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伟大而崭新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用生态文明理念指导和引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界之间双向依赖和相互作用、人类改造自然的一切活动受自然界及其规律性制约、人应善待和保护自然并与自然和谐相处、人是生态系统的调控者和协同进化者等生态思想,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是引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实践方向的精神旗帜。  相似文献   

2.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深度阐释了自然界的本体性、系统性、批判性以及辩证性,并形成体系严密、内容丰硕的生态思想。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继承发展了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把它同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具体实践有机融合,进而形成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创性中国化的生态理论形态。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性关键时期,因此,深入研究与领会恩格斯生态思想中国化的新时代理论形态,对于创新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推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引领世界各国共同治理全球性生态环境,无疑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方法论意蕴。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论断,体现了我党对建设生态文明的高度重视,是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文明思想的"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观、"人影响自然"的综合协调观、"人与社会"的相互依存观,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建设生态文明"思想在我国现阶段的创新与发展,探讨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建设生态文明"的实践与完善。  相似文献   

4.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高度发展进步的重要标志。生态经济是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环境、友好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主要论述了生态文明与生态经济的关系,就现阶段我国发展生态经济,构建生态文明提出了个人观点。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指明了总体方向,科学发展观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我国政府已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治国施政的基本理念上升到战略层面,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体系。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相关法律规定缺失、已经实施的法律法规对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不足、有些法规特别是地方法规标准不一、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机制衔接不好等问题日益凸显,使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状况不断恶化,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一系列法律制度予以保障、落实,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保障法律体系,需要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条约,将"生态文明"入宪,明确环境保护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本法地位,规范授权立法范围和监督,建立协调的生态文明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7.
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基础,我国政府已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治国施政的基本理念上升到战略层面,并建立了一定的制度体系。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相关法律规定缺失、已经实施的法律法规对生态文明建设保护不足、有些法规特别是地方法规标准不一、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机制衔接不好等问题日益凸显,使得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生态状况不断恶化,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一系列法律制度予以保障、落实,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保障法律体系,需要遵循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条约,将“生态文明”入宪,明确环境保护法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基本法地位,规范授权立法范围和监督,建立协调的生态文明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8.
恩格斯的"历史合力论"作为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丰富的理论内涵,而且在实践方面,对于社会主义革命运动的开展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历史合力论"强调经济因素的决定性,又不忽视经济因素与其他诸多要素的多元互动的观点表明:当前,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现代化的工业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物质前提,经济建设仍是重中之重,同时经济因素之外的其他非经济因素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辅助条件,其中广大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力量,这几方面因素相互协调补充,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全新形态,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象征。贵州作为国家生态文明重要实验基地,如何解决生态文明观念与经济建设项目的矛盾,深化改革生态文明教育,是影响贵州生态文明发展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性问题。本文将结合《大学生生态文明观教育与生态文明建设》一书,研究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规律与大学生生态文明教育,并进一步探索贵州生态文明建设与教育在非正式制度视域下的发展分析,以此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参考性经验。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七大向全党发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伟大号召,这是我们党在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征程中提出的新的命题。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它始终是伴随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人类文明发展由原始状态经农业文明发展到工业文明。以人类中心主义为价值取向的工业文明,造成了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所产生的生态危机已经构成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严重威胁,从而唤起了人们的生态觉醒。而生态文明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在全社会树立五种全新的观念。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国现阶段的目标就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这就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制度和生态道德建设,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从环境整治入手,构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向生态文明转变。  相似文献   

11.
恩格斯关于人是自然界的自我意识的观点作为人本生态观关于人类生态位的核心观念,不仅对于认识马克思主义的大自然观至为重要,而且揭示了生态文明所瞩望的生态人格所应有的基本内涵。达到自然界的自我意识的生态人格,应该是列斐伏尔说的把主客体集于一身的"总体的人",是马斯洛说的超越型的人,还是马克思说的感性理性平衡发展互补共生的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12.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高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是培养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者、帮助大学生实现绿色就业、提高马克思主义教学质量的迫切需要。我们要以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理论为基础、以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核心、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为补充,通过专题、渗透、实践、研究、比较等教学方式,使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3.
可持续发展是现代社会的一种文明观念,本认识论为这种以人为本位的思想源于恩格斯的自然观。恩格斯认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基本国提是我国经济和社会长期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性价值追求是在生态文明发展理念引领下,构建人与自然命运共同体,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新模式.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是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人民性价值追求的理论渊源,传统中华文化生态智慧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实现人民性价值追求提供了文化底蕴.历届党的领导集体生态文明思想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实现人民性价值追求提供理论先导,习近平总书记早期扎根基层围绕生态建设的实践和思想是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实现人民性价值追求的理论升华.深入探究生态文明建设的人民性价值追求来源,对于坚定生态文明建设道路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传统技术创新观念上的缺陷不可忽视。传统的技术创新过于强调向自然界索取,过于强调经济效率,过于强调功利性等,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必须对这些缺陷进行反思。目前我国推进生态文明理念下的技术创新还面临许多制约因素,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消费者都应作出努力,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企业的主导作用、消费者的推动作用,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大自然始终是人的存在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正是如此,我们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建设生态文明,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党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在现实中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7.
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过渡期,青年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和见证者。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但目前我国青年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和西方腐朽思想的影响,生态文明意识比较薄弱,制约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对此,我国青年迫切需要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认知,形成理性的生态文明情感和坚定的生态文明信念,培育科学的生态文明意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阐述了经典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指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时已经初步形成生态文明的基本观点。重点回顾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的基础上,不断依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与我国的具体国情,对生态文明进行的理论探索与实践创新,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生态文明观的基本着眼点是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其核心精神则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性。生态文明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生态文明教育,并应该从基础教育人手。司马迁编撰《史记》的重要目的之一就在于“究天人之际”,即探索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之间的关系,这说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由来已久的话题,并将是永恒的话题。在历史教学中如果能充分挖掘教育资源,不仅能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观,认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而且能增强学生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20.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中共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高度,纳入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格局。以马克思主义生态哲学思想为指导,反思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必将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