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人问:何谓休止符? 休止符系指在乐谱中常用来表示音乐的休止或停顿的符号,一般用0来表示.休止符是一种不发声的符号,又称"无声的音符".在音乐、歌曲中,休止符的主要功能是起"句逗"停顿的作用,它能大大加强歌(乐)曲的渲染力、表现力,衬托歌曲的乐感情绪,从而表现出强烈对比,变化的感染效果!  相似文献   

2.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歌唱则是用人声表现音乐魅力的艺术,歌唱教学乃至音乐教学自然都是离不开声音的。然而,在笔者的音乐教学中却常常运用一种特殊的歌唱学习方式——无声歌唱。笔者在实践中发现,在一定的范围和条件下,“无声歌唱”比有声歌唱更富学习成效,恰当地使用无声歌唱能够使音乐教学事半而功倍,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相似文献   

3.
<正>维纳斯因其断臂而给人们留下无尽的遐想,成就其不可超越的美丽;国画大师齐白石的画作处处留白,方寸之间,彰显天地之宽,寥寥数笔,勾勒无穷画意;音乐中的停顿可让人领略"欲说还休"之美,感受"无声胜有声"之妙。这是艺术中的留白。"留白"的艺术手法也广泛地应用在写作中。从钟嵘的"文已尽而意有余"到梅圣俞的"含不尽之意见于  相似文献   

4.
理解音乐需有一定的文学底蕴,阐释文学当有一定的音乐涵养。白居易擅"自援琴,操宫声",对音乐有着独特的感悟与体验,读白居易描写音乐方面的诗更是如此。自古人们认为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其通过有组织的音响运动来创造形象、表达情感,但在一部完整的音乐作品中,音响(有声)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与其对应的另一方面即是"无声",二者缺一不可,那么在无声的情况下,怎样体现其艺术性?人们将怎样去感受音乐的美?无声在整个音乐作品中又能起到多大的作用?本文将从文学音乐家白居易的诗中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学语言的作用,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其中讲究语言的音乐美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音乐关主要表现在适度和谐的响度,快慢交替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恰到好处的重音,灵活巧妙的停顿处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6.
标点符号的祖先现在使用的标点符号,据说祖籍是在欧洲。有人查考,早在十五世纪末,著名的威尼斯印刷和出版商阿尔德·曼奴奇已开始在书中使用逗号了。其实,如果查一查它的宗谱,标点符号的祖先还应推中国古代的"句读"。所谓"句读",就是文章中意思、语气需要停顿的记号,我国古代叫句末停顿为"句",句中停顿为"读"。古人写文章是文不加"点"的,读书人得自己断句。读书时,在句中语意未尽,必须停顿的地方用"、"号,点在两个字的中间:在句末停顿处,点在字的旁  相似文献   

7.
无声段是时长领域中标记停顿的一种重要韵律特征,以汉语普通话朗读语体无声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听辨感知实验划分语篇韵律等级,可以在音步、韵律短语、语调短语和韵律句4个韵律层级考察无声段分布和时长特征。无声段主要分布于韵律短语、语调短语和韵律句3个韵律层级,时长随着韵律等级的增高而增长,换气对无声段的影响主要存在于低等级韵律层级。无声段与韵律等级的相互关系是一种普遍的停顿策略,配合其他韵律特征在韵律、语法以及语用中起到一定的作用,适当的无声段是保证韵律和谐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钢琴弹奏中的内心音乐听觉与无声音乐空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尚媛 《文教资料》2010,(26):115-116
在音乐中,有声和无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就是:有声音乐在无声音乐的包围之中,有声音乐的存在离不开无声音乐。在铜琴弹奏中无声音乐空间的存在是极其重要的。本文从分析训练“内心音乐听觉”这种音乐能力出发,进一步探讨内心音乐听觉在无声音乐学习中的运用,以促进钢琴演奏者提高演奏水平。  相似文献   

9.
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学语言的作用,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其中讲究语言的音乐美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音乐美主要表现在适度和谐的响度,快慢交替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恰到好处的重音,灵活巧妙的停顿处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
留白,是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有"空白"的一种艺术.生物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友人送我一张国画。我不懂国画,看不出什么门道,只觉得一张纸都画满了,没有什么空白,忽然想到,这可能就是通常所说的缺少"留白"吧!据说在书画、音乐、文学等艺术形式中都讲究"留白"。书画有"计白当墨"的表现手法,诗歌有"意境在诗外"的表达艺术,音乐有"此时无声胜有声"的余韵回味。艺术家们在创作中为了更充分地表现主题,有意识地留出"空白"。"空白"并非没有东西,而在于求其空灵,虚中求实,从而达到"无画处皆成妙境"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2.
正国画中有"计白当黑"之法,其空白处,或烟蔼,或流水,使画面境界高远,空灵无限;音乐中有休止之法,瞬间的停顿能突出节奏,张扬情绪,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教学是一门艺术,因而教学也应像其他艺术形式一样讲究布白的艺术,追求那种"虚灵"的"空间感型"的"妙境"。所谓教学中的布白艺术是指将布白手法运用于教学并以此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教师有意识地布白,就是遵循艺术创  相似文献   

13.
一、话到嘴边留半句 梁启超说:"向来写情感的,多半是以含蓄蕴藉为原则,像那弹琴的弦外之音,像吃橄榄的那点回甘味儿……"(《中国韵文表情法》)为了达到这种效果,音乐中有"休止"之法。瞬间的停顿更能显示节奏,刺激情绪,突出主题,此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作文中常运用"留白"的方法,话到嘴边留半句,给文章平添了无穷的神韵和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请看几例。  相似文献   

14.
节奏是构成音乐的首要元素,有关节奏的教学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例如在歌唱教学环节中,为了让学生能够唱准、唱稳,这就需要有效的节奏教学作为铺垫。节奏教学,也就从学生对节奏的"感知、掌握、表现"这三方面入手进行有针对性地实施。  相似文献   

15.
方彩芬 《教育艺术》2000,(2):43-44,,48,
对朗读者来说,熟练地掌握朗读技巧是一项基本功。朗读时,凭借句中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变化来帮助表达意思和感情的调子叫语调,这是朗读的基本技巧。它主要包括停顿、重音、快慢、高低等几个方面。本文着重阐述停顿这一技巧在朗读中的具体运用。一停顿,是指朗读时有声语言进行中在词语之间、句子之间、段落层次之间的间歇。停顿的时间,大体可分为长时间停顿、较长时间停顿、稍长时间停顿、短时间停顿四种,可依次用符号“||||”、“|||”、“‖”、“|”表示。朗读时安排停顿,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生理上调节气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音乐,实质上是一种"无声"的音乐,其音乐形象给人的美感是间接的,是在联想、想象中获得的.音乐美虽然不直接诉诸人的理智,但它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理,通过对情感心理的感染熏陶,使人得到某种教益,获得人格的升华,挖掘语文教材中文学作品的音乐美,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素养,激发学生对崇高理想的追求等方面都将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音乐给动作以灵魂,它是激发教师创作灵感的钥匙。在小学形体课教学中巧妙合理地运用音乐给孩子个性化带来了生机,也给教学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一、小学形体课中音乐的艺术魅力在小学形体课教学中,离不开美妙的音乐,音乐能引起学生的遐想,能使学生产生共鸣,更能激起学生的情感。音乐是有声无形,最擅长表现事物的运动性特征,表达学生的思想感情;而形体则有形无声,它是用身体的动作来表现运动特征和思想感情,将音乐的声和动作的形有机结合,才能完整地表现形  相似文献   

18.
就如何在音乐与小学语文教学交融中渗透德育教育展开讨论,力求把语文教学作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利用音乐达到润"德"细无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绘画中有"留白"的艺术创作手法,而在中国音乐中所谓"此处无声胜有声"说法也不失为"留白"艺术手法在音乐中的体现,传递出空灵妙境。深受中国儒道传统文化影响的古琴音乐也在"留白"中浸透着中国传统音乐千百年积淀的独特审美心境。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音乐欣赏步入了"音乐感受与鉴赏"的领域。音乐感受与鉴赏是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音乐欣赏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聆听,艺术性地感受音乐,并能在欣赏中超越自我,在欣赏中陶冶情操,从而提高审美能力。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能力,同时也要培养他们的音乐表现能力。音乐表现能力的提高除需要有对音乐的感知、记忆、想象力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