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当今世界,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资本主义各国政府虽然采取了一系列的救赎手段,但其发展前景依然黯淡。与此同时,中国模式却独树一帜,焕发出别样的活力。其中,中国强而有力的政府,对于其经济与社会发展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政治优势,而这也是西方国家所不具有的。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模式的这一政治优势,是中国模式成功应对金融危机的法宝之一,也为世界其他国家提供了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福山的政治秩序理论以国家、法治、负责制政府为现代政治秩序三位一体的制度组合,以国家与社会互动的理论架构阐释政治秩序的成长,追溯了国家、法治、负责制政府在国家和社会相反相成的颉颃中起源、成长、融合的演进过程,并将国家与社会平衡发展归为文明政治秩序的目标。福山以宗教为关键,诠释了中国国家早熟的强国家模式与欧洲法治先行的强社会模式的政治发展不同路径。福山政治秩序理论最大胆的探索,是凸显了国家建构之于政治秩序的意义,并将公元前221年建立的秦王朝归为现代国家的起源,这使其政治秩序理论具有覆盖东西方文明的阐释力。  相似文献   

3.
弗朗西斯·福山从国家与社会关系视角对人类社会政治秩序进行探寻,将国家、法治和负责制政府视为现代民主制度的根基。福山分别对中国强国家模式和欧洲强社会模式进行了论述,认为现代政治秩序的基本走向是强国家与强社会的有机统一,实现国家、法治和负责制政府的相互融合,为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进行了不懈探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其基本特征主要有政党、政府的主导性和权威性,政治改革进程的审慎性与渐进性,政治理论及实践的灵活性与创新性,学习借鉴过程中的国家和民族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在世界多极化和各国发展道路多样化的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模式越来越表现出其强大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特色廉政制度经历了恢复与重建、健全与深化和不断完善与逐步形成体系的历史过程。我国的廉政制度建设具有鲜明的特点:方向是正确的,是沿着制度变迁的自身逻辑发展的。国家制度的建设和党的廉政制度建设相辅相成,成为中国长治久安的制度基础,共同构筑了中国反腐倡廉的模式和体系。其过程是一个自觉的、主动的过程,反映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其目标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国家廉政模式和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始终注重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政治优势,创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机制、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闫帅博士的新著《回应性政治发展》以发展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历史性转型为研究对象,系统考察了政府转型过程中政治秩序再造的逻辑和内在机理,进而将中国的政治发展模式概括为"回应性政治"。在这种"社会有需求,政府有回应"的国家-社会互动模式中,执政党和政府通过不断的调适和学习,不仅在主动回应社会需求的过程中构建了相对和谐稳定的社会政治秩序,而且在推动政治发展、实现制度变迁的过程中实现了兼具合法性与有效性的国家治理。在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过程中,渐进增进政治回应性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基本历史经验。当然,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党和政府对社会抗争的回应,还应重点关注政治体系自身适应性调整的主要实践和基本脉络,充分挖掘中国政治回应性和调适性共生并存、相互强化的内在机理。  相似文献   

7.
政党制度是现代国家政治结构的核心,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政治内容和政治方向。一个国家选择哪种类型的政党制度,不仅关系到该国哪个阶级阶层来执掌国家政权,关系到该国各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以及相互关系,也关系到这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与和谐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以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政治优势赢得了各党派人士的广泛认同,是当代中国政治结构的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模式的关注源自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中国经济的稳健表现。中国模式进入研究范畴,应设置多个参照系进行横向对照,同时从时间的动态维度予以考察。中国模式主要具备了三个方面的特征:第一,政府调控下的市场经济;第二,相对集中的权力配置;第三,务实的发展路径。中国模式致力于现代化国家的建设,虽诞生于向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学习,但却是对苏联模式的全面突破。中国模式的社会属性仍是社会主义,中国模式下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也归因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历史演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乡村治理模式的演进经历了1949年以前国家统治下的“县政绅治”、1949年之后国家主导下的“政社合一”和1978年以来国家治理下的“乡政村治”三个阶段.这一过程是从传统的政治统治转向政治管理最终过渡到现代的公共治理过程,内涵着国家与乡村社会关系的重大变化.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变革中,中国乡村治理模式又将迎来一次全新的嬗变,侧重政府主导作用下的“多元共治”,推动政府与农民的现代转型,推进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最终实现乡村社会的“善治”.  相似文献   

10.
从学理逻辑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模式展现为三个基本要素:其逻辑起点是邓小平提出政治模式新的判断标准,这是政治模式的内在依据;其逻辑中介是政治模式的实践方针,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其逻辑外显体现在把人民性、民族性、时代性融入国家的各项基本制度的创造性特色体制,为政治模式提供不竭动力。三个基本要素的紧密结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模式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1.
当前流行的抗争性政治理论,在有效解释中国民众的上访、群体性事件等行为的同时,也存在"遮蔽国家"的嫌疑,忽视了政府为应对社会抗争而进行的政治秩序再生产。基于此,笔者转而关注和回答政府是如何回应社会抗争的,并将这一政治秩序再生产的逻辑概括为回应性政治,它是以政治稳定为目的,以"社会需求—政府供给"为过程,政府通过不断的调适、学习、回应来满足社会需求,并在"社会有需求,政府有回应"的国家与社会互动过程中推动政治发展的一种制度变迁过程。回应性政治作为一种研究范式,它在彰显政府较强的学习、适应能力的同时,也暴露出了政府在应对危机上的滞后性、被动性、改革目标不明确性以及局部性调整等缺陷。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也不断增加,其中,政府工作报告的作用不可小觑。绝大多数国家是通过英译政府工作报告了解中国的,这就对译文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切斯特曼总结的五种翻译伦理模式为英译政府工作报告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视角,对英译过程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金融危机的爆发是全球产业发展矛盾激化的产物,也是国家竞争格局的一次大调整。2008年爆发的这场全球金融危机催使各国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步伐,引发全球新一轮产业调整、转移和升级,带来增长方式的深刻调整,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竞争格局,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国家在危机克服中表现"抢眼",经济强劲复苏,国家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后金融危机时期产业升级需要更强技术支撑,技术创新将成为产业发展模式突破和全球产业利益调整的重要推动力,是增强国家竞争优势的重要来源。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世界各个国家都应审时度势,把握机遇,加快产业技术创新,增强国家核心竞争优势,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从学理逻辑上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模式展现为三个基本要素:其逻辑起点是邓小平提出政治模式新的判断标准,这是政治模式的内在依据;其逻辑中介是政治模式的实践方针,即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其逻辑外显体现在把人民性、民族性、时代性融入国家的各项基本制度的创造性特色体制,为政治模式提供不竭动力。三个基本要素的紧密结合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模式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从政府过程的角度来分析当代中国政治信任的建构逻辑,是研究中国政治的一个视角。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实现了对抽象政治文化——政治信任分析的操作化。从传统到现代中国政治由封闭走向开放,随之信任环境的变化也体现为从高度信任到低度信任,从个人信任到制度信任。中国政治信任建构的逻辑是政治不信任而非政治信任,即应以政治不信任作为当代中国政治信任制度建构的核心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中国是世界大国国家结构制度类型的例外。它采取多样性地方政府模式使单一制完成了联邦制的使命,维护了一个大国的统一和稳定。这些模式包括普通集权模式、民族自治模式、特区复合模式,它们共同构成中国地方政府模式的特色,都是对中国面临问题的诊断和解答,依赖的变量包括历史情景和政治家的理性。他们具有发展的适应性、内容的兼容性、功能的多样性。面对世界政治分权化和经济一体化浪潮,我国要探索多样性模式共存共荣的多元和谐发展,同时克服不同地方政府模式差异性过大带来的潜在的国家整合危机。  相似文献   

17.
不能因为金融危机,就认为由国家主导经济比自由市场更有优势.我很担心的是,接下来的几年,中国的改革进程特别是法治方面,会出现倒退.这一轮经济增长,很明显是借着政府打的强心针,通过花钱搞基础设施、工业大项目来推动,长久来看,结构性问题很严重.  相似文献   

18.
一般认为,美国金融危机缘起金融技术创新.文章审视美国金融危机的政治学背景,从而把研究视角延伸到与经济自由主义互为因果的政治结构--"企业化政府".首先,美国金融危机是企业政治战略与企业化政府相互作用的政治过程,它基于特定的经济利益、并借助于公共权力,把自由主义理念扩大至公共领域;其次,伴随着经济上的自由主义思潮,在政治上形成了以企业为中心的政治结构,从规制政府到企业化政府,金融机构被引入非规则的"私"的领域;第三,"企业化政府"构筑了金融资本主义的政治结构,它表现为"公"权力的弱化,以及投机、掠夺的财富积累过程;最后,文章从方法论层面对企业化政府的表述提出疑义,进而指出走出金融危机的政治学路径,即"效率、公正与自由".  相似文献   

19.
"中国模式"问题研究报告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一、“中国模式”问题的提出1.“中国模式”问题的提出是西方各国对中国发展态势的重新审视西方各国对中国发展道路或“中国模式”的关注,并不只是近几年的事。西方有许多人一直在关注社会主义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问题。苏东剧变之后,不少西方国家就中国的发展态势先后抛出了“中国崩溃论”和“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认为,中国难逃苏东剧变的命运,中国将很快因四分五裂而垮台。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更是将这种论调推向极至。他们认为,中国将是亚洲金融危机中的“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中国最终会因经济问题而引发巨大的政治动荡。与…  相似文献   

20.
当代中国监督运行模式选择的基本取向是和谐,其依托模式是以内部自我监督为主,同时也重视并注意发挥异体监督的作用。当代中国监督模式选择的这一取向,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人高超的政治策略和政治智慧的体现,也是当前中国推进民主政治进程、进行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采取的策略和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