婚姻观以及对再婚妇女的包容性,所依据的哲学上的理论基础与根源之一,就在于他们的宗教信仰——伊斯兰教。伊斯兰教伦理道德对保安族人的伦理规范、道德准则的制定也有着重要作用。在新时代的发展要求下,保安族人民自觉承担着与其他民族共同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教学模式构建引入伦理思考源于对教育属性和伦理规范的分析及对教学模式构建的伦理反思.为确保教学模式构建的合伦理性,需要秉持公平、效率、人道的伦理精神,彰显教学模式构建的关怀意蕴,生成教学模式构建的实践智慧,培育教学模式构建的伦理文化.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深入在为翻译提供多元"他者"思维、促进翻译方法多元化的同时,也给众翻译者带来不小困惑。什么是翻译、翻译有无标准被一再提问,译者责任最终要归向何处再次被提上议程。译者责任是出发点,文学翻译者所处文化的伦理规范不可避免地对其翻译产生影响。以"翻译伦理"和"翻译的伦理"两条准绳衡量译作及翻译活动,可对译者责任进行伦理规范的重新定位和理论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