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世界古代史上,就氏族制解体到奴隶制国家建立,特别是古典奴隶制度的建立而言,雅典和罗马是两个典型的例子。它们在由氏族制度向奴隶社会过渡的过程中都具备鲜明的阶段性,最后都建立起高度发展的古典奴隶制城邦国家。但是,正如西方历史学家归纳的那样,以雅典为代表的希腊和罗马文明各具特色、各擅其长:两者在从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转变的形式上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2.
父系氏族制度是存在于原始社会后期的一种社会制度,在这一制度之下,子女的血统关系据生父确定,男子在经济和社会关系上占支配地位。父系氏族社会就是由父系血缘纽带连接的社会集团,它由母系氏族社会转变而来,向阶级社会过渡而去。古代明起源的研究是当前学术界的热点,要真正弄清中国古代明的起源问题,就必须对中国父系氏族社会作深  相似文献   

3.
维新运动兴起之际,中国思想界洋务派的“中体西用论”仍占主导地位,即使是康有为的维新变法理论也未真正突破这一框架的束缚。严复则在对中西方文化比较的基础上.深刻地指出了中国传统君主专制制度和思想文化的弊端,强调自由与民主对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的重要作用,从而真正在理论上给“中体西用论”以致命一击。然而,严复在变革的实践上又未能突破“中体西用论”的框架。他思想中激进与保守、现实与空想的双重因素,矛盾地交织在一起,这实际上是由清末社会的复杂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4.
试论雅典从氏族社会到阶级社会的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及国家的发生与形成,一向是世界古代史研究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指出,世界古代史上的雅典国家是在没有外部与内部暴力干涉下,直接从氏族内部发生的阶级对立中产生的,因而它是国家产生的一个最典型、最纯粹的例子,所以“关于这一切(国家产生的过程——引者)至少是它的始初阶段,再好莫过于从古雅典来加以研究”。因此,深入研究雅典从氏族社会向阶级社会的转变,对于正确理解这一个世界古代氏族都曾经历过的历史阶段,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说“氏”     
《说文》:“氏,巴蜀名山岸胁之旁箸欲落(土隋)者,曰氏。氏崩,声闻数百里。象形,声。”意思是:氏字是巴蜀一带叫山岸边附箸的、样子象要堕落的岩块做氏。这样的“氏”一崩塌,响声传到数百里之外。 由“氏”的“旁附”引申“支系”,引申为“姓氏”的“氏”。当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母权向父权过渡时,女子嫁到男方,为了区别甲父系氏族和乙父系氏族,就产生了“氏”。“姓”,表示同出一始祖母;“氏”,是姓的支系。到氏族社会解体时,“氏”就演变成了古代贵族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原始社会,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三个阶段。原始人群时期,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后的初期阶段,体质形态还残留着一些猿类的特征,这一时期延续最长,大约经历了二百万年左右。母系氏族社会是原始社会的繁荣昌盛时期,所谓原始共产主义制度,主要是指这个时期而言,大约经历了数万年之久。父系氏族社会则是原始社会的后期阶段,它是私有制、阶级产生和发展的时期,也是原始公社制度瓦解并向阶级社会过渡的时期,大约经历了一千余年。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的考古资  相似文献   

7.
二恩格斯在自己的作品“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研究了家庭产生的历史,其次就叙述了氏族社会组织的特点并阐明了易洛魁人,希腊人,罗马人和日耳曼人氏族的特点。在氏族制度中,没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人剥削人的现象,阶级和国家。生产力发展的水平是低下的,因此人类几乎完全受自然自发力量的支配。在原始社会制度下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这在基本上是适合于生产力的性质的。生产力发展的低下水平决定只能有一种社会关系的类型:共同劳动与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在原始氏族制度下,人类劳动的生产率极为低下,以致根本不可能获得剩余产品和发生人剥削人的现象。氏族是建立在血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代的“国之大事,在祀与戎”这句话,简要概括地说明了以宗族为本位的先秦社会组织的两种主要活动:祭祀与征伐。这是维系当时社会存在发展的两种主要活动。先秦时代的什伍制度就是进行这种双重活动的一种社会组织。作为军事战斗编制的什伍制度已有人作详细论述,本文则试图从先秦时代宗族组织的存在形式、组织关系、演变过程及历史影响等角度来论述当时的什伍制度。这或许能够更清晰具体地把握当时历史发展的线索与脉络。 一 大抵上刚迈入文明历史门槛的民族的社会组织,不但未能完全割断与氏族组织联系的脐带,而且也保留了氏族组织十进制的形式特征。摩尔根在《古代社会》“罗马人的库里亚、部落和氏族”这一章中论述罗马氏族社会的发展显示出四个组织阶段时说:十个作为社会制度基本单元韵氏族组成为库里亚(相当于希腊人的胞族);十个具有氏族制度下若干氏族属性的库里亚组成为部落,而在由它们组合成的一个氏族社会中总共包括着三百个氏族。古代中国的先秦社会组织亦基本如此。《尚书·尧典》云:“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周礼·地官·司市》云: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的经典著作《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基础,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在论述国家起源的问题时,恩格斯用了很多的笔墨来阐述氏族社会经历的一系列的演变,细致地描述了国家对氏族制度的批判性的继承。在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氏族在国家的形成中扮演着中介和母体的作用,并且氏族的特征也在的国家身上留下了烙印,现代国家在地域、管理体制、领导产生制度、地区关系处理上都能找到氏族社会的影子。探讨现代国家建构问题可以回到氏族这样的一个起点上来,这样的研究也将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0.
禅让制释: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们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评:这一制度的实施,是在我国原始末期,即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民主推举”事实上是氏族贵族的民主。世袭制释:我国奴隶社会开始实行。包括王位世袭制和诸侯、卿、大夫世袭制。王位世袭制从秦始皇开始演变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君主专制制度走了一条和西方不同的道路。中国君主专制制度以小农经济为基础、以武力为先导,控制宗教势力,严密控制人身,君主专制制度通过官僚制度得以实现,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日趋加强。古代中国封闭的地理环境、农耕自然经济与宗法社会和中国化的宗教促进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探索君主专制制度的特点和影响君主专制制度的因素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君主专制制度。  相似文献   

12.
回纥建立政权之前的宗法统治形式是氏族血缘组织与初期国家行政、军事组炽“三位一体”的结合,西迁回鹘在唐末五代之际建立政权以后则过渡到宗法封建制的统治形式.  相似文献   

13.
中西官僚体制产生的不同方式国家是从民族社会的分化中产生的.最初的国家官吏一般地是从氏族军事民主制机构中的氏族贵族转化而来的,但由于社会经济生活方式等历史条件的差别.氏族社会解体程度的不同,氏族贵族转化为国家官吏的具体方式以及其后发展形成的官僚政治体制在中西方都大不相同.中国是一个以大河流域的农业经济为基础发展起来的文明古国,在原始生产力极低的条件下,内陆大河流域的生存环境,农业灌溉经济的自然规律,都在客观上要求中国的先民们必须更多地依据组织的生产力,领先一个大的社会共同体,才能较好地治理利用大河…  相似文献   

14.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随着氏族社会的最终解体,以血缘为纽带的关系被打破,代之以财产和地域关系,从而在原始民主制的基础上过渡到了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制。古代中国在从原始军事民主制向国家过渡时期,没有出现过充分发展的货币经济,因而缺乏足以推毁氏族旅长制度关系和旧的生活方式的力量,使得以血缘为纽带的社会关系被带入政治社会,从而导致奴隶主专制统治的贻害至深以及封建宗教关系对社会发展的阻碍。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氏族社会时代,每一氏族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将其奉为“祖先“而加以崇拜。文献中关于“玄鸟生商“的传说,说明商族人的图腾就是“玄鸟“。这一传说自商周至秦汉虽然有所演变,但传说的主题始终没有改变。即人们始终把玄鸟作为商族的图腾,认为殷商王朝的始祖契是由玄鸟所生。契之前无父而生,契之后子孙相承,反映了商族由母系氏族向父系社会过渡的真实史影。  相似文献   

16.
禹与涂山女的传说,是我国历史在进入文明社会以前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的真实写照.禹与涂山女的婚配,并非只是男女间的个体结合,他们代表了两个互为婚姻的氏族共同体,这也是中原地区的华夏文化与南方各部的民族文化在发展中不断交流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在西方殖民主义的冲击下,传统中国基于儒家文化之上的王朝国家观念被完全突破。以梁启超、孙中山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在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大背景下,试图重新建立对于现代中国的理解,近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观念开始形成。辛亥革命的意义则在于,它不仅在形式上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政权,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更在于它从社会制度和观念文化层面,实现了中国人国家观念由传统向现代的初步转型,并由此开启了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国家建设的历史进程。从辛亥革命开始,民族国家的建构始终是中国社会政治发展的主题。  相似文献   

18.
1889年,日本在非西方国家中第一个实施了成文宪法,并据此建立了近代民主选举制度。然而,从国家整体的制度构造来看,由“专制有司”构建的大日本帝国宪法体制以天皇主权为核心,并不是民主的宪法体制。在强大的“自主国家”和弱小的“公民社会”之间,国会选举制度开始了多舛的运行道路,直到帝国宪政崩溃为止,成了反映战前日本的国家政权势力变幻无常与社会运动兴衰不定的晴雨表,其本身也经历了一个从“人民代表法”向“法制选举”的保守转变过程。考察战前日本“本土化”的选举制度发展历程,能够为我们认识东亚地区民主化进程的前景和局限性提供有益的线索。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历程同时也就是近代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历程。1840年以来,中国民主革命先后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废除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实现了国家的独立和统一。学习中,要了解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演变的原因和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逐步走向胜利的原因和历程。  相似文献   

20.
一一九一九年爆发的伟大的“五四”运动迄今已经整整六十年了。六十年来,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当年革命先驱者为之奋斗、流血牺牲的理想,已经变成了现实。抚今追昔,不禁使人油然而生“天翻地覆慨而慷”之感。“五四”运动时期,争取民主与法制是整个斗争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和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加快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完善过程,是走在新长征道路上的中国人民的一个重要课题。列宁曾经指出:“良主是一种国家形式,一种国家形态”。因此,争取民主归根结底就是争取民主的国家制度。中国自十九世纪末叶“洋务新政”破产时起,一些进步的官吏、士大夫目睹国家的坎坷遭际,逐渐由泛论兴办西学,变法致强,转向建立议院,改革君主专制政体。但囿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他们对资产阶级民主的认识是肤浅的、模糊的。虽然如此,他们毕竟议论了过去绝对不许触及的封建专制政体问题,开始了近代中国争取民主政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