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杨清江 《小学生》2012,(12):68-68
教育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教育就是借助语言展开教育的。教育为什么需要语言呢?教育在语言学中得到什么帮助?这都是值得我们讨论的问题。杜威觉得在语言的一贯性方面存在着很大的缺陷。杜威列举了三种不良的现象:首先,语言教育中有"满堂灌"的现象存在。在语言教学中,教育者好像是独裁者,教育者垄断了语言权。通过对教育的实践和考察,教师在课堂上高谈阔论,喋喋不休,而学生只限制于用简短  相似文献   

2.
2011年3月召开的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教育的五个转型",其核心是在教育价值取向上的转型,即从过度追求现实功利转向追求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价值。这明确告诉了我们课堂转型的方向,但在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课堂转型的理念距离教师的教学行为还有相当的落差。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但不少教师缺乏可操作的、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向永知 《辽宁教育》2012,(24):37-38
课堂是什么?课堂是学校最常态、最细小的细胞,教师每天都在课堂中生活,学生的时光也大多在课堂上度过,这种熟视无睹常使我们不经意间淡化了课堂"实然"与"应然"的两重性矛盾,忽视了对课堂的准确定位,甚至忽视了对魅力课堂的追求。那么,一个"菜鸟级"教师成长为一个"专家型"教师,其课堂要经历怎样的转型呢?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随着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慕课""微课""在线学习""翻转课堂"等新名词频频进入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对"云时代"和"大数据时代"下的课程形态、教与学的方式有了崭新的认识。有人说,科学技术正在掀起一股狂潮,倒逼着我们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引领教育克服旧有的弊病,从而走进全新的时代。事实果真如此吗?技术能够真正引领教育变革  相似文献   

5.
去年11月28日,我到广西玉林市玉州区参加了"MS-EEPO有效教育"(以下简称"有效教育")现场会,听了几节课。课堂上学生渴求知识的热情、积极主动的学习、师生的互动配合,整个课堂生动活泼的气氛,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会者,异口同声地说"有效教育"确实有效,我也为之感动。我在想,如果我们的学生们都能这样主动地学习,我们老师都能这样主动地研讨,我们的教育质量怎么能不提高?现在,很多地方都在推广"有效教育"。过去,我对"有效教育"不太了解。这次听了孟照彬教授的介绍,以及他对教师的培训和要求,才了解到"有效教育"不仅有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导,而且对教师有一套严格的程序要求。教师按照程序进行教学,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学生不仅掌握知识,而且发展能力,培养了感情。  相似文献   

6.
世界正在走向一个后现代时代,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作为最先进入后现代社会的国家,其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也更多地反映了从"现代教育制度"向"后现代教育制度"的转型.美、加、澳教育在向后现代转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后现代"教育问题,其教育发展在一定意义上是对"现代教育制度"的重建与超越.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们对高等教育的需求,高职教育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然而几年来的高职教育与我们所希望的是否一致?有多大差距?培养的是否是我们所需要的人才?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否适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如何进行不断地改革?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吉林、于永正等大师们的课堂教学智慧和艺术,不知倾倒多少教师!有时我们也在学习、借鉴大师们的一招一式,但往往"形似"都很难,更不要说 "神似"。因此,我首先要追问的是:大师们的教育智慧从哪里来? 《人民教育》编辑赖配根老师说:"智慧"是一种态度,是来自于教师对学生的"善良"感,是教师对学  相似文献   

9.
在我们的课堂中有一个个"教学细节",这些"细节"毫不起眼,却是孩子生命成长的营养、人生发展的基石。珍视教学细节,教师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深切关怀,要让教学细节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盈溢课堂。教师要从细节入手,了解学生,做教育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10.
周林 《四川教育》2010,(6):20-20
地震既是灾难,也是一种历史的机会。有了“5.12”,才有从“板房→永久性校舍”的转变。自然,教育重建就越显急迫。如果我们不讨论教育的重建,就会失去历史的机会。相比硬件建设,我们对软件建设的力度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这种历史的转型期,我们特别重视与强调这个问题。当然,软件的重建早已开始.但力度不大,因为每一阶段都有其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社会职责。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存在着偏见,虽然"技工荒"现象日益严重,但高职学校生源质量严重下降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作为一名高职教师,我们如何去驾驭课堂?如何与学生进行良性互动?如何在"教"与"学"中彼此成就,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2.
正读罢马海玲老师的《我的"输"与"赢"》这篇文章,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看到了马老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真教育的坚守。但是转念一想,难道我们对真教育的坚守和学生的发展,就非得以教师的"输"为代价吗?这两者的关系就非得是"水火难容"的对立关系吗?现代社会无论是经济领域、政治领域还是文化领域,都在积极追求一种"共赢"或者"双赢"目标。难道教育这个特殊领域就特殊到不能实现"双赢"吗?我觉得,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实现学生发展与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双维目标。我们教师有能力培养出得到社会认可的学生,也就一定有能力把自己发展成为有一定社会  相似文献   

13.
陶麒芸 《家教世界》2013,(12):267-268
从呱呱坠地我们就受到来自各个方面的教育,被赋予各种期待,但是连所有的期待者都不知道我们要怎样才能正确实现这些期待。甘肃武威发生的少年连续服毒事件错在谁?虽然人生没有预演,但我们所受的教育不就是在为将来的"演出"做准备吗?他们需要一个出口,我们的教育更需要一个出口。  相似文献   

14.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教师深刻地意识到课堂变革的重要性,也感受到课堂教学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人才培养的方式。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推进课堂变革呢?文章以银川市"推进课堂变革"活动为背景,以语法教学《过去分词作定语和状语》一课为例,对推变课活动产生了一些思考,并对课堂变革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重建策略。  相似文献   

15.
正教师永恒的激情、充沛的活力、鲜明的个性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尘封的记忆,并开启他们幽闭的心智的钥匙。这就是西岗教育工作者对"激情"与"活力"的认识。一、"活力说"的新突破"激情与活力"能改变课堂吗?能促进区域教育的发展吗?答案是肯定的。李生滨局长认为:人的因素是最具决定性的,有激情才会有专业自信。如果校长和教师都有了激情,校园和课堂能没有激情吗?把教育人的激情与活力调动起来,有了教育人的激情,教育才会真正有活力,真正成为有道德的教育。"  相似文献   

16.
<正>加强中学物理教学的科技教育,提高学生的科技素质,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着重要的意义,也是深化中学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符合现代教学理念,是新课改对现代教学的要求。学生的大部分学习时间都在课堂上,课堂教学应该成为科技教育的主渠道。物理学虽然不是具体的技术学科,但物理学理论是很多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基础,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对学生进行科技教育,物理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7.
张晓宁 《成人教育》2004,(11):28-30
随着以多媒体计算机与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广泛应用,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突破口"和"制高点"的教育技术,对促进创新人才的培养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实的教学实践中教育技术是否符合国情?是否在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教育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它们?对这些问题的反思将有利于我们更好地应用教育技术来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深化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8.
孔子、孟子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们在长期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一套培养人才的方法,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一孔子与孟子教育思想的相同点(一)人人都应受教育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通过教育,人的道德水平和知识水平都会得到提高,但人与人之间也逐渐会产生差距。这就是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还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认为人人都能接受教育。孟子倡导"性善"论,他认为人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怎样进行有效的历史教学一直是一个大难题,不管是对于教师还是学生来说,历史仅仅局限在课本中吗?怎样进行历史教学才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历史的奥秘,激发他们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不是一味地背诵、默写?没错,我们当下所过的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历史,是我们身边切切实实的正在发生的历史。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准确地阐述了教育与生活紧密的关联,给了我们无尽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微课程作为一种新型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对促进开放教育资源建设、学生个性化学习、教师团队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可汗学院课堂外学习、课堂内知识内化提升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越来越受到各级教育的推崇。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课程实践采取的"面授辅导与网上学习"相结合的多元混合教学模式虽然是翻转课堂的雏形,但并没有从本质上真正实现"课堂"向"学堂"的转变,致使"面授辅导与网上学习"整合的有效性还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因此,在广播电视大学向开放大学转型时期,有必要在开放教育资源建设、面授辅导与网上学习混合学习模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适应性特征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广播电视大学课程设置、教学结构和学生特征,采取设计研究方法,积极探索"基于微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创新,从而更好地促进开放大学的资源建设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