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余庆县田氏和翁安县王氏均自称为清初平南亲王尚可喜之子尚之信后代。本文通过《田氏族谱》、“尚易田氏”碑刻、田氏族内历代传说与顺治《三韩尚氏族谱》、康熙《尚氏宗谱》、乾隆《尚氏宗谱》比较对照,并结合相关史料对贵州田氏和王氏是否是尚之信后代进行考证,以有助于清代社会史研究。  相似文献   

2.
春节祭祖是当代乌拉街满族民俗生活的重要构成部分。春节期间,满族民众按照传统习俗,先备办祭品、设置"吊杂",再"亮谱"、"接神",举行隆重的祭祖仪式。祭祖仪式的年度举行,凝聚了多重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祭祖既可以表达族人对祖先的崇敬之情,又可以重构尊尊亲亲的家族伦理秩序,也有利于传承家族历史记忆。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满族祭祖仪式包含丰富的满族文化象征符号,有特色的祭品、祭器、仪节都是满族文化认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清代徽州祭祖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有所深化,在经历了两次战乱之后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高峰。在重点讨论清代徽州地区的宗族有关祖先祭祀过程中遍修祠堂、重修宗谱、合修坟茔等内容的基础上,以《茗州吴氏家典》作为徽州祭祖研究的个案,论述贯穿清代徽州宗族祭祖的宗法思想和宗族实践。  相似文献   

4.
祭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是鬼魂崇拜、生殖崇拜、万物有灵思想的遗存,它体现民众对祖先的缅怀和崇拜,以及祈福禳灾的文化现象。通过对河南省南阳市桑坪镇岭岗村余氏家族春节期间的祭祖仪式的探析,以人类学田野调查法去解读祭祖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5.
笔者通过对比浙江省奉化市文化部门与当地民间艺人关于奉化的吹打乐命名的差异,将其还原到生存的环境之一——祭祖仪式中,观察吹打乐在仪式过程中所呈现的乐人、乐用的交错变化,并根据围绕奉化市上汪村祭祖仪式中吹打乐的田野资料,梳理"奉化吹打"的历史发展脉络,对其名称的内涵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6.
建造苗族“祭祖寻根”敬仰圣地不仅必要而且可行。地理区位、苗族传统文化资源及存在状况分析表明,贵州榕江具有建造苗族“寻根祭祖”敬仰圣地的绝对优势,是建造苗族“寻根祭祖”敬仰圣地的理想之所,建造要求修缮扩建苗王庙、构建苗王庙群,恢复设计集神圣、教育和娱乐为一体的祭奠仪式,研究确定祭奠时间日期,使之逐渐成为传统节日,并将苗族古文化、传统文化保存较好的村寨建造成苗族文化“寻根”之所。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历史背景分析法、田野调查法等研究方法,以文化生态学为理论支撑,对贵州水族端节赛马文化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祭祖仪式氛围由浓转变为淡、由娱乐相亲转变为夺取冠军、规则不明确化转变为明确化、自发性组织转变为村委会组织等。这一系列变化是水族端节赛马文化适应现代文化发展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沙河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后汉书》记载:襄国有苏人廷。苏人廷即祭天祭祖之廷在今沙河市十里亭一带。沙河民间祭祀三皇由此发端。以对沙河最具代表的辛寨三皇庙祭祖盛典仪式的实地考察为基础,对其活动的历史渊源及活动状况进行概述,以期对其传承与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仪式音乐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学界普遍关注,其"整体性"思路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借鉴和参考。赣南客家祭祖仪式中的音乐具有典型文化特征,"乐班混奏"现象是存在于这一特定环境中的活态形式,通过剖析这一现象的深层结构,揭示其多样性的深刻内涵,提出用更开阔的视野关注人类共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求传承和发展的不竭动力。  相似文献   

10.
南宋时期孙自诚撰写的《孙氏合修谱序》具有文献参考价值。文中提到孙觌、孙实、孙楙、孙世安、孙世臣、孙自新等,均有典籍文献资证。《孙氏合修谱序》陈述了宗谱纂修的性质,介绍了所序宗谱的家族情况,提出家谱纂修新思想,对所序家谱的家族名流评价合度,表明了"尚位""崇文"的文化观念,传达了"文以载道"的时代精神,与理学家、古文家的谱序面貌迥异,体现了宋代实学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1.
拉鼓仪式是广西融水苗族自治县苗族特有的祭祖活动.图腾崇拜以及祖先崇拜是其能够长期得以流传的基础.笔者以体育人类学的视角,在文献资料调研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对拉鼓仪式活动内容、组织形式以及功能的现代性变迁进行了探讨。认为拉鼓仪式完成了从祭祖到世俗的转化过程,并已深深融八到当今人们的生活之中.  相似文献   

12.
高峰乡彝族支系格苏颇火把节的傩祭系统严谨、独具特色,包括祭祖、开光、祭天、耍火把、扫邪驱鬼、送火把等六个部分。傩祭仪式在历史演变过程中衍生出一些具有众多时代特征的文化内涵。但在外来强势文化冲击,少数民族文化在裂变又尚未整合为新的文化过程中,其生存和发展面临着严峻挑战,传承、保护和开发傩文化是亟待思考和探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3.
清代千叟宴,始于康熙朝,繁盛于乾隆年间。它既是康乾盛世的一种表现,又是清朝皇帝与臣民同乐的大型活动,其规模之大,参加人数之多,在乾隆五十年达到一个高峰。在这次千叟宴上,尚氏家族有五人参加,其中包括"逆臣"尚之信和罪臣尚之瑛的后代。本文认为:他们的应邀参加千叟宴,反映了尚氏家族与清朝的关系在经历吴三桂之乱后依然非同一般,一方面他们感戴清朝的恩德,另一方面清朝仍然眷顾他们,尤其是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尚之信之死远不是投降吴三桂那么简单,清朝对广州庚申事件中尚家的处理仿佛心里有愧。  相似文献   

14.
尚氏易学以《易林》为本,于易象多有新发明,新见解。然溯其本原,《易林》并非《易经》之异端,实为古易象之真面目,且“不出于经师之说”,故尚氏用其注解《周易》,成为近代易学大家。然因世事多变,其学或已刊,或存稿,或刊而又校。因而有刊本、校本、稿本、抄本之别,多有脱衍讹误者。有感于此,张善文先生得尚氏遗稿多种,并参照《易林》多种版本及有关文献,从而校理,正误补漏,缀续辑佚者约二千多处,其治学精专如此,不仅使尚氏易学有了新面目,而且开拓了易学研究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定南鹅公黄龙舞既是一种民俗体育表演活动,同时也是客家人祈求祖宗神灵赐福送子的祭祖仪式展演.以定南鹅公舞黄龙民俗体育活动作为研究对象,在对其人文地理环境、制作工艺和活动流程进行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指出鹅公黄龙舞作为祖先信仰的仪式展演,是客家民众的祖先信仰和宗族文化认同观念的载体,在仪式展演的背后隐含着宗族间在权力、人力、财力等各方面的竞争和较量.  相似文献   

16.
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支系最多的一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要研究彝族的传统文化,最直观的材料就是彝族祭祖仪式。彝族氏族祭祖大典,是彝族宗教活动中超度祖先亡灵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它体现了彝族的宗教、哲学、历史、民俗、伦理、文学等各方面的文化,更对彝族文明的发展起着多重的社会功能,在彝族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支系最多的一个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文化。要研究彝族的传统文化,最直观的材料就是彝族祭祖仪式。彝族氏族祭祖大典,是彝族宗教活动中超度祖先亡灵最为隆重的祭祀活动,它体现了彝族的宗教、哲学、历史、民俗、伦理、文学等各方面的文化,更对彝族文明的发展起着多重的社会功能,在彝族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为封建宗族教育的总纲领,中国传统族规家训不仅对族内成员在立身、治家、敬业、处世等方面加以教育规范,而且以振兴宗族为最终目的使宗族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包括族塾教育、宗族家教、祭祖仪式等教育活动在内的教育复合体。聚焦中国传统族规家训对封建宗族教育进行分析,对于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过山瑶民歌"飞柳飞"是一种仪式音乐,因其中的衬词"飞柳飞"而得名,音乐旋律在五度音域内来回变换,独具韵味,通过独唱、对唱和齐唱的形式,在祭神祭祖祈福美好生活中演唱,音乐简洁淳朴,民族风格浓郁,探析悠久的瑶族音乐文化,有利于传承民族文化和今天乡村振兴的建设.  相似文献   

20.
作为封建宗族教育的总纲领,中国传统族规家训不仅对族内成员在立身、治家、敬业、处世等方面加以教育规范,而且以振兴宗族为最终目的使宗族教育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包括族塾教育、宗族家教、祭祖仪式等教育活动在内的教育复合体.聚焦中国传统族规家训对封建宗族教育进行分析,对于当代中国教育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传承都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