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压力管道是海洋石油化工等领域的常用构件,但经常受到泄漏、爆炸和冲击等事件的威胁。本文旨在探讨压力管道在高速冲击作用下的力学响应及失效机理。创新点:1.开发考虑金属大变形和高应变率的非线性模型,通过基于表面的流体腔模型来模拟管道气体和管道的耦合作用,简化计算模型,提高计算效率;2.通过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对管道高速冲击响应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1.采用Johnson-Cook模型模拟金属的大应变及大应变率;2.采用基于表面的流体腔模拟管道与内部气体的耦合作用;3.与实验结果对比验证模型的准确性;4.分析影响管道抗冲击性能的参数。结论:1.管道壁厚显著影响管道的抗冲击性能;2.在相同冲量下,冲击头与管道的接触面积越小,管道越容易被穿透;3.在管道受到冲击时,管道内压越大,管道抗穿透能力越小;4.在管道未被破坏时,管道内压能够增加管道的弹性,减小管道受冲击后的凹陷深度。  相似文献   

2.
将高阶应变弹性理论引入细长压杆的纵横弯曲问题中,考察了内禀长度对于纵横弯曲的行为,尤其是中点挠度、最大压力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内禀长度对比外特征尺度不可忽略时,压杆纵横弯曲的最大压力降低;中点挠度也明显受到轴向力、横向力、材料刚度、压杆长度(即外特征尺度)以及内禀长度的影响。工作对于承受纵横弯曲作用的微尺度压杆的设计、制造及使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地下管线变形控制条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地下管线的材质、输送介质、接头形式、管线走向、管道内径、管线埋深、管线与隧道之间的距离等方面分析了管道变形大小的控制条件,对国内外相关地下管线的研究做了一些统计调查,并从刚性和柔性两个方面对管道的变形进行了安全性能评价。管线的控制标准可以从地层移动、管线接头转角与脱开以及管线应变等方面考虑制定。  相似文献   

4.
通过DEM-FEM耦合的试验方法对半径为4 300 mm的大型球磨机进行试验仿真,研究梯形衬板在不同的倾角、顶边长度和高度的情况下,衬板所受到的总变形程度、应变和应力大小,借助正交试验分析,得出优方案和显著性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基于岩石kaiser效应,提出了通过岩石在三轴压缩条件下的声发射试验,对取样点岩石地应力进行室内测量的方法,同时对试验结果采取应力记忆和应变记忆分析法进行分析计算,分别获得岩样的主应力大小和水平投影角。试验结果表明,利用围压条件下的岩石声发射试验进行地应力测量的方法可行,与现场测量方法相比更为经济、简单易行,其结果与通常采用的单轴压缩条件下的结果相比更为精确,并证实了采用应变记忆分析法比应力记忆分析法所得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6.
应用薄膜理论、第三强度理论探讨了内压作用下环壳内的应力和应力状态,对薄壁回转壳体的强度设计、计算壁厚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7.
光纤压力传感系统传感元件受力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光纤的高弹性模量和质量系数,应力-应变在一个相当大范围内成线性关系,使用高双折射保偏光纤作为光弹效应的传感元件和测量系统的传光元件,设计基于光弹效应的光纤压力传感系统实验装置.以单模光纤的应力双折射效应为工作原理,分析研究单模光纤的受力情况,利用ANSYS软件建立二维和三维模型对侧压情况进行仿真,研究侧压时光纤的横向应变和纵向应变.仿真结果为实验系统提供了很好的支撑.  相似文献   

8.
目的:天然沉积的结构性软土分布广泛,但能考虑结构性影响的大应变固结理论鲜有报道。本文考虑结构屈服压力随初始有效应力的变化及土体结构性对压缩与渗透特性的影响,建立结构性软土的大应变固结模型。研究结构性及初始有效应力对大应变固结性状的影响,并探讨结构性软土大、小应变固结性状的差异,以提高软土固结计算的精准度。创新点:1.建立考虑天然沉积软土结构性影响的一维大应变固结模型,且该模型能考虑结构屈服压力随初始有效应力的变化;2.分析天然结构性软土大、小应变固结性状的差异,为实际工程中的软土固结计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总结结构性软土对压缩和渗透特性的影响及结构屈服压力与初始有效应力间的关系;2.通过理论推导,构建考虑结构性影响的软体一维大应变固结模型(公式(15)和(16));3.通过对模型进行数值求解,分析软土结构性对大应变固结性状的影响,以及考虑结构性影响的大、小应变固结性状的差异。结论:1.大应变假定下结构性软土中超静孔压的消散速率要比小应变假定下快,且这种差异随着土层应变增大而增大;当应变值超过15%时必须采用大应变假定。2.如果土层的初始有效应力计算方法相同,则大、小应变不同假定下土层的最终沉降值是相同的。3.相同几何假定下,初始有效应力计算方法对超静孔压消散速率几乎无影响,但对沉降变形影响明显。4.大、小应变假定下固结性状间的差异随结构屈服压力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9.
为了保障输氢管道的服役安全,并满足氢能领域的人才培养需求,该文研制了输氢管道极限承载与裂纹动态扩展实验平台,设计了水压和气压加载两种工作模式,并设置万帧高速相机记录裂纹扩展过程提升实验精度。通过对6061-T6铝合金和304不锈钢两种典型材质管道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实验平台可有效测量不同初始缺陷条件下管道的极限承载压力、裂纹扩展长度和瞬态速率。学生通过该实验平台可深入了解输氢管道瞬态失效行为,借助平台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钢管与混凝土的脱黏问题,在钢管混凝土柱中采用了膨胀混凝土.由于混凝土膨胀,钢管与混凝土之间产生自应力,从而有效提升钢管混凝土柱的力学性能.分别对混凝土和钢管混凝土柱进行变形试验,对混凝土的自由变形和钢管的环向变形进行测量和分析,并提出了钢管混凝土柱的环向应变、自应力和徐变的计算方法.试验和计算结果表明:在混凝土内添加合适掺量的膨胀剂可以长期保持混凝土膨胀并产生自应力,从而避免了钢管与内部混凝土间的脱黏;增加膨胀剂用量和减小养护龄期均能提高钢管混凝土柱的膨胀变形和自应力;增加钢管壁厚降低了钢管混凝土柱的膨胀变形,但提高了初始自应力.  相似文献   

11.
根据弹性力学研究在应力下物体内一点的应力状态.推理岩石在应力下发生应变,其有限变测量可研究地质构造的性质及形成机制、岩石变形前的状态、岩石圈区域性的系统应变测量.  相似文献   

12.
为了精确测量接触界面之间接触压力的大小和分布,建立了薄膜压力分布测量系统,开展了压力分布系统测试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测试系统的标定文件、接触材质、接触面积对薄膜压力分布测量特性有较大影响;在同类接触介质的标定文件,刚度较小的接触材料前提下,采用薄膜压力分布测量系统可以精确测量板的基座接触压力的大小及分布;接触面积的大小对测量精度的影响有限,但会限制测量的量程。研究成果为接触压力的试验测量提出了一种高精度、易操作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传统支架长期滞留体内诱发支架内再狭窄的问题,设计一种新型可回收外周血管支架,并对其安全性与有效性进行力学分析。首先建立支架和外周斑块血管有限元模型,对支架进行压握、自由扩张过程的有限元分析,比对分析结果与径向支撑力测试结果,发现误差小于10%,验证了支架有限元模型有效性;在此基础上,再对支架植入及回收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分析与血管耦合条件下支架与血管生物力学性能。压握过程中支架最大应变为5.919%,回收过程中支架所受等效应力最大值为691MPa,均小于支架材料镍钛合金最大弹性应变及屈服应力。自膨胀扩张过程中血管所受最大等效应力值为0.592 6MPa,支架回收过程中血管所受等效应力最大值为0.536 6MPa,均小于血管损伤应力。试验结果表明,新型可回收外周血管支架理论上是可回收的,并且在植入以及回收过程中,其力学性能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有限元数值仿真方式建立装配式凸轮轴横向滚花塑性过盈装配模型,研究压装后钢管表面滚花区域应力应变特征,并进行了装配式凸轮轴横向滚花压装实验。实验结果与数值模型结果相一致,凸轮片凹槽内壁与钢管滚花外壁通过弹塑性压配形成十字花形啮合。采用算术平均滤波法消除计算误差对计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横向滚花装配式凸轮轴压装力呈阶梯状周期跳跃上升;若不考虑齿形影响,随着压装长度的增大,压装力呈多阶段多斜率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15.
测量一点的主应力的电测实验是材料力学实验中的基本实验。在该实验中,为了测量构件表面一点的主应力大小及方向,通常采用3个1/4桥路,测量该点沿3个敏感栅方向的线应变,根据平面应变状态分析和广义胡克定律求得该点的主应力大小及方向。该文通过对构件表面一种常见应力状态的分析,提出了只用1个1/4桥路和1个1/2桥路便可测得该点主应力大小及方向的简便方法,从而简化了实验过程,提高了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6.
针对三峡压力管道钢材受力不明确的问题,通过对三峡压力管道的三维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出在设计荷栽作用下三峡压力管道钢材沿管道的应力分布规律,以及在逐步加载时压力管道中钢材的应力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7.
运用统一强度理论对承受内压的拉压屈服强度不同材料的厚壁圆筒进行了自增强分析,得到了适用于多种材料的厚壁圆筒弹性区与塑性区中的应力分布,残余应力分布及合成应力分布的统一解析式,分析得出了最佳弹塑性半径和最佳自增强内压的统一解析解.  相似文献   

18.
电阻应变测量技术(电测法)是一种单点应变测量技术,在复杂构件表面应力梯度较大点的应力状态测量时,需事先分析测点位置,并准确黏贴应变花,这使测量过程比较复杂。而三维数字图像相关(三维DIC)具有非接触、全场测量的优点,可测得构件待测表面的应变场,直观判断出待测点的位置及其应变状态。基于一偏心构件的拉伸试验,比较了三维DIC与电测法及有限元分析方法的应变状态测量结果。结果表明,虽然三维DIC应变状态测量精度不如电测法,但仍能给出较为准确的结果,且具有电测法不具有的独特优势,因此非常适用于复杂构件应力梯度较大点的应变状态测量中。  相似文献   

19.
Fe_(73.5)Cu_1Nb_3Si_(13.5)B9合金粉/硅橡胶压磁复合材料是针对特种界面接触压力测量研发的新型传感材料,为了将该种材料的薄片作为传感器敏感元,需要认识薄片的力学行为.本文对该种压磁复合材料单层薄片试样和多层薄片重叠组合试样进行压缩实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获得了不同试样的压缩应力-应变曲线.通过对这些曲线的分析、比较,获得了如下认识:薄片的单向压缩应力-应变曲线存在近似线性段,且近似线性段具有一定的长度和足够弱的非线性程度;单层试样应力-应变曲线的近似线性段的斜率随厚度增大而减小;由厚度量级相同的若干单层重叠组成的试样,层数越多,则近似线性段的斜率越小;总厚度相同但层数不同的试样,层数越多,则近似线性段的斜率越大.以上的研究结果对于传感器设计、标定、控制及使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测量和检测问题广泛存在于各行各业,随着生产力水平与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测量和检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机电工程测试技术中,应力、应变测量技术应用极为广泛,本文就被测件在复杂受力状态下应力、应变测试方法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